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临床医学培养体系的构建

1融非智力因素培养于日常教学内容

1.1遴选、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机构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所以,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遴选遵循以下原则:⑴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点讲解常见病、多发病,弱化讲解目前条件下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诊治的疾病;⑵精简必修课,减少课程间的重复,突出主干课程;⑶积极将医学科技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⑷结合章节特点将体育、音乐、历史故事、时事新闻等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生活、热爱生活。1.2改革实训课程内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设计出以培养学生必需的非智力因素为目标的实训体系,主要内容有:⑴精选临床岗位必须的实训项目,加大实训课程比例,重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⑵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如仿真智能模拟人等,重视临床综合素质训练:⑶增加模拟病房模块,进行医患沟通、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教育,重视临床实战能力训练。1.3加强教材、教辅资料的建设,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教材、教辅资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目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在内容上过度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培养层次特点,且人文知识缺失。具体表现在:⑴与培养层次不相适应:内容与本科教材基本一致,未体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⑵重复率高:前期已学过的基础课内容在临床课教材中仍占有较大比重;⑶人文知识欠缺: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技巧等相关人文知识极度缺乏。针对上述特点可编写特色讲义,以基层临床实际工作引领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需求,同时凸显学生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4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课堂,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营造高度仿真的医院执业环境,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行角色扮演,分饰医生、患者模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医患沟通;充分利用“院校一体”的办学优势,尽早开展临床实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到对应科室进行见习;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专题讲座、科研沙龙等,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知识底蕴。

2改革学生及教师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

学生考试时改变一张试卷“一锤定音”的传统模式,新的考试模式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职业态度考核3个方面;采取开卷、闭卷、提交论文、病例讨论、实践操作、带教老师及服务对象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使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互补等多种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鼓励教学改革,努力对教师进行知识的扩展与平衡,督促教师将非智力因素培养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师不但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其思维,塑造其人格。对教师的考核采取专家、同行、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3结论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因素,自从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作用[1.2]。对医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3]。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始着手课程改革,使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医学院校逐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医学人文社科类比重;近年来,我校也陆续对医学生开设了伦理学、法学、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未建立起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在呈现多样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发展极不平衡,效果有待加强。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技术(工程)-环境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随之成为一门超越专业科目的多维教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认为:医学专业教育应该包括认知、精神情感、运动3个领域,学生应当具备:医学职业价值、伦理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等多方面能力[4、5]。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要把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来对待。我校从教学改革入手,尝试构建了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拟通过该体系的运用将非智力因素培养融于日常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其实践操作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鉴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及就业后工作环境、学习方式、教师的带教方法与在校理论课学习阶段均有明显改变,学习与工作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密切相关,这些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因此,我们期望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后期运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蕾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临床医学培养体系的构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05789.html

    相关专题:蜘蛛侠暗影之网 中文自修杯


    上一篇: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语言分析
    下一篇:探究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