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带来了机遇挑战。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着手,对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路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主要成果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育目标和定位进一步明确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缺乏目标或目标定位不正确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针对目前大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纲领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及其目标,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规定,指出要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给学生发展搭建平台,更加的富有人性育人色彩。它较之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重视社会的价值本位,重新回归到了以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的取向,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
(二)研究队伍和视野进一步扩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门必修课,需要高校配备相应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队伍日益充实壮大,数量与质量得到提升,从学者、教授、博士、硕士延伸到领导、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并逐步形成一个强大的科研攻关群体,这个群体已成为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跨学科合作越来越多。除了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积极总结实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张借鉴吸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与方法,去夯实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发掘自身发展的潜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样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研究视野也不断得到开拓。
(三)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30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制度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迄今为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经过了“85方案”、“98方案”及“05方案”三次演化,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思想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各高校党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党委责任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并明确高校领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二是监测预警机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系统,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分析,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实施调节机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建立起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体系,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内部各个工作机构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促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自觉地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分步骤、分层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及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制度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残缺化严重。所谓“制度内容残缺化”是制度缺漏的集中体现,即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完全遗漏了某些方面的制度,或者虽有某方面大的制度,但相关制度没有跟上,无法保证并实现制度的完整性。二是制度制定过于细致。主要是指制度制定超限,极大地表现为对制度的迷信与盲从,过于依赖制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愈是效果不佳,愈加认为是制度数量偏少,越要加强制度数量建设,这样就出现了“制度过密化”的恶性循环。三是制度去道德化。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和贴近社会为借口,放弃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采取忽视与淡化的态度,推崇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思潮和现象。
(二)制度的执行力不到位
当前高校虽然制定了许多制度,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制度化水平仍不高,对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存在严重的执行不彻底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凸显地位有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被放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课堂或者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议活动上了,真正将时间与精力集中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少之又少,且对大学生的管理多于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根本无法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地位,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关键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存在形式化倾向,在某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表面看起来按照制度的要求来行动了,但是落实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三)教育的实效性能较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实际参与互动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本身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它本身大多是原则性的指导,师生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真正为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多,真正使得大学生乐于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不多,大学生对自上而下强制要求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参与度不高。二是时效性维持不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如蜻蜓点水般在大学生心里一带而过,维持的时效性不长。[1]三是评估存在问题。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已经建立起来的评估体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评估缺乏相应的标准问题、评估常常只以文字材料进行评比的问题、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的问题等等。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路径探究
为扎实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制度化,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运行的有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机制建设
高校及高校内各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部门和各级组织部门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予以重视,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相对于经济建设的硬指标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软了很多。因此,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2]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思想观念上树立制度建设意识,明确制度的重要作用,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必须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才能得以实施。要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另外还要变革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制,建立起扁平化的组织体制,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舆情调研与信息反馈机制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舆情调研与信息反馈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舆情调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制度化的信息收集机制与制度化的信息分析机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一是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收集、整理到反馈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定,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取的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二要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建立完善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是提高信息反馈效益的主要手段。加强信息渠道建设,首先要保证信息传输渠道和信息反馈渠道要畅通,从而保障思想信息渠道畅通。三是要加强信息反馈的队伍建设。信息反馈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要建立一支高度责任感的信息反馈队伍,形成网络体系,并且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机制,明确责任。
(三)加强制度化监督与激励机制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要顺利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达到目的,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包括自下而上的监督、平行监督和自上而下的三层监督制度。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发言权,因此基层群众最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运行现状,因此高校要意识到基层群体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监督职权,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机制。[3]二是要建立制度化的实施机制。制度的实施也就是制度的运行,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确保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就需要建立一套制度运行机制。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取得需要一系列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引入制度化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充分调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面对个性化、复杂化的有着多样化利益诉求的教育对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制度化的调节机制中的接受机制和说服机制来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效。
(四)加强制度化评价与保障机制建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进行考评,并针对其活动加以保障,是制度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预期目标。一是加强制度化的评价机制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评估机制是包含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评估队伍建设、评估体系、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运用在内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评估建设,应坚持公平性、客观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合法性的原则。在对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评价应有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专业人士的参与。在评估过程中应处理好评估制度化与评估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运用与过程监督的关系等几对关系。二是加强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保障机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机制化的保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体系正常的、高效运转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队伍保障、物质保障、环境保障等复杂的网络保障体系。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教育者需要紧紧围绕以上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运行的有效路径,并使这些环节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环环紧扣,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为新形势下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
[2]林乐兴.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与提升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6).
[3]陈羽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4]袁美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探究[J].传承,2011,(25).
作者:康志勇 张文学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