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中医对艾滋病心理问题的认识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疫情不断加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由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被社会谴责的行为,疾病的传染性,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艾滋病患者不仅遭受了生理上的痛苦,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虽然古代文献没有艾滋病的记载,但是历代医家注重心神,在心神调摄、防治心理疾患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从中医角度对艾滋病伴发心理问题认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病因

《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提出:“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所谓九者,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人的情志是感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精神活动。患者被确证HIV阳性是一个心理大事件,对于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有:

1.1疾病

艾滋病的三大传染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由于国家干预,因有偿献血而传染艾滋病已经大幅度减少。同性恋者、性乱者、静脉药瘾者、有偿献血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行为是遭受社会歧视的原因,也让艾滋病患者内心感到羞愧,难以启齿[1]。当患者存在各种艾滋病高危因素,怀疑自己可能患上艾滋病时,就会开始焦躁、恐惧、不安[2]。确诊后,便会不知所措。患者感染HIV疫疠之邪后,在急性感染期,类似于温热外感的表现,一般症状如同感冒,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潜伏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正气暗耗,贼邪渐盛;一旦进入艾滋病期,各种机会性感染相继出现,直到死亡。疾病本身的各种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带状疱疹、鹅口疮导致吞咽困难。另外,当HIV或巨细胞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后,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症状,比如痴呆[3]。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降低患者的信心。

1.2社会的歧视

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特殊,社会对艾滋病患者不能给予足够的理解,认为艾滋病患者是罪有应得。另外,艾滋病传染性强,社会对于艾滋病缺乏全面了解,对艾滋病充满了恐惧,不敢与艾滋病患者进行正常的接触。这些使得艾滋病患者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产生孤独的心理,甚至还有报复社会的心理[4]。

1.3经济

《素问•疏五过论》提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难承受艾滋病治疗所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虽然现在国家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能够极大缓解艾滋病家庭的经济负担,然而国家免费药物的疗效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痛苦[5]。况且艾滋病患者的工作能力也会不同程度下降,不能有可靠的经济来源。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对未来就没有足够的希望。

2心理特点

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七情证》中指出:“怒为呕血飨泄,煎厥薄厥,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脾肥气,目暴盲,耳暴闭,筋缓,怒伤肝,为气逆,悲治怒……悲为阴缩筋挛,肌痹脉凄,男为数浚,女为血崩,酸鼻辛輊,泣则臂麻,悲伤肺,为气消,喜治悲;思为不眠,好卧昏瞀,三焦痞塞,咽喉不利,呕苦筋屡,白淫,不嗜饮食,思伤脾,为气结,怒治思,恐伤肾,为气不行,思治恐。”《儒门事亲》言:“惊气所致,为潮涎,为目袅,为口畦,为痴痫,为不省人,为僵仆,久则为痛痹……思气所致,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各医家提出不同情志所伤及的脏腑、对气机的影响、临床表现等。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2.1焦虑忧愁

当患者刚被确证感染HIV时,就以为这意味着死亡,是情绪波动最大的阶段[6]。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恐惧,担心害怕失去现在的一切,包括自己生命、家庭、工作。焦虑忧愁的情绪占据了整个内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国外研究表明,20%~30%的HIV/AIDS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或焦虑症[7]。

2.2否认

部分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感染HIV的事实,怀疑医院的检查结果,到不同的医院反复检测。还有患者拒绝抗病毒治疗,贻误病情[8]。

2.3悲观绝望

由于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艾滋病无药可愈,害怕死亡,产生了悲观绝望、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等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研究显示,中国偏远地区艾滋病患者在过去1年里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4.1%和8%[9]。

2.4怨恨报复

少数艾滋病患者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自己患上不治之症都是他人之过,欲报复社会,让别人也染病。

2.5孤独压抑

大部分身边的人不能接受艾滋病患者染病的原因,尤其是通过性接触、吸毒等,同时也害怕自己也被传染,对患者逐渐疏远、孤立。患者缺少交流宣泄的机会[10]。罪恶感和忏悔有些患者对自己染上恶疾深感惭愧,身负罪恶感,担心自己将疾病传染他人,孤立自己。

3病机

五脏之精气是情志的物质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脾胃论•摄养》指出:“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精神活动。艾滋病患者所受的刺激可产生过度情志反应,则又会影响脏腑气机的功能。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喜怒不节则伤脏。”《素问玄机原病式》言:“五脏之志者,怒、喜、思、悲、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也提到:“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景岳全书》对七情导致的脉象和气机的影响阐述:“怒伤于肝者,其脉促而气上冲;惊伤于胆者,其气乱而脉动掣;过于喜者伤心,故脉散而气缓;过于思者伤于脾,故脉短而气结;忧伤于肺兮,脉必涩而气沉;怒伤于肾兮,脉当沉而气怯;若脉促而人气消,因悲伤而系掣。”同时,艾滋病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五志对疾病的转归产生不同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势必对病情不利。《素问•移精变气论》言:“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艾滋病后期,气血津液耗竭,脏气衰败,五脏无以化五气,则五志失常。HIV或巨细胞病毒侵袭脑窍,表现为痴呆等,为痰、热、瘀等实邪阻滞脏腑神窍,神机失用。

4治疗

情志之为病,首伤气机,神败气乱,进而脏腑失用,使诸疾难愈。艾滋病病机也如此,五脏之乱,尤以心、肝为著,进而伤及他脏,又须知其正气盛衰,疏肝伐肝之际,不忘固护其正气,或培土、或益肺、或固肾。但是情志病的治疗有别于一般躯体疾病,非药物之所长,心病还需从其根源,从心入治。《临证指南医案》认为:“七情致损,五志内伤,情志之郁,药难霍然。”《丹溪心法》也认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察由以平之。”古人治疗心疾,善用情志相胜之法,《黄帝内经》有相关的论述。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加以阐释:“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针对艾滋病的心理问题源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可以运用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开导教育,纠正错误观念。古人在行为疗法方面也有相关的理论和病案记载,诸如,系统脱敏疗法和冲击疗法,对于适合的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实施。艾滋病伴发心理问题的方药治疗,疏肝方剂首推逍遥散,郁从火化则佐以丹栀清火,以丹栀逍遥散为佳,火热炼津,真阴亏耗,则施以滋水清肝饮。

5总结

艾滋病患者所面临的压力非同寻常,从事艾滋病相关的工作人员须重视情志对于疾病的影响。医者的职责是为患者排忧解难。医者不仅能为患者清除疾病的痛苦,又能在精神上给予帮助,那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纵观世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对情志的重要性也提到很高的高度。如《青囊秘篆》言:“善医者先医其心……医人疾病,斯为下矣。”医者须指导艾滋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李东垣关于养心的方法最适合艾滋病患者,其《脾胃论》云:“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之,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古代文献记载了大量关于情志病的治疗方法,从中医学的角度干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待于深入探索。总而言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这将有利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好转,降低社会危害性。

作者:詹振吉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对艾滋病心理问题的认识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96777.html

    相关专题:战斗之心传承 腾讯微博


    上一篇: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共2篇)
    下一篇:机械加工教学创新简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