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扶贫逐渐成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对云南地区的扶贫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推进云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扶贫方案。
关键词: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对策建议;云南省
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农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国家的扶贫政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
1现实背景
1.1当前贫困地区的状况
云南一些地区的贫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因为云南地区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会使云南地区的贫困状况更加严重。第二,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人口综合素质偏低。由于长期的闭塞,人们和外界的往来并不是十分密切,这样就使云南一些地区人们基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利于云南地区的整体发展。第三,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较低。在云南一些地区的人们根本达不到温饱水平,且大多数都是留守人群,根本就达不到发展致富的要求[1]。
1.2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对于云南地区的农村发展而言,受到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而且虽然云南地区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发展旅游业,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非常困难,且很难有效地开发旅游市场。面对云南地区的贫困现状,要想实现云南地区的脱贫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2]。交通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将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实际调查显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云南地区的交通发展更加艰难,且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使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也变得异常困难。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交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铁路及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这会严重制约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由于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素质的问题,使交通运输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交通运输安全性的要求,所以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一步解决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问题。
2习近平总书记各个重要讲话的精神
2.1重视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的期盼之一,他将自己的教育观阐述为“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发展教育,才可以安邦定国,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工作理念,是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所有的教育工作必然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工作理念展开,所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工作理念,对于掌握未来教育发展动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工作理念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指导,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工作理念,好号召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发展教育,促进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祖国的建设培育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2.2重视深化改革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还体现出了重视深化改革的思想。对于云南地区来说,一些传统的发展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云南地区的发展要求。因此,习近平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发展目标。对于与南地区来说,需要对原来的传统体制进行改革,并推进云南地区的发展与改革,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3]。所以对于深化改革的发展而言,必须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来推进云南地区的发展.
2.3平衡区域经济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还体现出了平衡区域经济的思想。为了更好地推进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解决云南地区的贫困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发展的趋势。但是云南地区的贫困现状并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因此只有大力提倡平衡区域经济的战略思想,才可以更好地推进云南地区的贫困现状的解决[4]。
3政府在某些地方的扶贫政策及其效果
在云南地区的相关的扶贫政策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的政策,这个政策就是原来的红色信贷政策。接下来,就以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政策为例进行分析,这个政策可以帮助云南一些农村地区的人们引进投资,并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这个政策虽然为云南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且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这个政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这个政策中,并没有对那些没有任何发展项目的农民提供解决方案,且对于每一个方案的执行过程也并不十分清晰,这就不利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的政策的实施和执行[5];且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加快云南地区脱贫的步伐,所以该政策并没有起到原来的效果,且这个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也不利于解决云南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
4为贫困地区制定扶贫政策
4.1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基础办公设施、科研设施的投入,为广大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增加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尽可能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以使其能够积极投身于工作中。此外,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适当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比例和项目资金倾斜。农机部门应做足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让广大农户明白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性能、适用范围;面对信贷支持难以落实,农民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战略、打造农业经济发展园地等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募集资金,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基础上,加大省、市、县各级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6]。
4.2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力度
科技兴农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依托农业科技带来的技术优势以及生产优势,将农业科技、现代金融以及农业生产三者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拓宽农业信贷支持方式与支持类型,加大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对于农业生产龙头企业、中小型农业科技公司要积极予以低息乃至无息贷款支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的融资力度,对于农业扶贫贷款要实现专款专用。二是向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以实现农业技术压法、推广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下去。建立省、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实际转化。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推进农村地区的脱贫发展,促进新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4.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指在进行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及网络信息技术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广泛地开展各项农业信息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以及农地区的生产力,不断激发全社会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力度,使全社会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抱有极大的热情[7];同时,政府要提供真实、及时、高质量信息,及时提供科技类、市场价格类、农业政策法规类类以及农业科学文化类信息,使农户了解市场需要,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怎样卖、卖给谁。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农业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对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能力,通过全社会信息意识的提高来激发广大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
4.4建立科学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脱贫致富
要想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加大对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建设。其次,要进一步改革交通运输业的内部管理,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促进二者之间进一步协调发展。最后,要从整体上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布局,通观全局来把握交通运输业的设置与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要构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交通运输人员,来保证运输的安全;其次,要建设完善的事故理赔制度,构建完善的事后维护部门,进一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积极倡导交通运输安全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保障[8]。
5对当前扶贫形式的评价
目前,国家所实行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力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国家的扶贫政策并不是满足每一个地区的发展实际。因为各个地区的贫困现状都是有具体差别,这些差别都必须要实行不同的发展策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解决贫困现状;在扶贫力度方面,政府的扶贫力度并不适合十分合适,同样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使扶贫力度的和贫困状况不成正比,因而造成了当前扶贫效果的不尽如人意。虽然,扶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区的贫困现状。因此,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必须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的扶贫策略.
6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家的扶贫政策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那么文中对这些扶贫政策的疏漏之处进行了仔细分析。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云南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莉,孔令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38-39.
[2]刘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3]程平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建设[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1.
[4]郭庆然.我国农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6018-6019.
[5]崔正进.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49-1954年)[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6]韩立军,盖宇明,赵永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7]周健.深入开展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扎实推动当前“三农”工作[N].安康日报,2008-08-28.
[8]孙成军.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范贤超 单位:云南省绥江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