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和研究生结成了长期、稳定而密切的导学关系,导师言传身教,研究生耳濡目染。导师成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学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而且是研究生思想道德的模范、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在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研究生培养大多采用导师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机制不健全或主观认识不清楚,部分导师“重业务、轻德育”思想严重,业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脱节,使得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整体质量下降。鉴于此,为加强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2006年起,探索实行了研究生导师“双责制”,收到良好效果。
1导师“双责制”产生背景
近年来,在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研究生入学后,班级概念不明确,他们的活动基本以学科和实验室为单位进行。同一年级的研究生相互之间也不太了解,甚至不认识。但同一学科、同一实验室的研究生,即使是不同年级,了解得也比较深入。研究生的言行尽在导师眼中,行政管理人员、研究生辅导员难以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导师和研究生相处时间最长,发挥着直接的教导引领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科研学术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学院于2006年实施了研究生导师“双责制”,明确了导师必须肩负学术、科研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重任,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教书”和“育人”双重职责。
2导师“双责制”实践模式
2.1以党建促德育,发挥“传帮带”优势
为深入落实导师双责制,学院党委调整原来以年级为单位的党支部设置,建立以学位授权学科为单位的学科党支部,即一个学科中的教师、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同一个支部。每一个学科党支部的书记均由学科主任或教师担任,支部的教师与研究生每天在一起学习工作、进行科研创新和党建活动。研究生党支部以专业为依托,不会随着年级的毕业而消失,它成为整个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和政治核心。学院党委以此为切入点,认真促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深入开展研究生德育工作。在研究生党支部内,党员导师参与本专业研究生党支部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比较高,党员导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科研指导和思想引领,全力督促研究生党员在思想、能力和行为等各方面取得长远进步。学院党委及时关心与监督各学科党支部的工作,每个月至少与各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全面沟通一次,交流探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政治教育情况,与导师一起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近年来,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和科研教学工作做到了“三个同时”: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学期初期,安排布置工作任务,学期中期,检查跟进工作进展状况,学期末期,及时进行总结表彰。通过这些典型做法,学院的党建育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达到了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2以全程化培养为引领,促进研究生综合发展
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导师就要求从思想政治、人生价值、科研态度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教育,逐渐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科研作风、文明修养、利益观念等相关情况并给以积极的指导。近年来,研究室学术讨论会在各科研室已经形成制度,成为师生学术研讨和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在学科组每周一次例行讨论会中,导师不仅要了解、指导研究生的科研进度,而且要与大家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释疑解惑、给予帮助,并及时表扬先进典型、批评不良表现,树正气、纠偏差,促使研究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发展。
2.3以导师组共同教育为依托,拓宽研究生教育途径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一般是一对多的关系,在实际指导中,略显势单力薄。为了更好地凝聚教育力量,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学院在各学科内部建立了以一人为主、多人为辅的导师组团队,明确研究生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对研究生都有思想教育的责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群体辐射效应,达到凝心聚力、共同培养、人人受益的效果。
2.4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导师师德水平和教育责任感
为加强导师的师德建设,提升导师管理和引导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学院会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认识,不断促进导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师德育人理念;学院在每月的月末都会举办研究生导师师德作风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有力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优秀典型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激励导师们主动认真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后备人才。
3导师“双责制”实施效果
3.1畅通交流平台,提升培养质量
由于研究生年龄普遍偏高,自立的心情比较迫切,所以他们承受着恋爱、经济、学业、就业等多种压力,导致研究生产生种种困惑。研究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导师“双责制”的实施,促进导师利用更多的时间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引领,按照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最终,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优秀的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学院历届研究生在学校各种评选中获奖人次和就业质量位居前列。
3.2提升思想素质,推进教学科研水平
若要成功,思想先行。导师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学院近50名业务教师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获得重大突破(图1),研究生、博士生的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SCI论文数量逐渐递增(图2),其中有近90%的论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2008年,曹颖同学以第一作者在植物学顶级杂志Plantcell发表影响因子10.0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有20余名同学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过影响因子6.0以上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学院导师和研究生合力编写《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资源学》等高校本科生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或习题集,这些教材已经被国内多所高校选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八门。同时还出版了《细胞信号转导》、《河北植物志》、《河北省高等植物名录》等一批研究著作,对于国内的相关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感染下,各学科党支部充分发扬学院“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扩大研究生在本科生中的影响力和示范性,促进提升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思想水平。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在研究生的引领指导下,陆续在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获省级特等奖四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国家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4导师“双责制”不足分析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导师“双责制”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积极改进。(1)研究生对导师依赖程度增加。导师“双责制”下,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更加全面和细致,与辅导员相比,师生双方在接触时间上最为充裕,空间上最为接近,情感上最为亲密。导师的尽职尽责滋生了研究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惰性,对导师搀扶式的帮助产生了依赖。(2)导师压力增大,激励机制还有所欠缺。当前,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是很多导师的工作重心。导师“双责制”的实施,更加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学院定期的督促和考核无疑增加了导师的工作压力,怎样让更多的导师认识到研究生人才培养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长期坚持履行自己的育人义务,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进行持久鼓励。
作者:田艳燕 汪翠琴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