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一)寓“理”于“例”,寓教于乐
初中政治知识理论性较强,有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道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很难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而,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例子,却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理解、通俗易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举例手段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举例和课本的理论知识要相互吻合,课堂中举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理论,而不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取悦学生。不恰当的举例不仅达不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选择例子时,需要挑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紧密相联系的例子,为学生准备较为恰当的教学素材。第二,所选择的例子还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课堂内容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这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妙地设疑、解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适时地进行设疑,使学生在不断地解疑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发展质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引质疑促创新好奇心,是人们心理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急于求知的现象。从理论上讲,它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是学生由一般思维升华到创新思维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事实:某高校一名22岁大学生坠楼身亡。据其同学介绍,可能正因为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较为孤独,心事得不到倾述,才酿成了悲剧。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十年寒窗,悲惨结局,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进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寻求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巧设“矛盾”情境,引质疑促创新矛盾情境是指教师通过设定某一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做出相对立的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预测,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辩论,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再用政治理论去判定其中一种预测的教学方式。例如,关于“爱国主义是否过时”这一问题,课本和现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时,学生情绪激动,很快地进入到了讨论状态,并根据课本内容找到了相关依据,但最终辩论双方未能找到真实原因。这时,只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很快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和利用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成就感”,引质疑促创新。教师中肯的赞扬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它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感觉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就会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作者:王开宽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话,他们会主动去学习,会更加认真上课,同时他们也会很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究所学的知识。那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会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放映一些相关的视频、辩论赛、时事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联系社会实际生活,点燃学生创新的激情
理论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但是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还是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以“填鸭式”“、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政治课一直让人觉得是枯燥、空洞的感觉。本来初中政治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却忽略了与生活联系,大谈理论,使得学生觉得政治枯燥、空洞,觉得难以理解,而且觉得政治与我们实际生活离得非常遥远。为了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讲理论的时候应该联系实际,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或者是学生所知道的生活中的例子来阐明理论。这样能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阐明理论观点。
作者: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