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涵义
  理论创新要靠实事求是,不能靠本本[4]。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党开拓创新的法宝。其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5]801可以说自新中国建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毛泽东在1956年4月中央扩大会议上指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6]506为此,毛泽东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建设中处理好十大关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安排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邓小平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也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1987年底邓小平在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时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254。并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情况下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邓小平说:“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7]117他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实际,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体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上;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安排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为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说:“和八大的时候比较,现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经验丰富得多了,贯彻执行我们的正确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大加强了。”[7]2
  “三个代表”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加深了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江泽民同志针对当时人们担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越来越大会不会改变共产党的性质,腐败增多会不会危及党的前途命运,再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会不会波及到中国等新问题,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8]24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8]246-247。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8]253。
  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基本路线的最好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经典总结。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9]5-为此,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本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15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求在发展中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尤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科学道路。
  因此,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不会产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不会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没有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当然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内在品质
  与时俱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应把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它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品质。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认为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从体现,人民群众就会不满意,因而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短缺经济,与时俱进,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并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动力、依靠的力量等进行了阐述,安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变化,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则主要需要处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加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矛盾,解决怎样更好地发展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产物。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3669.html

相关专题:商洛学院学报 课程教材教法


上一篇:论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下一篇:邵阳城步古苗文实地调查报告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