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实现过程应以人民币区域化为基础并逐步推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架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愈加密切的经贸往来和金融货币合作大大提升了人民币实现中亚区域化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内在基础不够坚实,外在压力等因素,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普及面临着贸易结构失衡、各国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继续深化国内金融改革,适时开放资本项目,加强离岸市场和西北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人民币实现中亚区域化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区域化;中亚五国;“丝绸之路经济带”

1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发展现状

1.1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现状

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地理位置的优势给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提供了良好基础。《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探明储量为39亿吨,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1.8%;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17.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的9.4%。正因如此,在贸易往来的初期,中国主要是从中亚地区进口原油天然气等原材料,往往形成中方贸易逆差。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贸易规模从最初的4.6亿美元,增长了近百倍。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五国进出口总额依然呈稳步增长趋势。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为例,2014年新疆对外进出口贸易额为276.69亿美元,对中亚五国贸易额就达到171.36亿美元,仅对哈萨克斯坦一国进出口量就达到101.29亿美元,占全国对哈萨克斯坦贸易总额的约45%。

1.2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最初的610万美元稳步增长,直至2013年后开始减少,这一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经济危机后各国实现和接受对外投资的能力都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所致。对于在2012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达到历史最高的33.77亿美元的原因,则可能是受到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实行“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其中,哈萨克斯坦承接了其中大部分的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哈萨克斯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的224.46亿美元,中国的投资额占到了10.372%。就投资的行业来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主要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规模不大,但是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超过6亿美元,且投资主体多为民营企业;在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投资领域受到当地开放程度的影响,投资总额和领域都相对较小。

2人民币在中亚五国的使用现状

2.1人民币的跨境结算

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启了新篇章。201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实收6.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74%;实付5.91万亿元,同比增长54.71%;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累计发生6.39万亿元,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88.34%。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在2015年年底也达到3.60,同比增长了42.9%,这一指数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危机后较为稳定的表现使得中国仍然是全球最稳健的经济体之一,这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其次,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一期运行、“港互通”等业务的正常运行,标志着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最后,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贸合作继续加深,这就为人民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从2009年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开始至2016年8月,我国与中亚五国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共计558.6亿元。

2.2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货币金融合作

早在2003年,为推动中吉两国边境贸易便利化,降低因其他货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两国央行就签署了《中吉本币结算协议》。2005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的《中国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银行结算协议》规定:“除了使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进行结算外,经交易双方同意,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货币进行结算。”提高了中哈边境贸易效率。2011年,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坚戈直接汇率项下的坚戈现汇业务,标志着两国贸易结算进入了直接汇率时代。2014年,哈萨克斯坦中国银行开始开展人民币对坚戈的兑换业务,成为哈境内第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除了双边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多边经济合作主要借助的是2001年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创始成员国,中亚五国与俄罗斯、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和国际司法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同时加强金融安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2005年10月26日,为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授权金融机构在莫斯科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正式成立;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成员行通过了《关于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行动纲要》,确定了初期阶段银联体合作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在2016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再次强调了贸易合作与金融创新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为更多的区域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3人民币实现中亚区域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1中国与中亚五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首先,从GDP方面来看,中国与中亚以及中亚五国之间的GDP相差较大。作为五国中的第一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在2015年遭遇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后,GDP总量降至1843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虽然近十年没有出现负增长,但2015年GDP只有667亿美元,仅是中国甘肃省2015年GDP的近六成;土库曼斯坦也在2015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GDP总量为373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2015年GDP均低于百亿美元。其次,从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中亚五国与中国的金融规模存在较大差距,且五国之间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与中亚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类别相对齐全,市场活跃程度较高,金融监管体系也较为健全。第二,各国汇率制度不同,增加了各国间进一步深化货币金融合作的难度。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哈萨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属于稳定化安排汇率制度,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属于类爬行盯住汇率制度及其他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土库曼斯坦则是自2009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最后,从金融和资本自由度来看,中亚部分国家金融开放度不高,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普遍滞后。中亚地区自苏联解体后,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大大削弱了经济基础,前几年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输出,金融市场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例如,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的银行系统发展前景一直得到评级公司的认可,但是乌兹别克斯坦银行业资产总额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成左右;且其外汇管制严格,实施“强行结汇”,这就为外部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更多的限制。

3.2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结合结构不平衡

首先,整体贸易规模较小。如下表所示,虽然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但整体贸易规模相对还是比较小的。以2014年为例,中国与五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450.13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和中亚五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47%和23.89%.最后,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主要从五国进口的商品种类单一,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由于目前能源资源贸易主要由美元计价,双方不仅要承担国际能源供求的不稳定性,还要承担双重汇率的风险。从2009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的燃料出口占商品出口的百分比均在70%以上,这主要是由国内产业结构所限。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也多是由能源项目带动的。而中国出口向中亚地区的商品种类则相对广泛,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制造业目类。

3.3中亚五国的贸易使用惯性

一国货币一旦在贸易结算、国际市场计价和国际储备等货币职能中占据了优势。一旦被广泛接受并大量投入使用,其充当对外结算工具的地位就很难改变。当前,中亚地区的主要外汇交易是美元和卢布,其庞大的市场份额留给人民币的空间很小。美元在经历了多次美国经济危机后,其国际货币的绝对地位仍然很难动摇,在中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市场计价等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结算中,美元占比分别高达88%和99%。此外,卢布在中亚五国独立初期仍然被沿用了一段时间,至今在中亚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影响力。据《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数据显示,中亚国家在与俄罗斯间的贸易结算中,卢布占据的交易比例基本与美元持平,甚至达到各占一半的使用比例。从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的外汇交易量中我们也能看出,美元和卢布在哈萨克斯坦的交易量处于绝对优势。以2016年第三季度为例,哈萨克斯坦的美元交易量为406098万美元;卢布交易量为4562050万卢布(约合69782万美元);人民币的交易量为10723万元(约合1581万美元),说明人民币在该地区的接受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见下图)。

4推动人民币实现中亚区域化的政策建议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以10.92%的权重加入SDR(特别提款权),成为美元、欧元之后第三大篮子货币,这无疑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但是,人民币入篮仅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人民币计价功能的缺失、国内金融市场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基础薄弱等都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4.1借助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第一,以能源项目带动更多领域经贸合作,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多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也已开展了许多能源合作项目,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更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可以借助亚投行、上合组织等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的使用频率,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及规模。第二,优化贸易结构,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报价能力。由于我国出口中亚地区的产品多以制造业轻工业为主,出口可替代性较强,总体缺乏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制造大国变为创新大国、创新强国,进而增强中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为人民币国家贸易计价结算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第三,以亚洲投资银行为平台,促进与中亚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由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融资平台,在此基础上各方金融合作加深。

4.2深化汇率利率改革,适时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第一,落实汇率改革政策,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与以往扩大单日汇率浮动限制的汇改不同,虽然2015年8月的汇率改革完善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制度,但人民币汇率制度依然尚未完全市场化。释放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发挥浮动汇率浮动机制和市场化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第二,提高金融系统风险抵御能力。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仅体现在业务范围的广泛度,其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甚至国际化的过程中,势必要接受各种国际资本的冲击。积极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加强市场自我调节功能,是抵御各类风险的建设重点。第三,适时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对于建设人民币资金回流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QFII、RQFII、沪港通和基金互认等项目的开通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渠道;2016年8月31日,首只以人民币结算的特别提款权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市的发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4.3加强跨境金融建设,促进西北部金融中心的形成

第一,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西北地区与中亚贸易往来密切,如前所述,仅新疆一省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就占到全国对哈贸易额的45%。但不能否认的是,内陆地区金融发展较为欠缺,缺乏对与其贸易体量相对应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目前,新疆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一方面应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第二,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上线运行。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在上海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正式上线运行,一期主要实施全额结算,为跨境支付结算提供便利。据了解,二期采用混合结算的方式,其正式运营将大大提高人民币离岸资金的清算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秀杰.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5.

[2]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部课题组.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扩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4(5):145-152.

[3]王颂尧.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6.

[4]原松华,张菀航.人民币加入SDR后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15(12):12-13.煤炭机电论文

[5]李翠萍.“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人民币周边区域化研究———基于中亚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5(5):10-14.

[6]李中海.卢布国际化战略评析———兼论中俄贸易本币结算[J].俄罗斯研究,2011(4):92-104.

作者:李培清 单位:兰州大学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发展态势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291819.html

    相关专题:汽车工程 法律论文网


    上一篇: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增长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