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实新课堂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深化品质课堂,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内涵化、全员化、常态化是学校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学校从课堂文化建设入手,提出建设“实新课堂文化”,并采取更新教学理念,开展读书论坛,创设民主、信任、宽容的教学环境,建立“问题导向”的校本教研机制,完善课程体系等措施,使教师逐步从文化认同向文化自觉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品质、创新性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实新课堂;课堂文化;建设措施

教育应面向未来,课堂文化建设也应具有发展的眼光。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发展的阶段。重庆市先后提出了“减负十条”“提质十条”以及建设“卓越课堂”的文化呼唤,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具有石新路小学文化特色的课堂建设之路。

一、实新课堂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实新课堂的概念

一个学校的课堂一定是基于它的学校文化。实新课堂是基于石新路小学“崇实立新”的学校文化,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内容,打造“真实、朴实、扎实”的高效课堂。实新课堂让学生拥有会学的能力,学到扎实的知识,培养创新的意识,使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和谐的个体。实新课堂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实”和“三新”。“实”主要是指通过实际问题,基于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实际效果,即“实际、实践、实效”。“新”则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思维上产生新变化,教师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用新的方式学习,进而师生能获得新发现、新成长、新进步。[1]

(二)实新课堂的理论基础

1.生命教育哲学生命哲学家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这种体验性和创造性。正是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郭诗乐曾经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2]2.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坚持人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其次,坚持以机体潜能为基础,强调人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乐观前景。最后,坚持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为重点,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3]。因此,课堂教学的展开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从而使教育关注生命本身,关注生命的鲜活性、体验性、主体性、独立性和完整性,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同时,人本主义学习观更是强调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不可分割,应该彼此融合[4]。“实新课堂”特别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力求培养会创新有思想的学生。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5]。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6]。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真实的,因而他们就更具有学习兴趣和动机,更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更能够张扬人的个性。

二、实新课堂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一)实新课堂文化的概念

1.课堂文化的概念课堂文化,就字面理解是课堂中存在的文化,是在课堂这一特殊环境下产生和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学者认为课堂文化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7]。也有学者认为,课堂文化就是在课堂的师生活动包括环境中所传达的所有价值观,它同时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8]。总体来说,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课堂氛围和人的精神气象,并且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2.实新课堂文化的概念根据课堂文化的概念,我们认为,“实新课堂文化”是石新路小学在课堂中倡导以生为本的价值追求,鼓励教师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角色,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实新课堂文化”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专注意识的“五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为价值导向的。通过“实新课堂文化”的建设,我们希望课堂能够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知识到技能、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希望教师能发现学生所具有的内在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实新”课堂中快乐地成长、不断地发展。3.实新课堂文化的内涵明确了实新课堂文化的概念后,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关于实新课堂文化的内涵特征的调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全校教师的描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校教师对有效课堂核心内涵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三实”与“三新”。“实新课堂”的“三实”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实际问题,基于操作实践,达到实际效果,即“实际、实践、实效”。“实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了解教学主体的实际也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实际。“实践”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着眼于过程,注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效”着眼于教学效果:学懂、会学、能应用,是指通过实际问题、基于实践操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新课堂”的“三新”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有新思维,教学过程要有新方式,得到更多的新收获。“新思维”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新教学思维与学生的新学习思维。“新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不断地创新,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新发现”则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所采用的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方面的新收获。

三、实新课堂文化的建设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树立实新课堂的价值追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的主阵地,如何将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根据现代教学论和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出了“实”与“新”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校教师与专家一起反复论证实新课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环节,确定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重点展示,实新结合”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其后,在多次讨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新课堂要完成“从讲堂到学堂、从学会到会学、从知识到思维、从紧张到轻松、从单反到多反”的教学方式变革。明确了教学理念之后,老师们就开始探索实新课堂的教学环节。我们分成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学组,围绕着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实新课堂中“实”与“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环节、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进行了多方位的开放式探讨,初步构建了基于实新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然后每组推荐一人上课实践,最后再与教师和专家对话、研讨,进一步体会、明确“导课定向、激情引趣—尝试学习、多种方式—点拨提炼,应用升华—思考内化,领悟成长”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反复研讨,不停追问,如在课堂中如何体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可不可以省略掉一些环节?环节之间可不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哪个环节实现了从讲堂到学堂的彻底转变?如何做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等等。在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和不断追问中,共同探索和内化着实新课堂的文化理念,形成了对实新课堂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开展读书论坛,内化实新课堂文化

学习是思想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航标。为了加强老师们对实新课堂的理解,实现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的过程,在暑假,我们推荐并指导老师积极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特别推荐阅读了《我的教育理想》《爱与智慧》《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等书籍,结合理论阅读,让每个老师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理想和追求,并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研讨:高效课堂特征———我理想的课堂状态,课堂教学新理念———我的教学理想,有效教学的教师素质———我能为实现理想的课堂状态做些什么。在做好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请全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实新课堂文化”进行自我解读和相互交流。通过读书论坛,教师们明确了实新课堂的“新”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角色要“新”:从“前台”到“后台”定位;其次,教学内容要“新”:从教材本位到学生本位;最后,学习方式要“新”:从“他主”向“自主”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通过读书论坛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在实新课堂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创新思维及优秀的品质”这一育人目标,为此,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开始思考如何建设“实新课堂文化”的问题,就这一选题申报并获准了今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老师们真实、生态的课堂教学实践行动来探究实新课堂文化建设方略,深化老师们对实新课堂文化追求的理解,丰富老师们建设实新课堂文化的实践行为。

(三)创设民主、信任、宽容的教学环境,建立基本的课堂价值导向

课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追求与引领、教师的文化自觉,以致形成课堂文化的生命力[8]。因此教师怎么样能锻造优秀的课堂文化,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价值观念问题。由于前期我们对实新课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研讨和扎实的实践探索,在建设实新课堂文化时,老师们已经初步具有了实新课堂的价值取向,开始了自觉的课堂文化建设实践。例如,在区进修学院课改评价小组,我校的一节推门数学课上,一个学生给汇报学生提问为什么是A而不是B,小组展示了思维的推理过程,老师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认为还可有另外的理解。在实新课堂上,“我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吗”已成为老师们课堂常用的提问语句,这些语言,营造了一种民主、信任和宽容的教学心理氛围;这些教学语言背后,不光培养着学生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还为学生指引着科学、公正、开放、多元的价值导向。因此,我们认为实新课堂就是要创造让学生感觉到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大胆实践、勇于探究,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价值,让教师发现、相信、肯定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可能,从而自觉地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四)建立“问题导向”的校本教研机制,让教师演绎课堂文化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校本教研机制,以课题为载体,教师团队设立小课题开展研究。“问题导向”一方面是指选题的问题导向。在实新课堂文化的教研中,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困惑。另一方面,“问题导向”是指教研方式上的追问、辨析。教研会上,教师们常常就实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问题进行多次追问和讨论。我校的校本教研特别强调培育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得“学习”作为一种对话性实践、合作性实践成为可能。因此我校要求各个研究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学习交流会,分享教学及学习的体会;要求讨论、撰写实施计划,收集整理案例,建立专业成长记录等。教师团队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践行实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演绎课堂文化,形成师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

(五)完善课程体系,更好地彰显实新课堂文化

现在我校正在积极完善课程体系以更好彰显实新课堂文化。例如,如何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力、学习习惯、创新意识、良好的个性特点,如何建设有实新课堂理念的校本课程等。我校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习惯养成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学校本课程和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我们希望通过将课堂与课外、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让课堂文化得以顺利培育和创生。实新课堂是我校课堂改革的一种探索。虽然对于实新课堂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才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只要抓住“实”与“新”这个核心,只要真正做到把讲堂变学堂,由学会到会学,我校的实新课堂就会提升品质,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宋开亮,徐光燕等.基于新课改的实新课堂理论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7(32),21-25.

[2]郭诗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5):208-209.

[4]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7(1):90-93.

[5]钟志贤,徐建洪.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157):17-19.

[6]吴楠.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7(4):69-农业经济期刊70. 煤炭机电论文

[7]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12):56-59.

[8]余慧娟.课堂文化:看不见的教育生产力———当代学校课堂文化的思考[N].中小学整体改革简报,2012-8-20.

作者:宋开亮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实新课堂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291665.html

    相关专题:连续反应器控制 创造性思维训练


    上一篇: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城市园林工程坡面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