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异化翻译在饮食文化外宣的运用

摘要:从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角度,以英译版《舌尖上的中国》为实例,分析异化在美食名称、工艺、起源和民俗翻译中的运用,凸显异化翻译在中国饮食文化外宣中的作用,并提出综合运用的翻译技巧实现异化翻译,以期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保留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体现民族文化的价值,提升国际地位。

关键词:归化;异化;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技巧

一、引言

《舌尖上的中国》从多维的角度展示中国各族美食的特色和内涵。英译版的《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华美食文化宣传的经典之作,作品将字幕翻译与朴实的人物形象、背景故事巧妙结合,更让世界了解中华美食的历史文化。通过知网的搜索发现:《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研究,多数侧重于美学修辞、目的论、菜名翻译法的研究。本文从《舌尖上的中国》的翻译实例,探寻异化翻译在饮食文化外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

劳伦斯•韦努蒂(LauranceVenuti)于1955在《译者的隐身》文中提出归化和异化的理论。他主张“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译语文化”及“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1]。韦努蒂极力推崇异化翻译———“抵抗式翻译”。[2]换句话说,异化是本着“以作者的角度,为作者服务”的宗旨,按源语作者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翻译,强调文化差异,使译文富有民族异域特色,符合源语文化习惯。异化的优势在于帮助作者保留本土语言特色,激发目的语读者的探知欲。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将归化和异化运用于实用翻译研究相结合,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002年王东风在《中国翻译》发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的文章,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厘定、历史缘起与理论现状进行综述。[3]孙礼致(2002)提出异化译法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体现作者的写作特点。[4]何武(2010)指出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的选择主要由概念定名与概念阐释、菜品物质与餐饮文化、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之间的影响。[5]

三、异化翻译在英译版《舌尖上的中国》的应用分析

中国各族人民用精湛的刀工火候和烹饪简单的食材,在五味的调和中成就了各族特色的美食。如何让目的语读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内涵?韦努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英语帝国的文化霸权的批判和对译者主体意识觉醒的弘扬。[6]因此,异化法是民族饮食文化外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异化翻译美食的名称--传承民族美食的文化寓意

英译版《舌尖上的中国》大多使用归化法翻译中国美食。如:瑶族的“蕨根糍粑”翻译为“fernrootcake”、西安的“腊汁肉夹馍”翻译为“Chinesehamburger”等。异化翻译的例子,如,白族的炸乳扇:friedRushan;江西的九层皮米糕:Nine-layerricecake;臊子面:Saozinoodles等更能保留中华美食的韵味和神秘感,引起异国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了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二)异化翻译美食的工艺———述说美食工艺的人文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翻山越岭寻找美食,用镜头定格制作的过程,用语言捕捉人物情感。中国味民族风一一展现幕前。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得当,凸显中国风:例1(维吾尔族的馕)将小麦面粉发酵后,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便制成馕。译文:Thefermentationofwheatflourisbakedinaspe-cialfirepittomakeNang.例2(藏族的酥油煎松茸)酥油煎松茸在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片。译文:Onepopularlocaldishisfriedpinemushroominbutter.Thebuttermeltsinblackceramicpotbeforepinemushroomssliceareadded.例1和例2,运用异化法翻译“馕”、“酥油煎松茸”、“火坑”、“黑陶土锅”,在句式的表达也是保留原文的结构,既解释了美食制作过程的原料、器皿和工艺,又引申出对食物的深厚情感,凸显对自身文化的特殊情怀。

(三)异化翻译美食的起源———诠释美食的历史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挑选多个民族历史特点的美食来阐述历史来源。琳琅满目的佳肴,动人心弦的传说,令人回味无穷。例3:(豆腐的来源)2000多年前,正是热衷炼丹的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中用豆浆培育不老丹时碰巧加入石膏,无意间促成豆腐的诞生。译文:ThelocalruleofHuainanLiuAnaccidentallymakeTofusome2000yearsago.ItissaidthatitoccurredwhilehewasintendingtomakeelixirbillfromsoybeanmilkinBagongMountain.Heputsomegypsuminthesoy-beanmilktocoagulateunintentionally.译文运用异化法翻译讲述豆腐的起源。“豆腐”运用异化翻译为"tofu"可见其知名度和“Jiaozi”,“zongzi”一样,是中外熟悉的中国美食。“不老丹”是中国传说中的仙药,运用异化法翻译“不老丹”为“elixirbill”,更具中国神话特色和神秘感。

(四)异化翻译美食的民俗———展示美食背后的传统习俗

《舌尖上的中国》展示多彩的传统习俗,如:山西新婚回门吃枣花馍,安徽三月三吃篙子粑粑等等。传统习俗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是美食文化翻译的难点。例4.每年的立冬是请酒神的日子。译文:Lidong,thestartofwinter,isthedaytoworshipthegodofwine.译文中,“立冬”是民间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异化翻译为“Lidong”,耐人寻味。“酒神”的英文一般翻译为“Bacchus”或“Dionysus”,是西方的酒神巴克斯和狄俄尼索斯。译文“请酒神”异化翻译为“worshipthegodofwine”,因为绍兴酒的酒神是仪狄。美食的诞生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各民族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成果。异化翻译含蓄委婉重展露情感,更有助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发展进程。

四、民族饮食文化外宣的异化翻译

语言的翻译离不开翻译法和翻译技巧的运用。就翻译法而言,直译和意译两者相互交融于。直译法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准确传递,意译法注重原文意思的传递,不必拘泥于形式。实例证明,采用直译法更能保留原文的风格和韵味,体现异化的效果。就翻译技巧而言,笔者认为音译、直译和释义等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实现异化的有效手段。

(一)音译法

对于目的语读者熟悉的饮食文化的介绍,可采用音译法,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如,豆腐:tofu、馕:nang、粽子:zongzi、饺子:dampling等。

(二)音译加释义法

对于目的语观众不熟悉的饮食文化的介绍,可采用音译加释义法,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理解力。如:黄馍馍:huang-momo(yellowsteamedbun)、泡馍:paomo(steamedbunswithbeeformuttonsoup)、酒曲:jiuqu(fermentation)。

(三)直译法

美食背后的人物形象,如,麦客:wheatman、白案:whiteboard、鱼把头:fisherchief、铲刀帮:bladeband等;美食的烹饪器皿,如,井盐(saltwell)、火坑(firepit)、鏊子(griddle)、窑洞(cave)、黑陶锅(blackpotterypot)等;常见的中式菜肴,如,干炒牛河:stir-friedricenoodlewithbeef、香煎马鲛鱼:friedMackerel、油焖冬笋:deepfriedwinterbambooshoot等,采用直译法更简洁明了,形象贴切。

(四)音译法加直译法

以地名或人名命名的美食文化,可采用音译法加直译法。如:诺邓火腿:Nuodengham、柳州螺蛳粉:Liuzhousnailnoo-dle、兰州牛肉拉面Lanzhoubeefnoodle。合理运用异化策略,辅以适当的文化阐述,能使目的语读者接受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提升本国文化的地位。[7]但任何的译文没有完全的归化和异化。完全的异化,会让目的语读者迷惑不解。完全的归化去迎合目的语观众,会降低自身的文化魅力。翻译中要找到归化和异化的平衡点,潜意识增加异化处理的比例。

五、结语

闻名世界的中华美食吸引着各国的美食爱好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翻译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和载体。要让外国的观众了解领会中国文化,又要保留和体现文化特色,对译者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要求我们创新运用多种翻译手段,有效拉近读者,挖掘不同文化中的共同情感属性,激发不同语境中的情感共鸣,才能完整准确形象地展示本国文化特色,在日益激烈的文化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VonutiLawrence.TheTranslation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Publishing,1995:20-40.

[2]张晓世,耿小超.韦努蒂翻译理论:文化负载词汇的救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11):1209-1212.

[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4-26.

[4]孙礼致.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40-44.

[5]何武.跳出菜名译菜谱———影响中式菜谱英译策略选择的几组关系[J].外语学刊,2010(4):132-实用医学论文134.

[6]王宁.解构、后殖民和文化翻译———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51-56.

[7]李翔,刘春亮.从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探究中国饮食翻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6):115-118.

作者:卢丹晖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系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异化翻译在饮食文化外宣的运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273762.html

    相关专题:分析测试学报 自行车维修的蓝色宝典


    上一篇:谈土建工程与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要点
    下一篇:小学英语语音教学问题及策略(4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