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金融风暴的恶劣影响以及产品过剩的压力,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仅经济增长速度极为缓慢,从过去的高速发展状态转为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且制造业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僵局。如今我国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已经日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视角下新常态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了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外因素,最后提出应利用“一带一路”对外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智能化生产”等多种渠道来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常态;制造业;转型升级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一直沉浸在低迷的阴霾中。我国经济也同样脱离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经济的萎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制造业的萧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凭借劳动力优势,为西方跨国企业代理加工产品,致使西方的制造业的重心转移至我国。然而在步入新常态后,许多传统的制造类企业开始亏损甚至倒闭,跨国公司开始将转移至东南亚国家。面对这一形势,如何为我国制造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完成转型升级,已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所在。
一、经济视角下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若从经济的视角看,新常态具有三大特征。首先是,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升级和转型,需要探索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是,由于国民储蓄率的下跌,劳动年龄人口增速降低,而且现阶段的总体经济体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激发持续的制度或技术创新,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最后一点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逐渐转变为“创新驱动”,创新逐渐成长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意义重大,不但改变了效率低、耗能高的经济发展结构,而且为粗放化经济增长模式画上了句号,让我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此一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全新的时代。
二、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
自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以来,我国的投资环境日益萧条,经济萎缩,各个领域均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由于卖不出去全部被积压在其中之中。除此之外,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物价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经济成本也显著上涨,效益呈直线滑坡。在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除了外在因素外,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一般实施的是外向型发展模式,外贸是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换言之,我国制造型企业通常是通过为外企代理加工产品,再由外企发往世界各地销售,我国企业仅仅赚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用。因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不需要研发产品,也无需塑造品牌形象,仅需进行代理加工,入行门槛低,所以发展较快,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极大的风险,一旦爆发了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产品的需求量直线下降的话,就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制约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二)内在原因
制造业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均为粗放型的,依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运用劳动密集型发展渠道推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由于获取材料及劳动力的成本较低,使得大量的外企开始到我国投资设厂,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日益丧失,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甚至某些行业的生产成本已经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所以许多企业开始将投资的目的地转向了越南及印度。倘若大批的生产型企业离开我国,我国又没有新兴行业进行替代,那么制造业的发展就会陷入僵局。另外,“互联网+”的出现也是导致制造业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电商平台的出现,大多数的企业开始将主流的营销方式改为电子商务,过去的商务模式则被彻底颠覆了。由于电子商务将企业聚集至电商平台,使得企业和产品、价格信息透明化,顾客可以相互比较,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消除了。然而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许多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优势不一。在电商平台上,存在成本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来开辟市场,而处于弱势的企业则会被淘汰出局。“互联网+”让制造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弱势企业将会被淘汰。
三、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途径
(一)和“互联网+”结合进行跨越式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虽然给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其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商业模式。在新常态下,“互联网+”和制造业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形成互联网思维。尽管我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然而还有许多制造类企业依旧沉浸于过去的商业思维中,采用以前的商业模式去经营,面对“互联网+”的来临变得茫然无措。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消费者习惯以及商业环境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必须进行创新。在互联网思维中,企业必须完成由“客户为核心”的理念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淘汰了,客户均大量聚集于互联网平台,成了网民大军中的一员。所以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发展自己,建立互联网思维,用全新的经营理念去迎接挑战。2、实现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往过去的产业间存在明确的界限和障碍,难以进行交流合作,所以传统制造业只能被束缚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资源共享与跨界融合提供了机会。各行业间的界限和隔阂被逐渐突破,比方说文化产业可以和金融产业进行融合,缔造出了许多交差性产业,拓展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范围。3、以持续创新促进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若要让我国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持续的创新。“互联网+”的出现使我国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同行企业之间的经济也会更加激烈,弱势的低水平企业将会面临破产和淘汰。所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快创新的脚步,利用产品的多样化来规避恶性竞争,开辟出一定的市场空间。
(二)以“一带一路”对外战略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
在2013年9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之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成了我国全新的对外战略,引起了国内外各领域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了我国今后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在2014年初,我国发改委出台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表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已经步入了黄金时期,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据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与国际组织至少在六十个以上,而且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大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这些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外资的注入量每年都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必须以“一带一路”对外战略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在国外创建生产基地,比方说越南、印度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现阶段,我国沿海地区加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极高,很多低利润的企业均难以承受,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仅为我国的十分之一。我国加工企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之后,累积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厚的资本,可通过国际化经营,在东南亚地区开设工厂,进行投资,进而拓展发展领域。
(三)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并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的企业之所以失去了竞争,成本优势的丧失是主要因素之一。在过去,我国企业发展迅猛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近几年来,因为人口红利的日益消失,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企业唯有快速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摒弃过去的手工生产,普及智能化生产,才可以使人工成本有所降低。比方说某些企业过去依靠手工生产需要数百名工人,劳动力成本极高;但是若充分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生产技术,一个车间通常只需要几名技术工人就可以完成工作,人工成本显著降低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约有上千万大学生流入社会人才市场,各企业的总体人员素质有了显著改善,这也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今后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就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当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使用许多先进的智能化生产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完善改良。比方说德国就推出了享誉世界的工业4.0模式,即为了让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得以提升,构建低成本的高科技工厂。业内人员预测此模式可在十年之内完成所有传统产业的更新,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也会随之来临。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2015年我国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是今后十年时间里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我国将在未来完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四)由来料加工向自主发展转变
过去我国一直坚持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来料加工型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为一些外资企业代理加工商品。简言之就是产品的技术及品牌有财力雄厚的外资企业提供,我国企业仅依靠代理加工来获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知名的品牌以及先进的技术都完完全全归属于外国企业,致使我国的制造业始终停滞不前,要跟着外企才能勉强生存。在我国的众多行业中,均是进口货占据了市场。比方说在汽车领域,国外品牌所占总市场的份额高达80%左右,若外资企业调整战略,将中心转移至东南亚地区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那么中国企业就面临破产危机。在2008年爆发了金融风暴之后,我国制造业也随着全球经济的萧条,节节败退。在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升级转型的脚步。在加工来料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国内拓展国货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营销渠道,唯有这样才能够创建出自主发展的空间。比方说,我国手机品牌中的华为,逐渐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了大规模的营销网络,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也依旧面不改色。随着许多传统制造企业的倒闭,华为企业依旧蓬勃发展。所以,我国的传统制造企业应当抓住外资撤离中国的时机,大力振兴民族产业,完成由来料加工向自主发展的转变。
(五)大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若要成功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众多发达国家应对金额风暴、抢占市场以及实现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方式。在科技革命的拉动之下,世界各国开始大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完善产业的结构。除此之外,因我国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坚实基础,并且高校及研究所的数量众多,高校技术产业已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动力来源[5]。
四、结语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我国各行各业均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过剩现象,我国的制造业同样也陷入了衰败萧条的处境之中。然而凡事皆存在两面性,目前的危机也为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机遇。我国的制造业将利用“一带一路”对外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智能化生产”等多种渠道来实现战略转型,培育全新的增长动力,进而拓展发展范围,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明,张洪金,刘新华等.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10(7):113-117.
[2]刘佳宁.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撑[J].广东社会科学,2016,12(1):46-54.
[3]汤杰新,唐德才,马婷玉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与新常态下的展望[J].改革与开放,2016,15(15):15-16,25.
[4]李雪.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张志企业生产管理元访谈录经济管理论文[J].经济师,2016,20(11):6-9.
[5]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102-109.
作者:崔笑李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相关专题:关于旅游的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