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目的,主张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初中地理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营造精彩灵动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美地优化教育教学三维目标。
一、创设精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精神动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多为表面化,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兴趣的特征出发,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活泼和谐、情趣充盈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强教学素材的趣味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抓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以主动的心理情绪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春天猴儿脸,阴晴随时变”,并提问学生谁能解释其中的含义。谚语创设出的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顿时好奇心倍增。在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开发教学情感因素,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开发教学情感因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高效学习。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幽默、亲切的语言,以此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于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地形和地势”时,教师把徐霞客考察地质和地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渲染课堂气氛,进而引入所要讲解的内容。再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衍化为直观、生动的视频或画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知识内容要点后,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探究:(1)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哪些事实可以证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3)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4)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促进知识内化,还能使其进一步感受到地理探究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优化课堂评价反思,巩固学生学习信心
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与反思,只有科学、客观的评价与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给予学生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的教学要求,立足人文理念和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天性,本着激励、欣赏、期望的原则,对学生地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实施评价。评价的语言应富有情感性,特别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注重对学生的纵向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整体与个体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认识缺憾和不足,调整、完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态,从而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学习过程的和谐性,巩固学生地理的学习信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检验。初中地理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潜心探究和科学预设,积极采取科学、恰当、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作者:丁文利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