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心率控制情况。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调查对象,确定入选标准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中国指南心力衰竭发展C阶段的心力衰竭患者169例,就病例年龄、性别、发生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N端脑钠肽水平、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伊伐布雷定等治疗情况、住院时心率、出院时心率等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169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心率为(117.25±14.15)次/分;出院时心率(81.56±6.95)次/分,两个时期心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36.734,P<0.01)。调查患者应用控制心率药物使用率较心力衰竭基本用药的使用率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心率降低与未用者心率降低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t=3.594,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中控制心率药物的使用率低、使用认知状况是影响心率管理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力衰竭;心率;管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1]。控制心率的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2],是心力衰竭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β受体阻滞剂以及洋地黄制剂、伊伐布雷定等控制心率的药物的使用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我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药物等进行心率管理现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病例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中国指南心力衰竭发展C阶段。1.2观察指标:入选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心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等)、N端脑钠肽水平、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伊伐布雷定等、住院时心率、出院时心率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2.1.1性别、年龄分布:本次调查病例男性80例(占47.3%),平均年龄72.43岁;女性89例(占52.7%),平均年龄71.52岁。45~49岁20例(占11.83%);60~74岁76例(占44.97%);75~93岁73例(占43.20%)。2.1.2心力衰竭病因构成:本次调查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中,第一位为肺心病74例,占43.8%;第二位为冠心病58例,占34.3%;第三位为风心病13例,占7.7%;第四位为高心病、扩心病8例,占4.7%;第五位为先心病5例,占3.0%;第六位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3例,占1.8%。2.1.3心力衰竭分级及N端脑钠肽水平:本次调查病例心力衰竭程度为以(NYHA分级)为Ⅱ~Ⅳ级,其中Ⅱ级30例,占17.75%;Ⅲ级59例,占34.91%;Ⅳ级80例,占47.34%。N端脑钠肽水平最低值为459.00ng/L,最高值3500.00ng/L,平均5971.22ng/L。2.2心力衰竭治疗及心率控制情况2.2.1本调查中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药物以利尿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为主,分别占91.1%,95.3%,92.9%;控制心率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伊伐布雷定等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47.9%,34.3%和0%。2.2.2169例患者心率控制情况:本调查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心率为(117.25±14.15)次/分,最快心率144次/分,最慢心率78次/分,出院时心率(81.56±6.95)次/分,最快心率100次/分,最慢心率64次/分。两个时期间心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36.734,P<0.01)。但患者出院时心率仍平均大于70次/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心率降低与未用者心率降低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t=3.594,P<0.01)。
3讨论
3.1本调查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治疗用药中利尿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率较高,均在91%以上,但应用于心率管理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伊伐布雷定等使用率较低,甚至伊伐布雷定尚未使用。患者出院时心率平均仍>70次/分。这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率管理的认识水平有关,心率管理已成为心力衰竭管理的新靶点[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近20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年再次住院率高达25%以上,目前把心率管理已做为心力衰竭个体化治疗的新靶标[3],渐已得到人们的重视。3.2CIBIS-Ⅱ研究中基线心率越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再入院率越高,未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1年病死率在<72次/分组、72~84次/分组、>84次/分组间递增,分别为9%、10%、14%[4]。心力衰竭时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证据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增快可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易发生室颤等导致心力衰竭进展,是心力衰竭进展的制造者(maker),因此心率管理也是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主要内容[3]。3.3本研究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7.9%,仅较曹雅,胡大一等早在2006年调查全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总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40%)稍高[4]。显示我们在应用控制心率药物进行心率管理的观念尚未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显示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率较未用者有显著性差异。β受体阻滞剂是降低心率最直接的药物。在心率管理中,对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可使患者获得与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同样的益处[3]。3.4在心血管疾病中心率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心率增快提示预后不良。心率增快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并可导致血流切应力及血管顺应性下降;心率增快是血管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故以心率控制及靶点确定等为内容的心率管理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尤为重要。2012年欧洲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首次对心率控制给予了明确肯定与推荐;2014年中国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也对心率控制给予类似的定位和推荐[1],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王璐,董梦青.严格管理心率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1):35-37.
[3]周京敏.心率是心力衰竭个体化治疗的新靶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3):195-197.
[4]曹雅,胡大一,王宏宇,等.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宏观经济论文药物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07-909.
作者:任贤亮 杨楠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内蒙古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