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体语言概述
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表演形式,主要是指肢体表演和面部情感变化,在声乐表演中直接辅助有声语言,即演奏、歌唱等。形体语言的内容形式较多,自古以来身姿、步伐、动作变化、手势、面部变化等都得到较多采用,根据声乐作品的实际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形体语言,传递作品的实际价值,将作品内容尽可能的诠释出来。因此,对于声乐演员而言,形体语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形体动作的训练,在声乐表演之中,对形体语言运用自如。进行形体语言表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声乐演员应加强对形体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形体语言表达质量水平,使表演中眼神更加传神,动作更富有韵味,身姿变化更到位。首先,声乐演员平时要注重对形体语言的训练,掌握表演艺术的要点特征,将一些形体动作中的缺陷加以改进。其次,将形体语言运用到声乐表演舞台,应使形体动作更加专业,对声乐作品要具体的理解,能够将形体语言作为作品表达的主要途径,充分诠释作品的价值。
二、形体语言对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一)增加声乐作品的欣赏性
形体语言内容形式较多,在声乐表演舞台上借助形体语言,可以将很多难以用歌声或者声音传递的信息表现出来,不仅可以提高舞台效果,同时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官冲击,增加声乐作品的欣赏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在接受一种感官时,难以形成一定的刺激影响,而同时接受多种感官则不同,人的刺激效果会倍增,这样带来的感情体验与冲击会更加深刻。
(二)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由于文化作品是创作产生都是由人完成,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历程,因此无论是在音乐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文化作品可以缺失人物形象,或者某些人物情感。而对于声乐作品而言,单单凭借唱功以及声乐演奏是很难将人物形象具体刻画的,为了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借助形体语言是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针对声乐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对其性格、身份等加以诠释,能够更好的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以民歌《走西口》为例,该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西北大汉,歌曲演唱中可能难以诠释,但是表演者加以形体动作则会有明显效果,例如在动作上要阳刚,步伐要稳健等。
(三)更好的诠释声乐作品情感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之所在,如何将声乐作品情感充分体现出来,是众多声乐表演者关注焦点,而形体语言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诠释具有重要作用。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作品人物形象中,或者通过某些场景进行情感渲染,这往往是歌声难以真切表达的部分,通过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加以塑造,或者将某些情境通过表演形式展现,能够将创作者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并传递给观众,加强观众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真正体会作品的实际情感。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培养原则
(一)形体语言要协调统一
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形式多样,在舞台表演中也难以只采用其中某一种形体形式,往往步伐、身姿、手势、眼神、表情等一起运用,一旦多种形体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不仅不能更好的诠释声乐作品价值,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形体语言的协调统一,是形体语言培养中最需遵从的原则之一。在形体语言培养中,一定要保证身体姿势的稳定,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演奏气息能够平稳,避免对声乐演奏带来不良影响。
(二)把握唱、演比例关系
唱和演都是声乐表演的主要部分,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主次之分,声乐表演应以歌唱和演奏等为主,形体语言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能将形体语言所占的比例增大,从而取代了歌唱的主体地位。把握好唱、演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更好的发挥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将声乐作品完美的呈现给观众,充分保证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基于此,把握唱、演比例关系,也是形体语言培养中应谨遵的重要原则。
(三)形体语言应与作品情感一致
声乐表演不是单纯的表演,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形体语言将作品情感传递给观众,形体语言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或者是服务的作用,情感传递才是声乐表演的重点。因此进行形体语言培养,应当遵从情感一致原则,表演者要充分了解作品内涵,借助形体语言的辅助,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切忌形体语言的随意运用,从而造成形体语言与作品情感不符的情况。
(四)形体语言运用应适度
形体语言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某些情境表达,因此在形体语言使用中,应结合声乐作品的实际需求,有针对的科学选用肢体形式,确保形体语言的自然与和谐。如果在某些情感表达上,过多的运用肢体动作或者是将形体语言过分的夸大,不仅形体动作将显得非常的
不自然,同时作品情感的诠释也不真实,从而使声乐表演失去其艺术欣赏价值。
四、声乐表演艺术中形体语言培训要点
(一)身姿
身姿决定这表演者的形体美,表演者在舞台的第一次亮相,往往由身姿决定是否可以留下良好的印象。表演者进行身姿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将身姿与声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声乐作品的风格差异,身姿应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比如说声乐作品风格洒脱豪放,表演者在身姿展现上就不能柔弱,应尽可能的将豪放的形象呈现出来,与作品风格相互统一协调。然而,身姿培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表演者要注重文化修养,对文化艺术加以沉淀,并通过长期的培训积累将声乐表演的身姿练就。
(二)步伐
声乐表演中步伐变化,往往受到作品人物形象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或者是不同场景变化,表演者应体现出的步伐应有所差异。以作品人物性格变化为例,表演者应掌握的步伐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作品人物性格若活泼开朗,表演时步伐的自由性较大,步子大小应适时变化,大小步伐应间隔表现,表演者应走走停停,借助步伐的多样性体现活泼性格。第二,对于沉稳的人物性格,表演者应采用大步伐,步伐走动要均匀缓慢。第三,不同的步伐体现不同的人物心情,当人物欣喜欢快之时,表演者可以借助轻快步伐体现;若作品人物焦急不安时,表演者步伐应急促混乱,从而体现焦急状态。
(三)眼神
眼睛的神态变化很多,可以将很多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传递声乐作品情感,进行眼神训练不仅是中国古代戏曲,同样也是声乐表演应着重一一部分内容。采用眼神进行情感传递,最为常用的眼法有七种,分别为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些眼法能够很好的将人物形象刻画出来,从而更好的感染观众。具体的眼神训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表演者应根据作品情节,适当的调节眼神变化,比如说明暗、虚实、远近等变化。
(四)手势
自然的手势动作对于声乐表演有着重要作用,能够突出表演的舞蹈效果,将形体艺术之美更好的表达出来。首先,进行手势培养训练时,手势的添加应符合声乐作品的风格要求,比如说声乐作品类型是民族歌曲类的,添加的手势应具有民族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民族特色。其次,手势动作要与声乐演奏的节奏相互协调,根据声乐演奏旋律是手势表演具有一定的规律,使声乐演奏更具有舒展性和流动性。
(五)面部表情
与眼神变化类似,面部表情变化对于情感传递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面部表情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更加直观,同时也是渲染观众情绪的重要途径。面部表情训练,主要是对面部肌肉、眼眉变化、牙关、额头等部分进行训练,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将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完美展现,是重要的非语言的情感传递。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舒展眼眉、抬高笑肌、松弛牙关、放松额头等,都是基本的表情训练内容。
(六)台位变化
形体语言培训不仅要对以上肢体要素加以练习,对于台位变化也不能有所忽视,这对表演者的步伐有着严格要求。简单来讲,台位变化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步伐移动,根据声乐作品的实际需要,表演者需要在何时进行台位变化,变化台位时步伐起步位置如何确定,需要移动几步等都应具体明确。同时要保证步伐幅度和节奏,并与其它形式的形体语言相互协调。
(七)出退场处理
形体语言对于声乐作品的诠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表演者与观众交流的重要途径,进行形体语言培训,不能忽视形体语言对出退场处理的作用。比如说,表演者在出场时,面部表情不能过于僵硬,尽可能的保持微笑,出场步伐要稳健、步速适中,这样能彰显表演者的自信;出场时表演者应向观众致谢,给观众留下一个较为良好的印象。随着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声乐表演要求也有所提高,形体语言作为重要的表演形式,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诠释,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形体语机电论文题目言在培养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比如说各形体之间要协调、唱演比例要把握好、形体语言运用要与作品情感一致,并且运用应当适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对身姿、步伐、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台位变化、出退场处理等各要点应加以培训与把握,从而最终提高声乐演员的形体语言艺术。
作者:邓慧群 单位: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