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校学生项目根据对象和级别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1)校级项目。由校团委领导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主要针对在校二、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只有创新实验项目类型;(2)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领导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针对所有在校学生所组成的团队,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交叉,包括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因为管理体系中管理对象不同,级别不同,管理者不同,存在以下问题:(1)校级项目只是针对创新实验,在研究领域上过于狭窄,忽略了对学生创业方面的鼓励;(2)由于省级、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的名字相似导致很多学生混淆,甚至提交错误的材料;(3)同一个研究课题,可能同时在三个级别的项目立项,占用过多的资源。
1.2经费不足
每年创新基金项目总经费为10万元,而接收到的申请书大概在200份左右,为了扩大受益面,批准立项的项目在100项左右,立项的项目的资助经费一般少于1000元/项,个别项目经费甚至低至300元。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的欠缺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消极对待,阻碍项目的顺利进行,很难做出有价值的课题。近两年我们以减少项目数量来平衡单个项目经费,将数目控制在60项左右,每个项目的经费确实增加了,某些理工科项目的经费高达2000元,但是项目数量减少了,竞争太激烈,立项难度大,学生受益面变窄,最终效果却不理想。
1.3师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指导教师须具有中、高级职称或者硕士以上学历。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较低职称学历的教师均不能参与项目的指导,而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忙于政务或者各种项目,最终指导任务落在了中级职称教师身上。中级职称的教师一般已经工作2~3年以上,他们没有当初的工作激情,为了晋升职称必须投入很大精力去撰写高质量论文或者提升学历,根本无暇指导学生项目,另外,教师指导学生项目没有纳入工作量的考核中,也没有任何物质补偿,久而久之,这部分教师也就敷衍了事。
1.4结题率偏低
近十年的资料显示,每年的项目结题率都在80%左右,结题率偏低。经过调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经费不足无法继续;缺少教师指导,无法完成合同任务书内容;项目负责人能力不够,无法带领团队开展研究;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到期未完成实验。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评价体系,没有对这些无法结题的项目相关人员采取惩罚措施,也没有对优秀结题的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措施。
2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2.1四级管理体系
为了解决现有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重新设计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四级管理体系[3],使得相关的管理成为一个整体,项目名称统一称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避免了因为名字的相似而混淆。为了增加受益面,增加项目数量,特增加院级项目,从低到高分别是院级、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全部级别均包含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院级项目由院分团委自行管理,校级、省级、国家级项目由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2.2多种配套经费相结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因经费不足导致的立项项目数量与学生受益面之间的矛盾,采用了多种配套经费相结合的方式[4]。院级项目经费由学院分团委负责落实,校级项目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加,原有数量的项目由校团委统一下拨经费,新增项目则由学院自行提供经费,省级、国家级的项目维持不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项目的数量,减小了竞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又没有额外增加经费开销,有效地解决了立项项目数量与学生受益面之间的矛盾。从2014年开始,我们开始试行,立项项目数量提高到77项,保证理工科项目经费1000~2000元左右,文科项目经费1000元左右。这种方式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相信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宣传推广,立项项目数量还可以再提高。
2.3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学院应鼓励专业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指导。院级项目可以降低门槛,允许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以及职称学历较低的老师指导,锻炼其带学生团队的能力。校级项目指导教师要求不变,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定的补偿,对指导教师计算科研积分和工作量。
2.4完善评价体系奖励制度
如公开发表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和申请专利,从项目经费中抽取5%~10%对学生进行奖励,项目评为优秀等级,颁发优秀项目证书,增加指导教师科研积分;提供推优机会,比如院级项目推荐为校级,校级项目推荐为省级、国家级等,这样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一种肯定,并且为他们的后续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有突出成果的项目包括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产品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可观的项目,项目成员及其指导教师给以适当的报酬,指导教师科研积分加倍,科研水平评为A级。惩罚制度:没有按照合同任务书完成发表论文、获得奖励、申请专利的项目,结题不能参与评优,项目评为合格等级;延期的项目,一律延迟一年,不能参与评优,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不能参与下一年度项目;终止的项目,不仅要求收回全部项目经费,项目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再申请项目,指导教师不能指导下一年度项目,指导教师科研水平评价降级,其补贴工作量减少。
3结束语
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实施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契机,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指导,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四级管理体制,完善我校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平台的资助体系,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对原本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经费不足”、实习机电论文“师资结构不合理”和“结题率偏低”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经过试行,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潘小琴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
相关专题: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