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论述

一、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南印第安纳大学认为,教学是一种实践的职业(aprofessionofpractice),教师教育必须将未来教师培养成为专家性实践者(expertpractitioners),而实现此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临床实践(clinicalpractice)。[6]因此,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特别重视实践课程,使得实践课程成为课程设置的主体。仅拿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来说,其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学分为21分,占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总学分的38.9%,将近40%。同时,为了保证实践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尤其注重从整体上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从纵向的时间维度看,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始终,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实践课程内容呈现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过程。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一般分为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和体验学习。核心课程模块中的教育见习类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教学实践类课程都属于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这些独立实践课程开设的顺序是:教师教育体验、小学或中学教育探索、小学和中学特殊需要实践以及专业教育习明纳和监督下的特殊需要学生教学。教师教育体验旨在通过参观中小学,使得学生获得对未来工作的初步印象。小学或中学教育探索要求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探讨儿童发展的概念、学习理论、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从事有关儿童成长、发展和文化习得的研究。小学和中学特殊需要实践课程则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获得特殊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专业教育习明纳和监督下的特殊需要学生教学课程相等于我国大学的教育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体验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和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成长为一名专业教师。这四类实践课程分别被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开设。总之,从初步体验、熟悉中小学到对学生的认识,再到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最后到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目标在整体性上表现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反映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2.从横向的维度看,南印第安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之间整合的特征。首先,在同一门课程中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体验学习。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体验学习基本上覆盖所有的课程,而且类型多样化,包括嵌入式体验(EmbeddedExperience)、教育见习(Exploration)、现场体验(FieldExperience)。现场体验又分为师徒制体验(fieldexperienceinvolvingtutoring)、指导性体验(GuidedFieldExperience)。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这些体验学习包含在各门理论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行。比如,“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的学习要求是,本课程“要求进行现场体验”。其次,整合理论课和教学实习课(Practicum)。比如,“特殊需要教学策略II:中学”课程学习的要求是“,同修课程:‘特殊需要法律和当代焦点’‘特殊学生的评价、干预、教学设计‘’合作伙伴关系‘’特殊需要实践II:中学’”。可见,体验学习与教学实习课程被视为一种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与理论知识学习俨然构成一个整体。理论学习和体验学习的整合,有利于职前教师通过实践理解、感悟理论,借助理论反思、解释实践,从而使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再次,教育实习课程的整合。“监督下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学”是一门持续16周的、全日制的以体验中小学课堂为内容的实践课,相等于我国大学的教育实习。“教育发展习明纳”则是一门反思性研讨课,它致力于“密切联系跨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通过研讨专业教师遇到的现实问题来整合大学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知识”[9]。按照教学计划,这两门课程同时在第8学期开设。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一边在周日从事课堂教学体验,一边在周末参加专业习明纳。课堂教学体验和反思性研讨的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借助反思促进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其反思教学的能力,不断地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启示

(一)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师范生胜任教学岗位、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构建师范生完整、合理知识结构的唯一途径。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课程体系不完整、缺少学科课程。有的学校既是开设了学科课程,也存在学科课程数量有限、课时偏少的现象,从而使得师范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学科教学。二是通识教育课程“不通识”或“通识”程度不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课程数量和课时严重偏少,缺少数学、人际交往、写作等课程,无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一个“全人”。三是课程设计依然沿袭学科的思维模式,专业基础课程占的学时较多,且未能与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导致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重复较为严重的现象。四是课程之间缺少关联或关联程度较低,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通识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之间存在割裂的现象。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第一,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增设学科课程或增加学科课程的数量、课时,形成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在内的完整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克服目前特殊教育专业“指向性不明”,学生无法胜任学科教学的弊端。第二,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课程数量、课时,增设数学、写作、人际交往等课程,使得通识课程具有真正的“通识”特征。第三,摒弃学科思维,坚持实用原则,调整和完善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首先,取消专业基础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之中,形成综合课程。比如“,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等等。其次,围绕“特殊需要学生“”特殊教育教学“”特殊需要学生管理“”特殊教育实践”四个主题分别组织相应的课程,分别组建四个课程模块,构建清晰的课程结构。最后,在课程教学上,实行项目教学模式,分别设置通识教育、特殊需要学生、特殊教育教学和特殊需要学生管理、特殊教育实习四个教学项目,循序渐进地对师范生进行养成教育。关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建议建立项目教学考核制度,规定相应的项目考核标准,学生只有完成一个教学项目的学习,经考核达到该项目的考核标准,才有资格被允许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随着教师实践知识观时代的到来,通过实践体验教学培养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主流。这使得实践课程成为课程体系的主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尚未设置独立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等独立设置的实践目前仅被视为教学环节,并未被看作一门课程,从而降低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二是尚未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军事技能训练、劳动、社会实践、见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甚至于某些实践课程内容与专业无关。三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处于割裂状态。借鉴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予以完善。第一,设置独立的实践课程。建议将教育实习、见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定性为课程,而不是教学环节,以提升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同时,增设一门独立的“教学实习课程”,以弥补当前缺少专门教育教学技能实践的不足。第二,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明确各个独立实践课程目标,并使之保持紧密的衔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建议构建专业见习(1)、专业见习(2)、教学实习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专业见习(1)的目的在于通过关于特殊教育专业的讲座、参观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形式,使新生初步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专业见习(2)旨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熟知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包括心理、生理特点、国家相关政策等等。教学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学的实践训练。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则分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特殊教育体验和能力训练的机会与科研训练的机会。其次,整合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为了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应当保证上述实践课程和相关理论课程同时开设,使其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比如,教学实习课程就可以与学科教学与研究、特殊儿童评估、盲文、手语、行为矫正技术和特殊儿童管理等课程组成一个“特殊教育教学”模块。另外,改革目前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分裂的状况,将二者组成一个“教育实习与科研训练”课程模块,同时开设,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教育实习中完成,论文(设计)内容必须是关于其教育实习中遇到的教育教学热点、难点。

作者:鲁晓泉 单位: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85867.html

    相关专题:澎湃新闻观棋 中国南海填海造地


    上一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