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重工业转型的战略选择

一、阳泉市工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较大。2012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为33%,全省为51.3%,而阳泉高达66.7%。除阳煤集团外,其他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属国有企业,都存在改革比较滞后的问题。虽然民营经济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规模较小,企业的质量还有待提升。(二)在区域结构上分布不平衡。阳泉市四区两县中“,城三区”面积很小,又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阳泉境内山地面积占75.5%,项目立地条件差。经过多年开发,市内适宜项目建设的用地几近枯竭,一些大项目由于平整土地成本过高而难以落地。(三)在产品结构上以初级产品为主。阳泉市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一半以上为资源型初级产品,这种产品结构决定了产品附加值低下,而且抗风险能力不强。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多数产品处于负增长,本地经济出现整体下行态势。

二、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存。从阳泉市自身工业发展状况看,实现工业结构转型有如下优势:(1)区位优势。从交通区位来看,阳泉位于太原和石家庄中间,具有承东接西、双向支撑的战略地位。从经济空间来看,阳泉位于太原城市群和冀中南地区的交汇处,邻近环渤海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享有类经济空间优势,具备融入城市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的有利条件。(2)资源优势。阳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累计保有储量82.74亿吨;是全国三大铝矾土生产基地之一,铝矾土资源累计保有储量8700万吨;是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硫铁矿资源累计保有储量4713万吨。境内大量的陶瓷原料、耐火粘土、大理石等资源,也都是阳泉发展特种新型材料的现实基础。(3)工业基础优势。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逐步形成煤炭、电力工业为支柱,耐火、冶金、化工、新型材料为主导,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体系,产品多达2400余种,形成了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比较雄厚的技术力量。近年来阳泉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提升改造,铝工业、煤化工、矿山机械制造以及耐火、冶金材料、建材、陶瓷等新型材料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正在加快培育多元化的支柱产业格局。(4)民间资本优势。历年采煤积累的资本有一部分存于民间,特别是自2006年煤炭资源整合以后,大量民间资本从煤炭产业撤出,有利于盘活这些民间闲置资本用于阳泉工业结构转型。从自身劣势来看,主要表现为:(1)产业集中度较低。阳泉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比重5%,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仅有8家,尚未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阳泉工业主要以原材料及初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品基本属于资源型、原料型、粗放型产品,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及可持续发展的产品。(3)资源支持能力下降。经过长时期的开采,煤炭、铝钒土和硫铁矿等资源已面临枯竭。(4)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和地表沉陷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3%。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煤炭在开采、堆放、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此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耗能企业占到72%,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倍还多。阳泉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局面。(5)项目带动作用不大。全市既缺乏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又缺乏小而特、小而精的配套项目,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看,主要是:(1)政策机遇。综改试验区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给阳泉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对于推进阳泉的工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3月国家出台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对解决阳泉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山西省新出台“省煤炭二十条措施”,对于煤炭企业缓解运行困难,应对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将发挥直接效用。(2)行业发展机遇。电力行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2013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文件,同意委托我省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这对于阳泉市来说,将迎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在电力装机的增量、扩能上大有作为。(3)市场机遇。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对能源、材料和装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阳泉市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大好机遇。从面临的挑战看,主要有:(1)地区竞争加剧。当前,全国、全省各地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地都在抢抓发展机遇,各展所长、竞相发展,抢占经济发展快车道和市场制高点,这对阳泉工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2)市场需求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目前总体上仍处在低速复苏和不确定阶段。我国经济也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制约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使得阳泉市主导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弱,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在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环评审批越来越严,以高耗能为主要特征的阳泉传统工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环保压力。

三、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阳泉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阳泉工业结构调整应选择多元化战略与扭转型战略相结合的复合战略。具体对策与措施主要是:(一)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要按照“稳定煤炭、加快电力、扩大煤化、创新冶金、重组耐材”的总体思路,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使多数资源型企业的主要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煤炭产业要全面提升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冶金行业要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总量扩张;电力行业要抓住山西省发展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机遇,在电力装机的增量、扩能上大有作为。同时,要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清洁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要坚持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技术标准,强化政策引导,推进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煤矿机械、城市矿产、废旧家电拆解利用和铝镁深加工等阳泉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的产业。发挥后发优势,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类新材料、高成长性新材料和高精尖新材料产业,创造条件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培育壮大使接续替代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主导产业。(二)找准工业结构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兴衰,如果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放任,最终的结果就是矿竭城衰。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稳步推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切实肩负起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找准工业结构转型中的角色定位:一是发挥好规则制定者和仲裁者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框架,做好微观规制,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微观经济活动的良好环境,保障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发挥好工业结构转型有效运行服务者的作用。政府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完善动力支撑系统,建立有效的金融、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体系,必要时还需进行补充性的投资,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三是发挥好工业结构转型中失业和贫困人群救济者的作用。经验表明,随着工业结构转型和淘汰落后产能,必然会出现下岗职工和提前退休人员增多,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问题。政府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保障工业结构转型的顺利推进。(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工业结构转型是一次城市经济资源的再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在:所有的市场主体,包括政府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要用经济的标准作为检验转型活动成效的标准,而不是政治的标准;企业是转型的主力军,但不能强求企业牺牲自身利益参与城市经济转型,企业是否进入转型主战场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利益机制;市场是根本导向,转型项目的确立要注重市场前景和潜力,不能只考虑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企业的市场风险。激活市场主体参与转型的热情和活力,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首先要在工业结构转型的总体部署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作用。其次,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真正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再次,加大对落后产能的化解力度,为先进企业发展腾出空间。最后,加快推进阳煤、南煤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扶持鼎正环保建材、吉天利城市矿产基地、天元废旧家电、昌鑫生物复合肥等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工业转型动力。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改变,转型的步子就迈不开。转变观念就是要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路径依赖”,破除“无资源无发展、缺资源无优势”的悲观思想,跳出“资源优势就是矿产优势”的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念,不仅“黑白黄”是资源,人才、资本、管理也是资源,城镇化率高、工业基础好也都是资源。其次,要在举措上创新。要建立分工合理的企业梯队,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创新工业组织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创新工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优化工业技术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做好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工业区域结构;根据结构调整需要,制定招商导向目录,实施有目标的招商引资,优化工业结构增量调整。最后,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在建立健全接替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机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机制等方经济管理论文面取得突破。

作者:李青魁 李志华 史云花 单位:中共阳泉市委党校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重工业转型的战略选择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75206.html

    相关专题: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小说月报投稿


    上一篇:经济法实施问题分析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