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的差异化
摘要:小学体育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教学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主要研究“以人为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以人为本;差异化
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课程,需要广大师生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体现,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但是,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够,常常使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体育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小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挖掘,学习兴趣不高,最终造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进行深刻思考,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真正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研究“以人为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达到理想化的体育教学效果。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体育锻炼的特殊性,选择符合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发育特点的体育教学项目,给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应采用多种手段,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教小学生跳跃的时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发展学生的跳跃基本活动能力,进一步掌握用单、双脚跳跃的正确方法,初步体会跳高、跳远的简单动作方法,使学生具有跳得远、跳得高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跳跃和奔跑相结合的能力。教学时我设计了趣味性游戏内容,如“单脚起跳用手摸悬挂高物”,先给小学生做示范,讲解主要动作和技巧,以防止小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然后让小学生跟着体育教师做模仿练习,最后轮流练习,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在小学生的心中都是严肃的,小学生对体育教师存在恐惧心理,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使小学生对体育课感到厌烦。因此,新的教学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善教学方式,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参与小学生活动,帮助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教小学生投掷的时候,由于投掷及游戏能通过击中目标或掷远吸引学生兴趣,展现学生能力,因此,不仅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心理得到满足。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使用的投掷器材局限于垒球和沙包等,缺乏新意,因此我进行了大胆创新,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投掷物,充分发挥了器材的功能作用,如投掷足球、投掷海绵、投掷小木棍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些器材时要确保安全和不破坏公物。当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以后,就会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差异化
为了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小学生的个性,注重小学生的差异化和层次化,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我还会征求小学生的意见,让小学生对体育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锻炼小学生主的动性和积极性,使“以人为本”真正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如教小学生跑步的时候,为了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我为小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带领小学生集体进行跑前准确活动和专门性练习,使小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然后组织小学生进行数次放松跑练习,要求小学生采用中等速度,做到动作幅度大,腿部蹬摆充分有力,动作自然放松,接下来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群龙争霸”的游戏。按照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体育尖子生和体育后进生,以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在海绵垫上放上一个“奖杯”,每个小组第一人沿跑道跑半圈,然后第二人接力,依次进行,最后一人跑完即可直奔“奖杯",最先取得“奖杯”的小组获胜。
四、积极渗透体育精神,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向小学生渗透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鼓励小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进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由于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的体育素养各不相同,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给小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拓展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下雨天或者下雪天,无法进行户外体育锻炼,这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在教室中做游戏或者讲体育故事等,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我会在教室中经常给小学生讲我国奥运冠军的故事,如刘翔带伤艰苦训练的故事,女排姑娘们不畏强敌的故事,国足始终坚持梦想的故事等,通过学习他们勇于拼搏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小学生知道体育的重要性,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我还会组织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鼓励小学生向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组织体育拓展活动,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体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小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一方面提高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教学氛围,促进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爱护小学生,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我会组织小学生进行郊游,郊游时提前设计好路线和各种应急方案等,让小学生自主选出队长,队长配合体育教师管理和帮助学生。通过郊游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小学生的活力和生机,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学生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就是体育教师提出一些体育运动和体育常识问题,然后让小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学生会得到一朵小红花,最终得到小红花最多的小学生会得到体育教师的奖励。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小学生的潜力,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收获知识、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周永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
[2]金莉.以人为本的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研究[1].考试周刊,2016(18).
作者:刘新丽 单位:迁安市建昌营镇回民小学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体育教学是小学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现阶段国家教学方针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快速达到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与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与学生家长开始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尤以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明显。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训练等密不可分,其判定标准为当学生经体育教学后,其身体状况、体育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是否有实在的进步与发展,可将体育教学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效的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促进其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一门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主要在于其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有效激励、引导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还对其具有评价功能。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课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制定,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需精心准备,做好备课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结合,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可行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以此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其盲目性与随意性。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课堂教学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整体学习效果。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何种情况下,兴趣永远都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多种精彩的内容,通过猜谜语或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例如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体育课中的“跑跳攀爬”综合训练故事化为“花果山玩耍”,将学生未知的教学内容变为其熟悉的事物或已知的内容,经此导语引导,学生脑海中会出现孙悟空与花果山猴子在花果山玩耍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其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可通过设计课堂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人教版小学体育水平二中的“投掷与游戏”教学中设计神投手或打靶的游戏,立定跳远(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学中设计青蛙过河的游戏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与竞争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通过游戏设计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达到体育热身的目的。再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采取定期举办不同形式体育竞赛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竞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主动、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中。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具体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二者所处地位、作用及彼此之间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善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出现僵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构建健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学生在喜欢体育课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产生认同感,使其尊重并信任教师,将其作为自己的朋友而非严苛的教育者,增强二者之间的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一般来讲,小学体育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其体育课程的学习基础与运动技能同样具有差异性,常规化与普遍化教学行不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并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案“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让距跑”的训练方法进行课堂练习,安排体育水平不同档次的小组成员分别从不同起跑点出发起跑,使其最终同时到达终点,此种体育训练方法不仅能够鼓励跑最快的学生尽力摆脱其他超前的成员尽力奔跑,而且能够促使跑得较慢的学生追赶前者,提高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奔跑能力。
五、更新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有效性
就目前情况看,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各教育机构与体育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水平和教学环境差异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使其尽量贴合教学实际,并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场地器材等完美结合。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有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儿歌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等,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选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发散思维,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创造力,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综上所述,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革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努力,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春华.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3,24:32-33.
[2]李振东.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2,28:82.
作者:庞浩 单位: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中心学校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差异分析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尊重“学生主体”,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尊重其体育学习差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对此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主体;差异
“学生主体”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的一种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其主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①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一、“学生主体”的落实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踊跃投入学习活动的有效情感推动力。可是,纵观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并不会考虑学生对所教体育内容是否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一味地将自己所掌握的体育动作死板地灌输给学生,其后果只能是在学生学习兴趣泛泛的情况下讲解完所有体育知识点,致使学生很容易出现“体育课学习乏味、枯燥”等类似的想法。试想,如此消极状态下何谈真正从中汲取有益的体育学习内容呢?小学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学生对所教体育内容的浓厚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向后转走(齐步)”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以自身为示范,向学生展示两组对比鲜明的向后转走动作,一个是标准而规范的动作,另一个则是邋遢而缓慢的动作,随后询问学生:“假设你是一名指挥者,你更想看到他人持有什么动作?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学生异口同神地回答:“第一种。”笔者趁势问道:“为什么?”“因为动作很规范,看着很舒服。”“因为动作很标准,能带给人一种整齐、训练有素的感觉。”……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讲道:“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标准而规范地做向后转走动作,大家有兴趣吗?”“有。”回应笔者的自然又是响亮而又整齐划一的,这表明,占据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真正对“向后转走(齐步)”这一体育动作具备浓厚而强烈的探究、学习兴趣,这很显然为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尽快投入“向后转走(齐步)”知识点学习活动之中并真正掌握“向后转走(齐步)”这一体育动作要领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学生主体”的落实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差异
受到身体健康素质、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的学生个体具备不尽相同的体育学习差异,这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种极正常的客观现象。可是,不少小学教师却选择忽视这一客观现象,面对或多或少存在体育学习差异的学生采取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策略等,其最大的弊端在于使得体育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会产生“吃太多”,而体育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会产生“吃不饱”的尴尬教学处境。小学体育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所具备的不同体育学习基础,即面对不同学生个体采取有区别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此方能在满足不同学生主观体育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使得他们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并以此促进自身体育学习效果的显著强化。如,在初接触“分腿腾越(出羊)”这一体育内容时,有些胆子较大的男学生表现得较为积极踊跃,可是那些胆子稍微较小的女学生则一直徘徊不前,不敢进行尝试动作,甚至有的人在经历助跑之后,又戛然而止般地停在“山羊前”。这就是学生体育学习差异的一种明显表现。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并没有强制要求那些胆子较小、徘徊不敢尝试的学生进行跳山羊的动作,而是首先给予他们充足的安抚,告诉他们:“跳山羊并不可怕,大家要勇于尝试,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行……”在笔者有意识的引导下,这部分学生逐渐消除内心对于“跳山羊”的恐惧感,并迈出尝试的步伐;至于那些胆子较大,乐于进行“跳山羊”的部分学生,笔者则没有过多地将时间运用在鼓励上面,而是直接向他们讲述“跳山羊”的基本动作及注意事项,并放手让他们进行尝试与练习。如此,面向不同情绪态度差异的学生群体,笔者采取略有差异的体育教学形式,这对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体育学习需求,促使他们以更加高涨、昂扬的姿态持续融入“跳山羊”体育动作的学习活动之中,有利于实现对“跳山羊”标准、扎实体育动作的真正掌握。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尊重“学生主体”,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尊重其体育学习差异,并适时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如此才能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顺利、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显著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
作者:常顺 单位: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铅锌矿寄宿制学校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育课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小学生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上升,因此,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应该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落后。受中国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制约,我国小学体育老师往往都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致使学生对于体育无法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效果低下。同时,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也使得课堂理论与实践分配不平衡,一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且实践形式十分简单,致使实践环节极其薄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的体育学习,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2.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无法适应教学需要。教学工作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都存在着教学水平有限的问题,在部分学校甚至存在着体育教学并不是由专业体育教师来完成的问题,而是由别科教师来替代完成。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小学体育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是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得不够完善,或者建立了体系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将其执行,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体育监督评价体系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要完善体育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
二、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应对之策
根据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1.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有不断进步的意识,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教学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其次要加强教研工作,加强老师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最后教师要多开展教学反思,对于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创新小学体育合作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主要是对合作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合作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展相应的自主合作式体育教学;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知识面的重要性,鼓励并帮助学生对国家文化、体育、经济实现更多的了解,利用多种途径来实行自主合作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体育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3.做到科学筹划以及充足的备课工作。课前筹划也就是教师的备课工作,这是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意识到备课工作的重要性,备课工作要做到主动、全面、详细、灵活,针对一些具体的体育教学问题要做到具体合理的分析,将课前筹划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4.创新小学体育的教材体系。教材的质量对教学的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及网上学习教材。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主要都是以文字教材为主来展开教学,对文字教材片面重视。但是文字教材中一般都存在知识含量少、内容陈旧等缺点,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没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而音像教材在内容上并不是很充足,且知识内容的质量都有待提高。利用网上学习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则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条件的网络设施,对网络方面要求很高,一些学校的学习资源在网上也不一定能够找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将小学体育教材实现创新,就要使教材内容做到精准、新颖,教材内容要对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果有所体现,同时还要突出重难点,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网络设施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体育教学资源,将网上体育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要求,小学体育教学也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只有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才能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谢延平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分析
摘要: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人的体质,而且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释放压力的同时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当人们一起进行一项团体性的体育运动时,参与的人能够在互相团结合作的运动中增强彼此间的感情,因此,体育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更加团结,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小学生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具有全民锻炼、终身运动,以强身健体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与锻炼,而是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一方面通过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科学运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或者单人运动项目,或者团体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一两项体育爱好,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在体育运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乐观、坚强、团结合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样体育教育的目标达成的同时还能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很多人对德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德育就是教师用专门的教材,在课堂中通过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德育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了对学生道德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德育的衡量标准是以学生的行为为对象的,那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全性格的培养,是渗透在学生每天的生活细节之中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渗透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要避免德育渗透的盲目性,应该以体育教学为主,德育渗透穿插进行,做到能使德育渗透悄无声息,用德育滋润学生的心灵。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德育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以纪律约束代替德育教育。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以为学生只要遵守学生的纪律,听从老师的教育,这就是道德修养高的表现。实际上,衡量学生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准,应该以学生自觉的行为和自我教育与反思的能力作为考察对象,这样的德育才是具有号召力的,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育课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体育课堂的动态性,相比于其他科目如语文、数学等静态的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因为只有在动态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实际的道德锻炼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能在与其他同学、教师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用自身的言行作为学生的良好榜样。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用平等、民主的关系和学生相处,用真诚、友善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这样的学生必然也会充满自信,与人相处时更加礼貌。尤其是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崇拜心理更加强烈,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是他们的榜样,在不自觉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善于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比如,在举办篮球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女生为自己的同学加油,引导班干部帮助打比赛的同学准备热水和毛巾,对受伤的队员悉心照顾,这样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照顾和体谅别人。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实现的游戏竞赛活动,比如拔河比赛、绑腿赛跑的活动,在竞赛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教育,先让学生发表自己团队胜利或失败的经验或者教训,然后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发言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没有团队的集体合作、高度配合,就没有竞赛的胜利,同样地,作为一个班集体,同学们之间更需要相互团结合作,就像一把筷子放在一起是怎样也不会被折断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并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如何在团队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别人,与他人互相配合。当然,德育的渗透不是只能贯穿在游戏活动这一个环节,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及时地、适时地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通过长跑或者跨栏比赛等耐力性训练的项目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在体育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热爱、对学习的兴趣;体育课结束后,通过让学生收拾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班级公物的良好道德品质。
最后,处理好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形”与“质”的关系。体育老师一定要明白,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活动,一切应以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为主,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强健的体魄,而德育渗透只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渗透的。很多教师把握不好德育渗透的度,经常出现把体育教学本身的目标丢了或者不能贯穿德育渗透的现象。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摆摆形式主义,说两句德育的空话,美其名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高效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标,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综合作用,其中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身体,又有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普通公民的道德修养,还具有培养学生一些其他活动难以培养的道德品质的功能,比如毅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如果说体育教学是教育的形式,那么套在这形式中的实质就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体育教学这一载体,学生的素养的提高就没法落到实处,而空有体育教学的形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实质性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是形式和实质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总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小学阶段工作的中心,需要教师在学校的整个教学系统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实施,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要利用好体育教学的优势,发挥好体育教学和德育渗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邵青松 单位: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分析
摘要:体育课在学生的教育历史中一直是门必学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这门课程始终相伴。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不断强化自身体魄,同时,体育教学还跟学生的品德、智慧有着密切关联。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新课程视角下谈一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新课程视角
学生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就是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适合接受德育教学的时期,这是由于在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处在最佳时期,自身记忆能力也处在最好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老师们一定要将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在体育课上慢慢地提高自身的品质素养。
一、小学生的自身品德在体育课中的展现
伴随时代变迁,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的侧重点有了很大改变。在新课程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德育素质,在教学中融入了德育教育,这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有所体现。然而,现代教学的特点促使老师偏向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会表现出德行方面的各种问题,例如:(1)学生们在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常常在队列中聊天玩闹;(2)在上课练习时,有些学生经常会独占体育器材,比如篮球、足球等,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就没有器材可以练习;(3)在练习结束后,不及时归还体育器材,随意乱扔,无人收拾和整理;(4)常有学生把篮球当成足球来踢,损坏器材;(5)不注意场地使用,比如在踢球时选择人多的地方而不是足球场。上述这些情况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发生。为预防这类事件再次发生,老师们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侧重点,将侧重点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慢慢转移到他们的上课德行表现上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益处
首先,体育学科的教学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大学,始终是一门必修课。在这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们可以接受连续性的德育教育,在教学时间上有了基本保证。其次,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们很容易表现出自身的情感。所以,老师们可以针对体育课时,学生在各类身体训练中展现出的状态,及时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这样既符合实际,又能取得良好的收效。第三,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各方各面,老师可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思想道德,与训练中的意志品质密切地联系,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的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要进行德育渗透绝不是仅仅严肃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刻板教育即可,老师们要适时地把握机会,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辅助,提高他们的德行品质。要帮助小学生学习小学体育,还要慢慢地将教学的侧重点转至学生的德行上来,将德育教学渗进教学内容中,这样才可以得到有效的结果,提高小学生的个人品质。
(一)建立教育评价体系,提升老师德育渗透意识
目前大部分小学都缺少一套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也是老师体育教育渗透没有做到位的主要原因。学校应当为老师提供体育教育德育渗透的相关培训,强化老师在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切实提升老师德育渗透工作的理论水平。同时,学校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并且强化德育渗透的监管力度,帮助德育渗透在体育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老师需要时刻关注自身言谈举止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如果在平时教学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会被学生模仿,因此,老师需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这也是对学生负责。例如,老师应当穿着得体的服装,在上课时应当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而不能选择西服、紧身衣等不合适的服装。老师在上课时应当使用普通话而非方言,老师应当关注自己言行,使用文明用语,要维护在学生面前的老师形象。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严于律己,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在体育学科中的德行素养。需要确保老师在上体育课时不因自身言行对学生成长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讲解动作要领的时候,老师除了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授课,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言语文明,在学生们面前保持良好的老师形象。
(三)制定体育器材使用规定
在体育课时,学生们在使用完器材后时常发生随意乱扔和不当使用的情况,为了保证器材的完好和有效使用率,老师可以在发放体育器材前明确一个体育器材使用规范,以此来约束学生使用器材,防止随意乱扔和器材破损的情况再次出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学,提高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行素养,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个人品质素养。比如,某校的体育教师为了预防体育器材丢失和保证有效使用率,同时提高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行素养,强化学生的德育渗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体育器材使用规定:学生在使用完体育器材以后,不可以随意乱扔器材,必须讲所有器材放回到统一的回收位置;如果学生不想再用器材,也必须将器材放回规定位置。在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器材使用规范后,以往的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小学生的个人素养相较从前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也表现出了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强化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行和个人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老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在教学时避免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要在学生面前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学中强化德育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将教学侧重点转移至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将德育教学渗进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化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泽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6-05-23.
[2]程琨.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08-06.
作者:张文芳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七篇:小学体育教学浅谈
摘要:微课深入平时的教学中,使得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很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信息技术
当今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就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提高国内现有水平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语数外等学科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来提高课堂质量。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平时的教学中来,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1微课的了解和制作微课概念
微课是指为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开展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微课教师作为资源的提供者,需要提供一些微视频、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的学习网站等素材,其中的微视频制作是资源准备的核心内容。一些视频软件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很容易地将一些影像资料转换成适合PC端或手机端的视频形式。它的特点有:教学时间不长;资源内容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创作,趣味创作;成果简化,易于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精选内容,设计与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微课微课视频课件的选择和设计在辅助教学中十分重要,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规划和课程安排来选用课件,对于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来作出。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教学,可以利用手机把三步上篮的分解动作拍摄下来:先是无球原地的三步上篮,之后是持球原地的三步上篮,最后是行进间的运球三步上篮。录制完后,先检查动作是否正确;然后找少数学生观看,看是否能看懂,是否感兴趣;最后在课堂上运用。
2循序渐进,加强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
有了符合教学的微课件,还要恰当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按照教学层次,大致可以按照以下环节有次序开展微课教学。微课在课前的指导运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链接知识点制作好微课软件,发送给学生家长或家长邮箱,让家长和学生观看后,先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再根据微课来提前预习新内容。比如即将要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可以制作微课,先是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然后是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点。让学生看后,既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利用微课简化动作,抓住主题重点课程以一个主题为主,生活思考、教学反思、重点强调、难点突破等,都是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研究问题的来源。比如要学习篮球的三步上篮,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先在场地内画上两个脚印,用卡通人物做动作示范,第一步右脚放在第一个脚印上,第二步左脚放在第二个脚印上,第三步高高跳起,把球投出去;第一步要大,第二步要小,第三步要高高跃起。并告诉学生有个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让学生在练习时口中喊出“一,二,三”。利用微课讲解规则,分析战术微课不仅可以教知识点,还可以用来讲解比赛规则,分析比赛战术。当要进行对一段时间学习的考核时,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足球,但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真正的比赛中去呢?毕竟学习到了技巧,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又不懂规则。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小视频剪辑,把有关的比赛规则结合比赛画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他们通过观看小视频,了解什么是“442”,什么是“531”,什么是越位,什么是点球,什么情况下是犯规,红黄牌,等等。利用微课拓展学生活动可从学生中挑选一些技术动作和战术执行准确到位的学生,将他们的动作制作成微课在学生中示范。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运动录制成视频,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学生自己的微课也可以进行交流学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
3授之以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运动情感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会学生某种技巧再好,也不如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一切练习锻炼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再有能力,也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身体之上。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热爱运动,对体育课没有兴趣,那谈何锻炼身体,强身健体?可以利用微课制作某种体育项目的精彩视频集锦让学生观看,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篮球运动,随着NBA、CBA等篮球赛事的广泛转播,许多知名球星被学生熟知,甚至当成偶像,这其中的褒贬暂且不论,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合理利用,帮助篮球教学,增强篮球情感。互联网上有很多球星的精彩集锦,可以从中节选一些制作成微课,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球星精彩集锦,在网上建立篮球课堂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上自由发挥对篮球比赛和球星表现的见解,产生更深层次的对篮球的认识、理解。又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笔者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展示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海南职称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境中领悟动作要领,达到事半功倍。
4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微课去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运用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为体育教学提供方便,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港,吴铁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0(1):59-61.
[3]张迎军.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作者:杨玉涛 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