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行政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工作。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若在建设过程中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还对当地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促进效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环境保护;效用;分析
1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这两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1]。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泥沙大量流失,污染水源,滑坡、崩塌现象,地表植被破坏,降低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这些危害若不及时治理,将会破坏当地环境。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理[2]。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布设防护措施,比如施工围墙、地面硬化、雨水工程、景观绿化、生态停车场、边坡防护、临时覆盖等等。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界定原则(主导功能原则、责任分区原则、试验排除原则),雨水工程、景观绿化、生态停车场、边坡防护、临时覆盖均可纳入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控制区域的水土流失,还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保护治理措施的具体体现,可控制区域泥沙流失、保障边坡稳定、增加区域林草覆盖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良好的效用。
2具体水土保持措施的环境保护效用分析
2.1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常见的主要类型有人工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平铺草皮、生态袋护坡及网格生态护坡。生态护坡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硬化护坡,未将坡面全面硬化,而是合理预留植被种植空间;可有效地保护边坡稳定,防止崩塌、滑坡、坡面侵蚀等水土流失,保障项目后期运营安全。植被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避免泥沙大量流失造成环境污染;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2.2景观绿化
项目规划设计时,主体设计均会合理考虑布设景观绿化。主体设计考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采用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本地植物,植物搭配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各节点选择不同主题的植物,通过色彩香味等要素来营造小环境,在步行道以及休闲活动空间周围配置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为人民提供树下休闲活动的空间。对于施工临时占地区域,在使用结束后,一般需要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主要考虑种植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避免地面长时间裸露。合理种植草本、灌木以及乔木;景观绿化可利用植物根系的固持作用和树冠、草皮的拦挡、截留作用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景观绿化还对区域环境保护起到良好效用:(1)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CO)平衡;(2)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3)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4)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5)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2.3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地;是一种高绿化、高承载停车场地,使用寿命也比较长;生态停车场的标准是绿化面积大于混凝土的面积,达到高绿化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它的透水性能超强。常见生态停车场设计采用嵌草砖铺装,再于透水性砖的种植穴内种植草皮,周边合理设计种植灌木、乔木,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透水砖铺装、种植草皮可保留降水进入土壤的可能性,能有效增加区域泥土中蓄水量;生态停车场可营造立体的绿化空间,可发挥吸尘减噪效用;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可避免传统停车场大面积单纯混凝土浇筑造成的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热污染”等现象;生态停车场还有利于营造区域的小气候环境,是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植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体现。
2.4临时覆盖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挖填边坡、临时集中堆放土方需要考虑撒播草籽或者铺设彩条布进行临时覆盖。施工清理出来的土方质地疏松,若不采取覆盖措施,裸露地表遇大风时尘土飞扬、遇降雨容易发生击溅侵蚀及沟蚀,造成泥水横流,影响周围环境。土方调运、砂石料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遮盖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风大、路途颠簸而造成的尘土散落。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亦可避免沿途泥沙散落造成空气扬尘,破坏区域环境质量。
3结语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仅是控制区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还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环境保护治理的具有实施体现。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增多,建设单位因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减轻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状况,促进生态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王少英.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已到刻不容缓[J].灾害学,1989(1):22.
作者:苏东基 单位:广西环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