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全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 反腐倡廉 司法公正 反腐败斗争
摘要: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稳定、败坏执政党声誉、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一大恶疾。反腐败一刻不能放松,因为它关系到改革开放能否成功,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据人民网“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的网上调查,在所列当前最热点的20个问题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竟领先于就业、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更为直接的问题,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足见“腐败”不仅是党和政府最大的“心腹之患”,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恨”。
跨越“腐败期”并非梦想
“两会”期间,虽然“反腐败”问题仍然一如既往地成为受到会内会外的普遍关注,但来自苏州市的人大代表用苏州的实践告诉记者,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不可避免的“腐败期’,—即全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2000美元阶段,只要制度健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腐败期”就完全可以跨越过去。
近10年来,苏州市以及属下各县(市)四套班子的近百名一把手没有因腐败出过事。主要原因就是建立一系列制度,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如1996年底为防止建筑行业的腐败行为,他们率先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6年多来,这个腐败高发领域的发案率已经下降为零。
针对财务腐败问题,他们率先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度,此后又发展会计管理站、财务结算中心、村账镇代管等新形式。
为了遏制公费消费,他们于1997年推行了职务消费货币化,将领导干部的招待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包干到个人,节余奖励。为了遏制土地交易中的腐败,他们2001年开始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对除工业用地以外的生产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将廉政制度建设与整个经济发展和改革全过程“咬合”在一起,并使之形成较完整的适用于经济全球化的反腐倡廉体制的做法,最初直接得益于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过程中—在引进新方资金、技术、管理的同时,同步系统地引进和借鉴其先进的廉政建设经验,之后又参考其他一些国家的成熟做法。目前,几乎在所有最易引发腐败的“地带”,如建筑、财务、政府采购、医药购销、土地批租、企业转制、出租车营运、公路货运线路配载、进出口配额等领域,苏州市都弓!进了市场竞争机制,而且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系统,断了“权力寻租”的路。
反腐败斗争形势仍严峻
事实上,苏州的实践并不是孤例。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在反腐倡廉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开始注重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让政府部门内的可乘之机少一点,让诱发腐败的因素少一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岳忠告诉记者,正是着眼于预防,安徽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较早出台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全国政协委员、二级大检察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俞云波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列出了腐败最容易发生的一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些“节点”等,到那些腐败易发、高发单位去“警示’,,提早预防,遏制犯罪,我们把这称为“关口前移”。
来自湖北省潜江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泽洪则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县级市,他们在廉政建设上主要是从1998年开始推行的政务公开制度。同时,他们还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出口成章”地说假话、报假数,在全省第一个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挤掉GDP和财政收人里面的“水分”。但是,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坦言,从整体上看,现像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有的还很严重,比如司法领域。俞云波委员对此很有感受,他说,以前不法分子收买有审批权的干部,现在又开始收买执法者手中的司法权。有一句顺口溜“打宫司要有关系,没有关系找关系,找到关系就没有关系”。更可怕的是,像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监察厅副斤长赵桂英所说的“经常是查处一个人,带出一窝一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管什么部门或行业,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好像无一例外地存在被人们泛称为“不正之风”的腐败。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商宗泽说,基层的腐败行为同样要重视。基层的腐败就在老百姓的身边,直接危害着群众的利益,群众骂起来,除了骂腐败的张兰李四,还要骂我们共产党。我们必须清楚,任何一件直接危害群众利益的事,都在动摇我们执政党的根基。电视剧《刘老根》中的反面人物冯乡长,在基层并不少见,这种人的危害性有的时候比一个腐败的高官更厉害,他让老百姓看的真真切切,以为共产党的官员就是这样的。
有制度还要有监督
为什么在我们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情况下,一些腐败现象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在滋长蔓延呢?接受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确实重要。“可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形看,并非没有制度,而恰恰是缺少落实,使一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赵桂英委员说。
有的代表对记者说,回头查一下,近十年来出台的反腐败制度和措施,多是落实在嘴上,写在纸上,喊在报纸上的呵!比如那个反腐败的责任追究制,出台后,社会对它抱着多大的希望和信心啊!但真正落实了多少?如果真正落实了,腐败分子还敢那么猖狂吗?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难以落实固然有某些领导干部自律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监督,可执行可不执行,那为什么要执行?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刚刚接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市长一职半年多的于莎燕有一番感慨。她的前任目前正因腐败问题接受审查。于莎燕说,从绥化市看,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有几点特别值得记取的教训:一是应该平时加强教育,防范于未然。不要等出了大事来查处,就像火车站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平时躲在门后,见到有人随地吐痰了才出来罚款:二是要依法行政,目前腐败事件不断发生,不是没有法制,而是有法不依,明明有章有程却不照着做;三是要建章建矩,完善规矩。她认为,有的干部之所以腐败,就因为一个人说了算,不执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规矩和程序。老百姓都希望政府做事有规矩,干部做人有规矩,而现在我们所讲的民主集中制,就应该是讲程序讲规矩的,中不是一个人的集中,而应该是一个民主、监督、核查的程序上的集中。比如一些大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就需要通过招投标、监理、合同制等一系列“阳光”程序,规范政府行为,计划、建委等部门要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对政府负责人的决策进行合理的监督。如果这样做了,有些腐败就是可以预防的;四是要建设阳光政府,在允许的范围内,向老百姓公开一切应该公开的政务,一方面加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一方面将政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从三项改革人手堵源头
不少代表和委员对新一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的思路和将要实施的举措,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反腐败是一个分层次的系统工程。人们早就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仅仅靠人的觉悟,靠道德良心,是不能防止和杜绝腐败的,必须靠制度来约束人;现在人们又开始认识到,仅仅靠建立各种反腐倡廉的制度、法规也不够,必须有完备的监督体系使这些制度得以落实;而仅仅靠监督机制来“看”住人,同样不够,一方面可能防不胜防,一方面谁也无法保证监督体系本身就万无一失,比如司法体系本是反腐败的最后底线,可现在司法领域已成为腐败的多发地带;因此,只有真正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才是治本之策。
赵桂英委员说,所谓腐败的源头,最主要就是权、财、人三个,具体地说,“权”指的就是行政审批制度,“财”指的是财政制度,“人”的所指就是干部人事制度。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人手,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点放在对权力的制约—以转变政府职能捉进依法行政为目标,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金的监控—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任用的监督—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个方面,确实扼住了“源头”。
身为检察官的俞云波委员指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公正,也应该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内容。他说,司法公正不仅是司法领域反腐败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司法工作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的需要,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没有司法公正,就无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罗南村委会主任关润尧说,目前司法腐败严重、原因很简单,司法机关不是垂直领导,他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容易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在欠发达地区,不少司法机关的公职人员连工资都保证不了,权钱交易就有缝可钻。因此,遏制司法腐败,国家充当实施垂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