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建立

摘要:事实证明,媒体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特殊时期,政府决策、公民心理与新媒体发展速度失衡的可能性。本文从政府和公民这两个角度来探讨怎样合理利用新媒体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民主政治

一、媒体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主进程

传播学领域一直在探讨大众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从传播效果理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媒体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认识变化。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由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的魔弹论,发展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论,再到70年代末至今的传播效果理论的理性回归——宏观效果论。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传媒已经对社会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执政党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我国政府要求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党内民主,加强舆论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民主的建设需要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媒体的监督以及它提供给公民发表意见的渠道,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在政府的政策推行过程中,公民的想法如何、公民对这些政策是否满意,媒体可以成为公民表达民意的有效途径;公民在生产生活中最关心什么,最希望哪些问题得到解决,媒体是传达公民所思所想的有效渠道。能让公民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为政府献言献策,这就是民主的体现。

《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舆论监督,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范和腐败行为,《焦点访谈》一直以一种深度的视角,审视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平台。2003年“孙志刚事件”成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介事件。它被社会所广泛关注是源于《南方都市报》的一篇《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文章。文章首次披露了孙志刚在收容所惨死的事件。随后,各大媒体对此事件纷纷加以报道。在媒体报道形成的强大舆论下,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孙志刚”案,并最终促成《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这个媒介事件也能够说明,媒体在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媒体通过提出问题、促进社会和政府对问题的思考,为社会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公民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性,使得公民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如果说前面谈到的例子是关于传统媒体对民主的影响,那么新媒体作为一种更加开放的平台,也一定会在我们的民主建设之路上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力。

二、我们正处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

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将2006年定义为新闻集团“开展全球媒体网络营销年”。他表示,新闻集团必须采取多媒体战略,接受手机、iPod播放器甚至掌上游戏机作为新闻的新载体。可见在当时,国际上的媒体从业者已经看到了新媒体在未来人们的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国内新旧媒体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2006年4月12日,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新旧媒体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境界。2005年传统媒体遭遇“冷冻”,而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则蒸蒸日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1]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世界杯”球迷信息来源与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网民球迷中,通过互联网来获知世界杯信息的比例已经接近9成,互联网超越报纸成为继电视之后的第二信息来源。可以说2006年成为了中国新媒体的起飞之年。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与2006年相比,短短的4年时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了3个多亿。从1997年所谓的中国互联网开始,这样的增长速度都是历年所无法比拟的。

与此同时,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媒体也在快速的发展。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诞生。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没想到今天会对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4]到2010年,各类短信发送量达到8317亿条。而博客、微博更是成为了这几年的热门词汇。

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新媒体的出现对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所具有的信息量大、传输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使互联网拥有了相当大的使用群体,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强,它使得平常百姓有了一个更能畅通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2002年,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在论坛上贴出,该文章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深圳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一贴出,迅速引起了网友的注意,各大网站纷纷转帖。一时间,该文章在网络间广为传播,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引起了深圳高层的注意。深圳市的市长还亲自与该文章的作者对话,针对深圳的发展,与作者进行了交流。

我国在1999年就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的设立使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了政治的民主性。现在的各级政府网站都设有“信息公开”一栏。

近几年的两会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而且也是民主进步的象征,那就是“两会”博客。“两会”博客是两会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媒体记者等在网上开设博客,发表与会议相关的内容的一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代表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了解公民希望及时解决的问题,使这些问题能被及时地发现,并得到讨论与解决。超高的人气和热烈的讨论氛围,使此间“两会”博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会代表开设博客与网友交流、讨论,无疑是对政务公开、政府透明化的积极促进,也将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负面影响

前一段时间,国内相亲节目火热,其中嘉宾的一些言论透露出极大的拜金、炫富心态,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导致这一现象可能有很多因素,作秀、社会不良风气、媒体责任缺失等等,但本文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即使是在面对全国观众的节目里,人们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个人权利来讲,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说出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所谓的“言论自由”并不是肆无忌惮,不是人们借以发泄情绪的借口。媒体有时会给人们提供一种幻象,使得我们以为可以在这里尽情使用所谓的“言论自由”。我想用一个老百姓生活中常用到的词语来形容这里所讨论的现象——“暴发户”心态。一个人突然变得有钱了,可能这个人会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新的变化而变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地利用这笔钱。利用不好,这笔钱可能反而使自己更加麻烦。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流通渠道迅速增多,公民面对媒体也会出现类似的“暴发户”心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人人都开始拥有一支话筒,发布消息的门槛降低,公民使用媒体的权利增大,但是当公民还没有适应好这一变化时,浮躁的心态就会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问题。这有碍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1.虚假信息。最近,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其中“虚假信息过于泛滥”成为网络诚信问题选项中得票最高的一项。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型的大众媒体,作为大众媒体如果不能很好的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虚假信息成灾,那又何谈公正,何谈民主呢?由失真,过滥的信息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这样并不会推进民主社会的进程,反而会破坏民主政治建设。

2.可操作性。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为公民参与信息的发布降低了门槛。新媒体低门槛的特点,使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机构,普通老百姓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信息的制作与发布。这就造成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很难得到保证,诸多的政治见解和个人言论可能会对舆论造成错误的引导。目的不纯的人也会利用新媒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煽动民众情绪,制造舆论事件。

四、合理利用新媒体推动我国民主进程

(一)从政府的角度

首先,要加快转变政府对媒体的刚性政策。不管是新兴媒体还是新型媒体都在快速地发展。从BBS到博客再到微博,从手机短信到彩信再到3G手机,人们的信息交流渠道在不断丰富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快转变先前单一的信息灌输模式,以低姿态的、更具亲和力的信息互动方式来实现政府更加民主的执政理念。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政府正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媒体建设……”。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参与《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节目,在节目中与听众及网友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不乏尖锐问题。但是网络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还并未纳入政府的制度当中,对于网民的声音还是靠政府的自觉性。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与目前的决策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次,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府要积极参与到新媒体与公民的互动之中,重视他们的意见。要认识到新媒体是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手段,通过新媒体与公民进行交流就是倾听民意的方法。在这种交流中,政府和官员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信息公开的最大化。这既让公民的意见得到了疏通,也让政府的态度以一种更亲切的方式得到了表达,还可以有效遏制在新媒体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二)从公民角度

公民需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炒作事件太多,网络中的“哥”、“姐”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以娱乐的心态将其作为调节气氛的作料倒也罢了,让人担心的是,这些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担忧。因为网络“匿名”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些人个人情绪的发泄地。基于此种情况,提高个人的网络素质就很有必要。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给我们提供的话语空间,要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个人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网络素质不但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因为良好的网络环境更能得到决策者的信任。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10至29岁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并且我国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网民。这是一个心智在逐渐成熟,理解能力在快速增长的群体。应该说,这是一个更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网络素质的群体。相关的调查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以娱乐为主要上网目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大学生在青少年中素质相对较高,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强,如果大学生都以娱乐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那我们也可毫不怀疑,娱乐已经成为整个青少年群体上网的首要目的。闹得沸沸扬扬的贾君鹏事件不也正是起源于某游戏贴吧吗?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将精力放在这些无聊事件当中,那我们就不得不重新权衡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利弊了。

五、结语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迅猛发展背后所出现的社会浮躁现象也不容忽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防微杜渐,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新媒体能积极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建立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38200.html

    相关专题:环境专业论文 中国房价


    上一篇:电气发展自动化技术论文
    下一篇:抗干扰技术之无线通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