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1.1物流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升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的核心内容。通过搭建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梯模式,根据物流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按顺序分阶段的展开训练,可以从单项技能———模块训练———综合能力———拓展提升四个方面逐步提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2物流职业素质的提升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而职业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忽视职业素质的养成。所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提升也是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学习和适应能力、团队和奉献精神、质量和创新意识、社会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1.3创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创业型、创新型的物流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物流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最终目标。目前很多院校忽视实训环节和实验训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滞后,校企结合的物流实践教学模式亟待完善。为此,应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创业训练和项目模拟的教学内容,从而通过创业教育和创新项目的训练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1.4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

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是物流工作者所必需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不同的职业资格等级,可以适应企业对不同物流层次人才的需求。对于物流专业学生而言不仅是上岗资格和职业能力的体现,对于毕业求职、工作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置实训的内容。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同的学习阶段,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教学特色,设计、创新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要注意多层次、多维交叉和模块化,采取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进阶式方法,从不同环节提高专业实践的教学效果。

2.1基础实践环节

基础实践环节设置的目的是夯实物流基础知识,通过新媒体和微课程、实物图片展示、作业现场参观、物流企业讲座等方式,让学生熟悉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了解物流的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物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2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环节是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内容,决定了物流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是提升学生物流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可以结合行业的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度、院校实践场所的实际采取进阶式的方式设计专业实践的环节和内容:①单项物流专业技能实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实践内容主要有:了解和掌握物流各功能要素的主要内容和物流设备的操作使用,掌握企业物流、产业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重点管理内容。②综合物流专业技能实践。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设定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实践内容包括操作技能训练、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经过此阶段的训练,尤其是通过顶岗实习这种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上岗能力和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

2.3创新实践的环节

通过创新实践环节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核心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创新环节的设置可以契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毕业前的全过程,可以和单项物流专业技能和综合物流专业技能训练交叉,融入到这些实践环节中。具体可通过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沙盘演练、物流大赛、大创项目、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实施训练。总体而言,可从二方面组织实践体系的教学内容:①从教学环节上,可按照课堂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设计实践内容,并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②从教学组织模式上,按照基础实训模式———角色实训模式—单项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沙盘演练—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这条主线来组织,把实训这种教学形式作为核心轨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施行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从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搭建:

3.1管理机制

物流实践教学活动由指导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校内外实践场所等基本要素构成,由于涉及到的制约因素较多,覆盖面较广,教学过程复杂,相对课堂教学可控性较差。因而,对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过程监控、评价考核、人身安全等管理活动的难度较大。为此,必须起由学校统筹协调管理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涉及到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由院系负责,但教学效果、过程监控、评价考核、人身安全等管理活动由学校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3.2规章制度

目前很多院校都建有校外实习基地,部分高校也有校内实训基地,但总体而言,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和实践课程设计没有完全衔接起来,同时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占比不高,这必然造成实践基地相关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自然也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结合院校实际,统筹协调教务管理部门、院系和校外实习基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和项制度并切实施行。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实践效果,使物流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3.3考核方式

检验物流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于指导老师的考核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考核老师对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二是学生对指导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的满意度评价。而对学生的考核方法要突破传统思维,改变以分数评价的单一方式转变到以能力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从多维视角综合考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考核的内容可由理论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可通过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这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应从教材的选用、师资队伍的配备、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4.1实践教材的编写

物流实践课程的教材建设直接关乎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体现了物流专业应用性的教育特色。基于此,物流实践教材应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际,鼓励和组织业内专家、行业企业、一线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性教材的编写,在突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践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以下几方面的原则:①系统性、先进性原则。物流实践性教材的建设既要对接理论基础知识,考虑到物流学科的交叉性,又要衔接社会的实际需求,因而实践性教材应具有学科系统性的特点。此外,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材建设上应对国际国内物流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广泛收集物流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信息,保证实践性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②针对性、实用性原则。实践性教材的编写要有针对性,应充分考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要考虑与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衔接,注意与理论教学的同步。同时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运营实例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入实训教材,突出实践性教材的实用性。③引导性、操作性原则。实践性教材编写要具有引导性,应立足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技能提高为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的原则,既要有“量”的要求,能熟能生巧,也要有“质”的要求,能触类旁通。④阶梯性、适应性原则。要考虑物流实践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按照单项技能—模块训练—综合能力—拓展提升的职业能力培养主线,采取阶梯式的方法层层推进,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和学习要求,实践性教材的编写要有较宽的适应性。

4.2师资队伍的配备

我国物流专业学科设置时间不长,导致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因而,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物流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①着力配备复合型师资队伍。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物流实践经验,否则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很难完成。为此,必须培养物流专业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考察学习,定期的选派骨干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经营管理和运营流程,进一步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②组建双层架构的实践指导团队。目前部分高校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物流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成为弥补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又面临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符合预期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建由企业管理人员和物流专业教师形成的双层架构的实践指导团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4.3实验室的搭建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教学的需要和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物流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而物流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有效通道。建设物流实验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要凸显特色、对接需求。物流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在提升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避免千篇一律,应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教育方向和专业特色。此外,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基于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要面向社会,贴近现实,对接社会需求。②要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由于物流专业具有系统性、交叉性的特点,运作流程复杂,环节多、信息化程度高,且物流行业在高速发展中,因而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可操作性与可扩展性的原则进行科学的总体的长期规划。在此过程中,尽可能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入到物流实验室核心部分的建设,再分阶段分批投入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③要与时俱进、保持开放。由于物流行业的成长性和动态性,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保持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采购的软件系统、设施设备要衔接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相关的实训指导资料要契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为了提高物流实验室的效用,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物流实验室在不影响正常实践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尽可能向学生开放使用。

4.4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操作平台,直接关系到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到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考虑到物流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的实际,高校物流专业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可参考其他成熟专业的经验,建立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实习基地。但重点应转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保证物流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校外物流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通过“三联三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协联合)的合作方式拓宽实践教学所需的资源。①校校联合:可通过与周边或与自身的教育方向和专业特色相近的高校共享实验设备、场地和师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联合培养,建设更加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②校企联合:为了保证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尤其要利用好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战略联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让实习基地能够真正对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③校协联合:通过与物流相关的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的联合,建设行业协会、学会的产学研基地,共同推进产学研项目的开发,及时掌握行业前沿趋势和发展动态,保证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和方式、内容的多元化,拓展实践教学资源的通道。此外,通过“三联三建“建设的物流实习基地由于涉及主体不再是单个高校,且实习场所也不仅仅是校内,因而实践教学质量的管控程度可能降低,由此对于物流实践教学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和工作人员要认真领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学校必须与实习基地保持充分沟通,以便双方协作配合。同时也要做好对任课教师的实践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基地的配合情况做好宏观调控和监督,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考核体系。

作者:瞿翔 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19203.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 仪器分析小论文


    上一篇:远程教育中平板电脑的应用
    下一篇:氆氇视觉元素现代设计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