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规模扩大、规格提高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也衍生出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建本科;学生管理;问题;解决路径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大、规格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共存的局面,怎样以合适的方式区分管理,建立适当的本科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因此,本文的核心在于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新建本科院校管理现状

院校转制,学生管理工作原有的单一核心结构的功能平台被历史的消融解构,各种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各组织机构、职能部门、院系的重新调整和重组,各种制度的重新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调岗分配等,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衍生出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落后。新建本科院校,虽然体制上从专科转为本科,但管理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专科学校层次,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及教育制度的变化,在学生管理上要么模仿其他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是自身原有专科教育的简单延伸,对于怎样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性的思考和长远规划。

2、学生管理机制方面。学生管理方法单一、呆板和滞后,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缺乏改革创新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很多旧的管理办法无法适用管理的新需要,新设立的管理制度有时也难以适用于专科生的管理的局面。此外,行政化的学生管理方式较浓,导致辅导员对学生训导多,而对学生服务和权益保护的少,很难形成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地强迫齐步走、一刀切,学生的主体性被弱化,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形成厌倦心理。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没有将“以我为中心”的学生事务管理转型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体系。

3、学生管理领导体系不完善。新建本科学校因学科调整、专业整合以及分校区办学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部分学生所属系部发生变化,而教育管理者又无法一步到位,形成多头管理格局,严重影响学生管理质量。此外,校方为进行深度融合,必须将原有的系领导班子进行重新调配,就难免给生管工作带来了停滞的真空地带。

4、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和魄力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管理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严重,工作存在一定的被动性,看似什么都在管,实则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生理心理的解惑、重大问题的平等交流、人生职业策划的指导等方面管理的少,缺乏对学生的工作规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5、从学生管理对象———学生层面来讲,新建本科存在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现象,如文理交叉、专本交叉、专本共建等,造成管理对象复杂化,因此必然导致学生管理的内容、方式、途径、手段等出现新的问题。如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相脱节,学生管理注重学校的现实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以不出事少出事为目标而不是以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目标。

6、学生管理教育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新建本科院校规模急剧扩大,但学科体系、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保守落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同学科专业间教师比例不平衡;学科单一、后劲不足、缺乏时代性、规范性、共生性和前瞻性;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梯队不健全、学科发展缺少动力机制等。

7、学生管理硬件配置不健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生活设施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多媒体设备、体育场馆、大礼堂、学生宿舍、食堂条件等设施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应的必然增加学生管理的难度。

8、学生活动组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各种社团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挥着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高校管理者要研究应如何引导、积极管理。此外,新建本科院校还存在着如何加强辅导员建设、如何审视高校扩招带来的贫困生增加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这是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管理的本质的客观需要,是指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能,使学生成为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

2、倡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管理实效。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自我管理状况的优劣是衡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有效尺度。目前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逐渐使有关学生日常行为的制度和规范的实施主体由学生工作管理者向学生自我转移,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变主动,并成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形成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对此,必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完善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专业教师以及后勤职工共同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形成教学、管理、服务三大系统共同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格局。

4、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制约高等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适应新形势。

5、树立互动性、层次性、整合性的工作机制。树立互动性、层次性、整合性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理念问题,工作机制的互动性,有利于上层和基层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工作机制的结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工作机构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务于整理,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机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

6、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和方法。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行为管理的重心;开展各种活动、注重个性发展;制定可续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实施学生目标制管理制度,把学校的管理目标纳入到学生自身的大学生涯设计和成才工程中去,从而建立起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模式。综上所述,如何建构转型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动平台成为历史性的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理论方面,能丰富和完善了有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系统,为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方面,有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有助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家驹,郑艾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

[2]冯刚,赵锋.走进英国髙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赵志梅,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王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山东:山东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罗永梅.适应扩招需要改进学生管理方法[M].交通高教研究,2000,(3)

[6]方江华,李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M].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2)

[7]石立宁,李晓雷,韩婧.当前我国高校孕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改革途径分析[M],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

[8]王海霞.用新的理念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M],理论界,2001(3)

作者:高禹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18825.html

    相关专题:中国公民网络杂志 个性影响因素主要有


    上一篇:富安娜家纺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专助产士人才需求调研解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