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博物馆中的展品不断被赋予新的概念和历史使命。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当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不断利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表现自己的展示设计思路。装置艺术理念可以很好地成为展品内容与参观者的交互媒介,可以从感知层面拉近展品内容与参观者的距离。

关键词:装置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展览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传统博物馆展示陈列的弊端是博物馆切断了展品与其产生环境之间的“语境”,这些展品被当作偶像供奉起来,参观者通过本土文化的价值镜头诠释来自非本土文化的展品,参观者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展品产生的环境,展品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副业》中首次提出塑造“框架”这一概念,批判了康德的“美的分析”。德里达认为框架不仅设置了界限,还提供了一种设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叙事语境,从而歪曲了人们对包含其中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塑造框架并非把作品与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隔绝开来,而是将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筑的特征、灯光的设计、声音的运用、博物馆内的咖啡馆与博物馆自身都可以是塑造框架的对象。

一、当代博物馆对于展示设计的要求

当代博物馆藏品已不再只是实物本身,不再只是视觉感知的对象,也不再只是一个结果。人们要去探究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探究构成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多种因素,探究促发这一过程的动因,即从描述性的“是什么”转向探究性的“为什么”,探究影响藏品最终形态的社会、文化、信念、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当代博物馆的藏品不再是社会精英们金钱的符号和膜拜的偶像,而是社会大众了解社会、文化、历史的钥匙,是人们与先民沟通的纽带,是启动人类智能创造的发动机。所以,设计工作者需要以更为综合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再现与反映展示内容,使静止的展示充满生动的气息,给参观者更为真切的互动体验,力求将各种类型的展品、纷繁复杂的观念以一种新的、更为综合的手段呈现给观众,便于观众理解和认知。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博物馆的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展示也是促进观众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展示设计手法上要在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较为综合多样的展示方式(如接触、观看、听等)。

二、以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

1.装置艺术装置艺术由英语“InstallationArt”翻译而来,它本身是建筑学术语,后被应用于戏剧领域,泛指可被拼贴、布置、移动、拆卸的舞台布景及其零件。它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对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2.装置艺术与参观者的关系装置艺术是能使参观者置身其中的三维空间环境,是将多种艺术方式相结合创造出的空间环境,用来包容参观者,促使甚至迫使参观者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为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参观者除了头脑和身体介入外,还要使用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感官、听觉感官、触觉感官、嗅觉感官甚至味觉感官等。3.装置艺术理念的介入与传统展示理念的区别近现代博物馆在突出展示藏品的同时也尝试运用了其他展示方式,如再现历史人物的各类雕塑、演示地理方位的沙盘模型、再现历史情景的复原场景、珍藏实物展品的展柜、烘托展示气氛的绘画和工艺品等,这类展品的展示方式在博物馆学范畴内被称为传统展示方式。这些传统展示方式在博物馆中的特点主要是以点缀展览主题为目的,它们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展厅里,起着调节展示气氛、烘托展示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它们属于“附属物”,也就是德里达所称的“副业”。文章所谈的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指的是:运用装置艺术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指导当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按照这种思维和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或设计作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空间状态:建筑的空间、展示的实物、声音、文字、图像、播放的影像和上面所说的“附属物”都是展品本身。所有的物品协同一致,向参观者多角度地传播博物馆的主题思想。1998年建成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个展厅空间里,设计师运用了实物展品、复原的场景、复制的动物标本和模型、动物的声音、播放的影像、介绍性的文字图片,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全息营造出香港历史上的地容地貌、生态物种、自然环境等,使观众对于展示主题有全方位的了解,并能使这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以装置艺术理念呈现的展示空间是一个高度集合化的空间,它不是靠一种“语言”在“说话”,而是采用多种叙事手段,以一种混合搭配式的方法对博物馆的主题进行叙述。这是它与传统展示手法不同的地方。

三、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博物馆展示设计发挥的主要作用

1.促使观众和博物馆交流、互动在当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大量应用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由静止式的被动观赏转向积极参与和主动控制。所以,参观者在博物馆中的交流、互动是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博物馆展示设计体现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秦腔博物馆是笔者所做的一个社会项目。秦腔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时间较长的戏曲类别,这样的主题对很多观众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单纯建一个博物馆,将展品一一陈列显然是不可取的。因而,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让参观者能够切实参与进来,让枯燥乏味的主题变得有趣,是秦腔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方向。在整个展览最后的“观演篇”中,笔者借助装置艺术形式设计了一个由戏楼与观戏看台构成的装置艺术品,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比例复制出来的戏楼模型,戏楼借助幻影成像系统演出秦腔的经典曲目;第二部分是观众看戏的区域;第三部分是戏台上的高仿真硅胶人像陈列区,这些人像的衣着、穿戴都是按照民国时期设计的,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期戏迷看戏时的情景。在这个空间的四周还设计了声音播放系统,使空间中不时传出叫好的声音,使观众回到那个听戏的年代,从而受到场景气氛的感染。观众在多感官的互动下,主动参与性与选择性大幅增强,因此,这种展示方式不但加深了观众对展示的记忆,更提升了博物馆教育的功效。2.多方位传播博物馆信息1993年落成的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专为纪念“二战”时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而建,这个纪念馆的大多数展厅就是按照装置艺术的组织方式进行设计的。展览运用大量遇难者的遗物、相关的照片、录像、声音、绘画所混搭出的装置艺术,以时间叙事的方式将犹太人被赶入聚居区、犹太人被成批地运往集中营、犹太人在集中营中的生活状态、犹太人被成批地屠杀等情节的节点串联在一起,将“二战”时纳粹侵略欧洲给犹太人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展品传达出特殊的情感。装置艺术在情感传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运用多种图像、声音、味道等传播媒介,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人类最基本的感知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情感传达,挖掘看起来不起眼的展品内部潜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信息,可以让观众对展示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让观众对展示对象的理解从浅层的表象逐渐深入到情感和精神实质。笔者曾设计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尾厅,这个空间的高度将近十二米,在建筑的平面图上是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整个纪念馆的展览围绕着侵华日军在1937年攻陷南京城后对南京城进行惨无人道的杀烧淫掠,在六个星期中有三十多万同胞遇难,这个空间对于整个展览起着概括主题的作用。在设计之初,笔者从另一种抽象的逻辑出发:把六个星期换算成秒,再以秒来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每隔十二秒钟就会有一个生命被无辜杀害。此空间的天花处被设计成了倒三角造型,象征着夺去遇难者生命的日军军刀,通过天花上面的数控滴水系统,每隔十二秒钟向下滴一滴水。下面是一个水池,滴水声被声音系统放大,两侧墙壁是密集的受害者照片,这些照片可以通过数控发光设备的控制亮起或熄灭。随着被扬声器放大的读秒声,每隔十二秒钟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壁将有一个受害者的照片随之逐渐亮起后再熄灭,给观众回味不尽的思考和想象。这个展厅就是按照装置艺术理念设计的,整个空间与其说是一个展厅,不如说是一件放大了的装置艺术品。在当代博物馆中,三维空间是实现展示的舞台,观众参观是靠时间完成的,参观与被参观都是组成展示设计这一行为的要素。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是一个信息的“场”,这个“场”同展品及其传达的信息应紧密地融合为一体,确保信息的传达更为有效。以装置艺术理念构筑出的博物馆空间以视觉、声音、气味等多种手段、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它们在信息传播体系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融会贯通、相互依附、密不可分的。

结语

文章的观点是在当代这个学科间高度综合和跨界思考问题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设计师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灵活运用文章的观点。如,美术馆、艺术馆这类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有一个较为鲜明的主题且互不相干,像这样的展馆一般是没有故事情节和线索的。观众到这样的博物馆参观,目的就是观看实物展品,所以像这样的展馆就不宜采用文章的观点进行设计和营造;而对于展示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的纪念性博物馆,展示科技、生物、地理、人文风俗等类型的学科博物馆,在适当的场合可以加以运用。所以,在博物馆展示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遵循视题材决定是否采用装置艺术理念的原则。此外,每个博物馆的情况各不一样,在同一类型学科的不同博物馆中,它们的展览面积、展品数量、学科的展示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在实践运用装置艺术理念时不可教条。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钱春霞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科学出版社,2009.

[4](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英)泰勒.ARTTODAY当代艺术.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6](美)阿瑟•C.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王春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王璜生.美术馆——博物馆展示文化与藏品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丁向磊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14469.html

    相关专题:法律论文发表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上一篇:公共游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论文
    下一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