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是当前阶段普通高校教育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分析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研究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来探索这一课程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创新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创新
可以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这使接受了普通高校教学的学生只有在正确的科研指导下才能获得相关能力技术。在会计教学活动中,必须逐步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与发展,让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一、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下,普通高校教育的目标以培养实用型高技术人才为主,强调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会计学习的内容则以理论知识为主题,强调从理论到实务内容的全方位掌握。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普及和电子商务办公的兴起使得普通高校学校的会计教学必须向新的方面进行发展,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一)课程定位存在偏差
众所周知,对课程的定位和认识将直接影响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部分学生及教师将这门课程视作专门培养会计人员或锻炼人员操作水平的课程,或课程定位放在计算机系统对人工会计工作的替代研究上。从课程内涵上看,这种看法是相对狭隘的,因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包括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还包括了统筹管理调度,新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工作组织形式完善,档案管理,计算机综合审计等部分。用割裂的眼光看待这门课程,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较为狭小的地方,不利于他们将电算化知识应用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对课程的理解认识存在偏差,还可能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从课程的具体安排上看,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校会计学科学习的主体课程,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然而,由于对这门课程的具体定位还存在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所以每个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都会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式。这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形成规范的标准,还可能给学生的就业求职造成困扰。授课过程中,一些学校将计算机操作问题及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使用作为授课重点,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部分院校则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会计电算化先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在自主编程的过程中感受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改变;其他学校和教师将以上两种授课方式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接受教育的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步增长。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课程,要保证课程的授课效果,就必须保证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和企业生产的双重要求,同时不断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授课环节,受内外环境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上课时间较少、课程内容枯燥、上课间隔时间过长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导致所学知识难以形成体系,并影响学生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很多普通高校院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教材版本相对老旧,知识点一味沿袭传统教材体系,这限制了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导致学习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新需要。
(三)硬件及软件环境不达标
从一方面来看,会计专业的开设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就业前景好,因此为不少普通高校院校所开设。然而,在专业开设之后,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施,则需要学校及学院投入大量的后期资金予以支持,在外部环境的制约条件下,部分普通高校院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硬件设备及软件安装都存在一定不足,整体质量明显落后。在一些金融专业非重点化的学校,学校在这方面的投资额度尤为紧缺,而这种外部资源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学质量出现折扣。从软件方面来看,部分学校并没有购买最新版的专业软件,而是使用版本偏低或教学演示版的软件。这种软件无法实时体现会计电算化领域的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电路设计环节的实践和尝试,同时也限制了软件部分内容的使用与展示。另外,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水平较为一般,专业软件数量稀少,这使教师必须结合电脑的实际情况去安排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受到了限制。从硬件层面上看,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会计电子化实验室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并完善起来。在缺乏专门实验室的基础上,相关专业课程必须在公共机房进行,而这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课后练习环节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机房电脑处于长期共用状态,内部资源较多,出现资源相互冲突干扰及电脑病毒的可能性较大。这造成了部分软件无法正常使用和安装,电脑内存储的专业信息也可能遭到破坏。
(四)教学实践偏少
受学校外部环境影响,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学阶段的实践操作水平训练也相对不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增长。教学基地的稀少与合作企业的对口工作不足使学生的实习工作很难得到保证,也让实习过程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深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在校内实践课程的安排方面,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整体课时较为不足,所以实践课的比例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有限的实践操作课上,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财务分析、预测、报表基本处理系统、财务处理系统等简单内容进行实践。练习机会少、练习内容单调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养成。简单的模块分析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训练内容中缺少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对照练习,这使得学生无法分辨人工与计算机工作之间的差别,影响了他们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普通高校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全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领域,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性强、实践机会丰富的工作机会。对于一些在会计电算化领域发展较好的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学校很难与它们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这也不利于学生实习实践水平的提高。
(五)师资力量较差
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有着相对广阔的应用范围,对学生的就业求职都有着一定帮助。但在普通高校中,由于会计专业并不处于主要地位,所以学校在硬件条件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的投资还相对不足。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院校中负责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更是相对短缺,其中会计电算化教师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知识结构来看,如果没有熟悉会计电算化专业化教学的老师负责授课,或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计算机水平,教学过程就可能变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摸索的过程。由于教师无法熟练掌握相关设备软件,对课程的理解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专业知识体系也很难建立起来。另外,在教师招募环节,学校缺乏对该方向专业教师的招聘和考核机制。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也很难获得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不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这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二、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构建一个创新性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门课程的优势和特点所在,也能使相关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并有可能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素质应用到工作环节中,进而提高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保证企业电算化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改变。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定位
在课程进行前,学校及相关教师就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定位。在课程安排环节,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公开课、学术讨论会议等来吸引更多外来学者及本校学生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来,从而逐步改变他们对课程的态度,以此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普通高校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学校应与相关企业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对现有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保持一致。定位过程中,要将会计业务理论及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保证学生既能适应人工会计操作的相关内容,又能在管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下,学院应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方向,在保证授课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多先关内容,以此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其他会计专业化课程的联系。
(二)加大在硬件和师资力量上的投入
要促进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从硬件上看,可以购置一些授课或练习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让学生有专用的计算机和软件可以使用。同时,应由专业知识丰富的电算化教师来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指导专业软件的安装与机器调试,在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将这部分内容传授给学生。对电脑中的软件内容,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升级工作,保证软件内容的实用性与便捷性,以此减少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重新适应各类软件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学校应细化会计专业教师的不同分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招聘,选择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专业知识丰富,基本技能熟练,实践经验多的老师来负责教学工作。对于已经入职的老师,要给予他们不断深造,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让他们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还可以邀请业界一些知名的学者前来学院讲课,帮助教师了解教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使得他们在充实自我,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还能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授课环节当中,从而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深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操作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此,可以加大实践课的授课频率,让学生有更多模拟练习的机会。相较于手工会计实习,会计电算化的资料相对较少,在资料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上也存在一定不足,而将长期应用在手工会计实习中的模拟实习资料应用于电算化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程在实践方面的不足,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另外,普通高校院校还应该与相关企业及单位达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这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还能为单位提供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这能使学校和企业处于一种双赢的状态,有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快速建立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小结
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改变现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必经之路。从某种程度来看,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克服普通高校院校中阻碍该专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强设施建设与充实教学资源来提升会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让更多专业能力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走进社会,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注: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一般课题《财务岗位下的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在财会系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lgc201523)
参考文献:
[1]王春明.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论加强普通高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0,(14).
[2]高志英,张兆沛,崔琳霞.关于农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
[3]习樱莉.会计实务渗透电算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1).
[4]启红.新形势下财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学时代,2014,(4).
[5]陈文英.关于改革中职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
作者:罗海玲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人力资源战略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