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生态化设计探索

[摘要]本文以保障性住宅室内环境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生态化有关的理论研究,结合保障性住房的低成本性和当前生态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在室内环境生态化设计过程中的适用性、可行性原则。从住宅设计的视角,总结出了优化室内环境的适宜性生态设计手法,为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性强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生态化

近年来,提高低收入弱势群体的生活品质、身心健康、财产安全是社会努力的目标。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不断恶化渐渐成为被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把已成熟的生态技术措施运用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来,为社会中收入较低又急需住所的人群提供绿色的室内环境,成为住宅室内设计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室内环境设计要素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从使用者人群、结构、装修手段都是不同的,它属于一个特殊住宅类型。在设计时通常更注重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的功能空间布局。往往容易忽略了室内声、光、电方面的塑造、材料设施性能、通风与空气质量、冷热舒适度等。1.室内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是室内功能空间的布局与分隔。室内设计是包括材料、功能、审美形式、精神理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设计。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讲,将每m2的面积物尽其用,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做到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和使用方便甚至美观大方,是其设计的关键。2.室内物理环境(1)声环境声环境与其他要素相比是在保障性住宅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之一,使用过程中住户经常对恶劣、嘈杂的室外声音环境抱怨连连,最后在心理上造成影响。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从根源上不能阻止噪声的产生,但可以从介质中对噪声进行阻断。设计时可以从建筑、硬装饰、软装饰材料及声学设计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隔离噪声,避免使用者受噪声干扰。(2)光环境保障性住房建筑密度相对较大,两楼之间间距短,往往采光数值只是规范的最低值,所以为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室内光环境的创建是通过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方式的相互转换来实现。从人体健康的角度研究,光的获取更应该以自然光为主。在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中应首先选择利用自然光,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照明带造成的能源浪费。(3)热工环境在保障性住房的热工环境设计中,应同时考虑冬季保暖和夏季纳凉的原则,而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冬季的保温方法,对夏季的隔热措施考虑甚少。通过研究表明人体与室内是以辐射和对流两种方法进行热传递的。太阳的热量会通过墙体、窗口、屋顶等提高室内内表面温度,使人产生烦躁、缺水等不适感。以至于夏季空调的使用超负荷,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带来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因使用机械降温所带来的额外费用支出。(4)风环境室内通风效果是户型设计的着手点之一,室内空气流通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良好的通风不仅是净化室内空气最简单有效的途径,而且能增加室内的对流换热,更能提高住户舒适度、降低人体表面温度,即健康又环保。而保障性住房有单面户型和南北通透性户型,前者通风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要注重室内通风效果的营造,加大自然通风力度。(5)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的污染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建筑、室内等装饰材料及化学品的挥发释放产生的甲醛、氨气、苯等。另一类是因人们居住生活所产生的,如家用电器、烹调吸烟等的化学污染。伴随着全装修被人们接受、认可,基于生态理念下的保障性住房空气质量更应给予深层次的关注。3.室内装修环境(1)装修空间装修是建筑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继续深化设计,是室内空间的环境的再创造。通过材料合理的利用分配,进行墙面、地面和硬装饰等基础装修,并通过家具设施和软装饰等优良的设计与布置使较小的空间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收纳功能,可以为保障性住房的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幸福、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2)户型构成现阶段保障性用房的基本户型结构有以下几类:30~40m2公寓户型、一室一厅户型、一室两厅户型、三室一厅户型等,住户可根据自身的不同问题、需求和经济情况进行选购,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满足弱势人群最基本的诉求。(3)装饰风格设计的灵魂是装饰。与其他商品房比较,保障性住房的主要装饰风格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遵循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的设计理念。尽量较少使用奢华、繁杂的软装饰,做到减少材料消耗,控制资金分配。(4)材料设施室内装修中选取的装饰材料与使用者的生活产生直接并且密切的关系,其性质的优良决定室内装修环境的适用性和健康性。劣质材料通过辐射、散发出大量的不利于人体的物质,影响广泛。开发商因资金短缺等综合因素常习惯性选用价格低廉的设备与材料,给室内环境与使用者健康带来危害。上述所有因素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和关联。要根据使用者的特点综合思考这些因素,对室内环境整体把握。设计时要有前瞻性、可持续理念。

二、生态化的室内设计原则

首先要明确的是低成本住宅的室内生态设计是保障性住宅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实质,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经济性和适用性。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针对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小空间的特点,最终总结出下面适用于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原则:1.节能层次性设计原则第一层面是通过建筑自身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来减少夏季热量获取和增加冬季热量吸收,提高采光效率。第二层面是被动式原则:运用太阳能、被动式降温和昼光照明等被动技术和自然能源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轻机械设施的压力。这是依据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和与自然环境的统筹来完成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第三层面是主动式原则:利用机械设备来填补被动式的不足。通过设备对能源的消耗来完成建筑采暖、采光和降温等,是住宅中不可缺少的方法。2.产业化设计原则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主推的一种小户型,成本要求低,建设时间紧迫。而室内环境中存在装修周期长、施工粗糙、材料设施的耐久性和维护性较差等缺点。住宅产业化是用工业化的方法来建造住宅,将各生产要素整合设计的集成型生产取代目前分散的粗放型生产方式。(1)构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标准化设计、部品通用化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生产产品架构一即把住宅分成不同的模块,采用模数化的协调设计,然后再组合成一个系统。从设计之初到生产施工,都采用的统一的部件标准,可以很好地解决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中存在材料和部品不环保、不生态的问题,(2)建造方式工业化工业化是以标准化和系列化为前提,采用工厂化的集中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部件的性能质量。现场构件组装,大大缩短装修工期,并较好的弥补目前因现场施工各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如构件裂缝,厨卫漏水等现象。在降低装修废弃物数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装修噪声扰民的现象。并且大规模建设使其有着无可比拟的产业化优势,更有利于标准化、工业化和系列化的实施。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必然成为绿色生态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趋势。3.实践下的低成本设计原则国际上对低成本节能建筑有一个KISS原则——Keepitsimple&stupid,即保持简单、直接,用高品质材料和巧妙的设计实现低成本节能建筑。实际情况中生态住宅的前期投资相对较高,而其优势体现在全生命周期中总成本最低。保障性住房的局限性体现在资金短缺上,所以要实现生态化必须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开发成本,优化结构体系,最先采纳相对低成本的生态技术手段。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两个重要因素。为达到预期效果,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还要选用实施性强的生态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行环节都比较成熟,包括方案设计成熟、具有广泛供应商、施工工艺成熟、运行使用稳定、经济效益明显、易维护管理等特点。这是对保障性住房生态品质的保证。

三、结语

住宅设计的灵魂是室内设计,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室内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一个细化,而保障性住房的室内设计又是室内设计的分支,三者形成微妙的从属关系。室内环境的生态设计不仅仅关心依附于什么样的建筑和生态策略,更明确的目标是创造出更适宜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身心的要求,上升到更高层次是住宅的全生命周期内室内环境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可共生的作用。这不仅仅是改善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的生活方式,更是保障性住房室内设计生态化策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培艺.北方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生态化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2]夏云,夏葵.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4]姚栋.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趋势——三个美国案例的研究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1.

[5]刘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小区——梅山苑二期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实践[J].建筑科技,2011(5).

[6]开彦.学习借鉴日本集合住宅[J].建筑科技,2006(9).

[7]史健,曾繁柏.小区、住宅发展的新趋向——日本的环境共生型住宅[J].建筑创作,1996(1).

[8]颜宏亮,苏岩芃.装配整体式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J].住宅科技,2011(11).

[9]王娴.保障性居住设计低成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3(3).

[10]叶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细——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06(11).

[12]孙克放.适应国情和消费需求精心设计中小户型住宅[J].住宅产业,2007(5).

[13]胡沈健.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1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5]王娴.保障性居住设计低成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3(3).

作者:胡沈健 王津红 姜旭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保障性住房室内环境生态化设计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11842.html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 情感诉求


    上一篇:工商管理对连云港经济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农村经济的发展3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