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所谓他者的智慧,米歇尔苏盖认为不是对他者知识优越性的承认,而是一种态度:“当我意识到他者的相异性,将他者视为异于我的人,当我完全接受其相异之处的时候,我表现出的是一种他者的智慧。”①而在个体的实践中,他者的智慧则表现在“当我拒绝将他变成和我一样的人,将他限制在我的语境中,当我试图不再将他纳入自己的范畴之中,吞食他,并将自己的节奏和做法强加于他的时候,我表现出的是一种他者的智慧。当我懂得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当我明白自己无法享用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的时候,我表现出的是一种他者的智慧。”②从这一角度来说,对于中国四大名著的改编,国外的传播者有的做到了尊重原著,在利用并分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经验的同时,从中探寻出具有普遍意义,能被彼此都接受的艺术形式与内涵,在相异性中寻找相似性,寻求文化间的共同价值,加以发挥改造,产生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改造后的作品中有很多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符号呈现,分散在从服饰、场景、道具到对话情节安排的各个方面。
如朝鲜版歌剧《红楼梦》,用朝鲜语将《红楼梦》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出来,具有超乎想象的艺术美。这台《红楼梦》歌剧做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认识到了文化间差异,在故事情节上成功地再现了传统文本的内容,而在音乐创作上则表现出颇似朝鲜民歌《阿里郎》和《道拉基》的味道,旋律流畅、情绪饱满,富于画面感。而有些异邦改造后的文本则将原著变得面目全非,虽然宣称是对四大名著的改编,但只是徒有表面形式,而根本没有尊重原著,忽视了原名著读者对新文本的期待。这种牵强附会的改造做法不仅是对中国文化与差异的不理解与不尊重,也会对传播效果带来危害。因为对于一些熟悉了解四大名著的人来说,在未见到改编后的文本之前就预先期待它们,主要是出于对名著及其与后来文本之间联系的信任。如果这种完全不尊重名著的变异文本多次出现,而人们的期待多次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会对这种宣称“改编”的文本与名著间的关系产生怀疑,并由此再也不信任类似的文本。例如,2001年《西游记》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拍摄,在此片中人们熟悉的唐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国人尼克,卷入到一场拯救吴承恩和他的原著《西游记》的大战中。而观音则变身为美国版的摩登女郎,不再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赋予的特定形象出现,而且她以一个现代人的姿态谈起了恋爱。这种刻意的改动在片中随处可见,如在猪八戒和孙悟空等人的对白中,经常出现典型的美式幽默对白,不停有“咖啡”“法庭”等现代词汇冒出来,似乎是达到了营造喜剧效果的目的,但这种改编却让中国观众难以接受。其次,异邦改造要遵循的文化前提是承认并发挥在文化传播中科技的力量。
人类从远古发展至今,每一次的突破与飞跃都依靠着技术的进步。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延伸了人的各种功能,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一样。科技凭着强大的渗透力,正一路高歌引导着人类在各个方面建构着世界。如此全方位的渗透,文化也不能置身于技术化的浪潮之外。技术对于文化的介入可以说是跨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表征,技术作为全新的文化、审美手段,进而改变了文化、审美本身,导致了人类文化的对象、范围、形态的扩展。③中国传统的文字版本的四大名著虽然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非常久远,然而许多国外的读者对于它们的了解,恐怕主要是观看根据原著改编成的电影和电视剧。一方面由于四大名著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外读者对此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是先进的技术包装下的新文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视觉的冲击力与形象性远比白纸黑字来得轻松自在,像电影《功夫之王》《三国之见龙卸甲》,日本、韩国的三国网游、漫画等,尽管它们在一些文化精英们看来可能不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但是它们带给人的视觉刺激与娱乐享受恰恰将技术的魔力发挥到了极至,将国外的读者带进了时空隧道,带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而对于国内的人们来说则是带着原有对四大名著故事的了解踏上了重温经典的浪漫之旅。而相比之下,一些不适应技术发展的文化却受到冷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传统的京剧、豫剧等,因为技术对传统剧目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充其量不过是它们的简单录制,无法深度参与。④所以说,国外传播者对四大名著的改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科技的力量,可以更好地表现原著,也可以更容易赢得本土及中国人的欢迎,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获更好的经济利益。对四大名著的异邦改造,我们要看到其背后蕴含着的深刻文化意义,那就是人类走向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时关于全球文化理应达成一种共识,各民族中的优秀文化传统不应该被限制在特定地域,而应成为可以世界共享的文化、审美成果,真正实现文化的全球化。
作者:马晓虹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第二篇
1文化误读
每一个译者首先是一个解读者,误译往往建立在误读的基础上。译者在翻译时,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而忽视或无视文本的时空、文化背景,只是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从自己的时空和视角去解读、传释文本的现象,就是误译。例如,当一位美国人夸奖中国人时,后者连连说道:“Where!Where!”令对方大惑不解。其实这位中国人只是在以中国的回答方式“哪里!哪里!”表示谦逊,而美国人惯常的回答却是“Thankyou.”。上文提到阴历三月十五在此英译本中被译为“thefifteenthdayofthethirdmoon”,用月亮代替了阴历的月份,如此必然会让西方读者十分困惑而产生误读。类似的,上文提及“气凝丹田”译成“causeone’spneumatobetouchedbelowone’swaist”,并未译出“凝”的意思,而是译成了“被触碰”,译文显得晦涩难懂,易造成文化误读。以下列出另外一些《雪山飞狐》英译本中与文化误读有关的翻译。1)内功:endowments内功,在汉语中是相对外功而言的,指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武术或气功,强健其功能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活动。在英语中找不到直接与之对应的词,因而存在完全空缺。而endowment在英语中指的是“aqualityoranabilitythatyouarebornwith”,可以理解为“天资”,与内功并无联系,因此这样翻译会造成文化误读。将内功译成“exercisestobenefittheinternalorgans”更为准确,但略显冗长,另有一种翻译“insideskill”较为简洁,虽不是最准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种译法,并且较“endowment”而言都更利于传达中国文化内涵。2)龙龙在中国是神圣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图腾。据《辞海》解释,龙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有鳞有须、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可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凶恶丑陋的动物。龙在被引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西方世界时,被错误地翻译成在圣经中代表魔鬼、撒旦的Dragon。于是,从翻译《圣经》开始,Dragon和龙的错误互译一直沿用至今,直接导致了中国龙在西方世界被误解和歪曲。《雪山飞狐》的翻译多处涉及对“龙”的处理,译者大多未运用音译和意译手法,而直接将其翻译成“dragon”。例如:天龙门(《雪山飞狐》中首先提及的武林门派):theDragonLodge腾龙剑(天龙门北宗新接任的掌门人曹云奇的江湖称号):LeapingDragonSword龙翔凤舞(武功招式名):theDragonPrancingandPhoenixGamboling天龙剑法(武功名):theDragonSwordplay少数则采用了意译手法或未译。例如: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HeavenorHell追命毒龙锥(天龙门世代相传暗器):theLethalDart“龙”的翻译一直都是翻译界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应把汉语的“龙”翻译成“loong”,即英文中对“龙”的音译,中国龙则译为ChinaLoong,甚至反对继续将英语中的“dragon”译为“龙”,而是也音译成“德拉根”并加以注释。两种译法各有可取之处,不论采用哪种,要准确地在中西方读者的心中留下相同的印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翻译策略初探
文化空缺在武侠小说英译中常常会遇到,译者要恰当处理这类翻译,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以文化传播为终极目的翻译充满风险,稍有疏忽,就可能一言障目,错误百出,对待中国武侠小说英译尤其如此。译者一方面要注重对所译文章细节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拟采用的译文把握正确,不能只看到字面意思,如上文中提到的“三月十五”、“内功”等的翻译。只有先弄清原文内涵,才能使译文更准确到位。例如,译本中将“不打不成相识”译为“thebattleservestointroducetwopeopletoeachother”,此处基本按照汉语字义顺序来翻译即解释性翻译,若采用归化手法将其译为“Nodiscord,noconcord.”更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2)文字意义与文化内涵并重如上文所述,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龙”。有些词在中文和英文中有对应的称呼,但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文化内涵。此时若采用直接对应的译法,容易造成文化误读,因而较佳的方法便是采用内涵相近的译法或用音译等方式创造新的译法,再加以注解,才能较准确地传达原文内涵。这样,不仅能译出字面本身的含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字里行间蕴藏的文化意义。按照以上原则翻译时,可适当选用直译加注法、替换法和解释性翻译等方法。1)直译加注法许多存在文化空缺的内容找不到对应的译法,或者准确的译法比较冗长,此时常采用与原文内涵相近,亦或是自己创造的译法,但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因而可以在此类译文首次出现时采用直译加注法等对其做出准确的解释,此后读者读得多了,便能慢慢适应这些翻译。例如,上文所提“解穴”,笔者认为,此处在译成“revivifyone’sparalyticpoints”的同时,可以用加注法解释这里所讲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即“acupuncturepoint”。2)替换法替换法指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文某种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替代原文词的方法。例如,《雪山飞狐》第十章中“……名目叫做‘春蚕掌法’,确是作茧自缚,不能反击……”,此处“作茧自缚”在译本中翻译为“spinasilkensheatharoundoneself”,采用了直译,据现今流行的依法,亦可采用替换法将其译为“toputahalterroundone'sneck”。3)解释性翻译原文在译入语文化中难以找到意义相近的对应翻译,这种情况就只能以语义对应的词语译之。例如,《雪山飞狐》第十章中“……胡斐不自禁低声说道:‘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译为“Indulginginrefinedtalkanddrinkinggoodwine,youandIwillenjoyoldagetogether.”,将书中引用的《诗经》词句用一一对应的词语解释的方式译出。虽不可避免失去了中文古典韵味和四字韵律,却仍不失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翻译策略。
3结语
武侠小说传达的侠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侠小说的英译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重要的一环。中西文化的迥异使得翻译过程中文化空缺带来的障碍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莫锦屏女士《雪山飞狐》英译本的研究,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总结。要促进武侠小说英译的发展、提升武侠小说译本质量,还需结合已有的翻译理论、译本材料以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更多的探讨。关于这一点,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申曙曙王晨曦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
1提高翻译工作者的媒体批判素养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影视媒体的影响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摇篮到坟墓,人的一生都处于在影视文化无形的影响之中。影视文化易于影响和塑造人的世界观,如果不加批判而盲目地追随影视文化的指引,容易使之成为一股潮流,影响或改变人们原有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破坏民族文化传统。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韩国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娱乐产品的对外输出,韩国文化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盛行,形成“韩流”。年轻人竞相追逐和模仿韩国影视明星的语言、服饰、发型以及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曾一度引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于“韩流”有可能给本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担忧。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学习如何正确理解、解释和评价媒体传达的信息和含义就显得至关重要。凯尔纳认为,应付充满诱惑的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个人媒体批判素养,即学习如何阅读、批判和抵抗社会文化的操纵,能够使一个人与占优势的媒体和文化形式相联系,提高个人面对媒体文化的自主权,增强人们应付文化环境的能力(凯尔纳,2011:67)。作为在文化交际中起到桥梁作用的翻译工作者,不仅需具备双语和双文化能力,还需具备媒体批判素养。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必须关注外来影视媒体中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阶级、性别、民族、种族等重要观念,比较它们与本民族对应观念的异同,提升自身媒体批判素养。在纷繁复杂的媒体影响之下,翻译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媒体批判素养,可以对影视文化做出干扰,拨开云雾,敏锐地分析、解释和批判来自“他国”影视媒体中的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宗教等观念的善恶本质。对于影视媒体中那些“善意”的异域文化,大可采用“拿来主义”,促进本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交流,加强本民族文化生态建设;而对于影视媒体中那些“恶意”文化,则需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影视作品进行干扰,批判和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袭,维护本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不受到外来文化的破坏。
2采用配音翻译
德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琳娜•莱斯(KatharineReiss)认为,分析文本类型是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Reiss,2000:17)。她基于功能主义理论将文本类型划分为信息型、表达型、操作型,此外她还曾提出第四种文本类型:视听文本,用来指依赖技术媒介、画面、声音传达视觉或者听觉意象(Reiss,2000:44),包括歌曲、戏剧、电视、电影、有声(像)广告等。有些研究者认为影视作品属于文学文本(李新新、王飞,2006:96)。显然,这些对影视文本类型划分都过于笼统,不利于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来研究影视作品的翻译。影视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文本特点,具有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等多重交际功能。鉴于此,不妨将影视作品细分为文化文本和非文化文本,前者指内容涉及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文化差异,易于引发不同民族和宗教团体之间对抗和冲突的文本;后者则反之。区分了影视文本的类型,就可以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对影视文本的文化因素进行有目的的干扰。影视作品的翻译主要有两类: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一个国家引进外国影视作品是选择配音翻译还是字幕翻译,是由许多决定因素的。这些因素包括成本因素,相关的技术因素,电影受众的文化程度和对外语的兴趣度、文化开放程度,以及本国电影业的实力因素等等(叶长缨,2006:iv)。其中文化开放程度是引进影视作品时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对引进外来影视作品应采用的翻译类型做出规定。就影视作品的文化文本而言,其更适合采用配音翻译。配音翻译是一种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手段,它总是让原文本尽可能地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标准(李黎,2012:216)。从本质上来看,配音可以看成是归化的范畴。相对于字幕翻译,配音翻译要求配音演员的台词与影视人物口型相符,与画面保持一致。这就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留下了空间。译者通过对影视文本内容删减、改写,或者改变影视文本台词长短,使配音与口型同步,从而实现对不符合本民族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进行操纵。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影视作品,满足本国人民对外来影视的欣赏需求,也可避免异域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使用归化翻译策略
美国翻译理论学家LawrenceVenut(i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一书中提出“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概念。他认为,归化策略就是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开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异化策略则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2001:240)。韦努蒂认为,将弱势文化文本译入强势文化时,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就是鼓动强势文化以本土概念替代弱势文化文本,迫使其符合强势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念,抹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行为。与之相反,异化翻译则能保留了弱势文化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阻止强势文化中主流价值观念对弱势文化进行同化,从而有助于化解英美文化对其他文化所实施的民族中心主义的暴力。韦努蒂是赞成使用异化翻译策略的,认为它是对强势文化的一种反抗,将其称作抵抗式翻译。就影视文本的翻译而言,由于影视文本的跨文化本质,译者同样需要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韦努蒂是在以英语为目标语,以其它语言为源语的(李枫,田德蓓,2012:31),并在此基础上对归化和异化概念进行了定义。具体来说,他认为归化就是以英语语言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以非英语语言文化为归宿。而弱势民族则在引进外来影视的过程中,则需将英语等外国语言翻译成本民族语言,在翻译方向上与韦努蒂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方向刚好相反。为了保持全球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给予弱势民族文化更多的话语权力,在引进外来影视翻译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弱势文化为归宿,即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使用归化策略可以抵制西方发达国家影视媒体中承载的强势文化因素(如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对弱势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阻止强势文化进一步侵袭和破坏弱势文化的生态环境,缩小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差异,并以此实现各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生态系统框架内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4建立弱势文化民族译学理论体系
近年来,西方强势文化中的翻译理论不断输入到弱势文化中,对其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着弱势文化的翻译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弱势文化应建立自身的翻译理论系统,促进自身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自身语言与文化的对外传播(朱月娥,2013:47)。此外,弱势文化民族还需加强翻译立法,细化翻译规范,提高译员的双语、双文化能力和媒体批判素养,从而建立适合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译学理论体系。同时,弱势文化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包括两个原则,即对内翻译原则和对外翻译原则。对内翻译原则要求尽量抵制和避免强势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对外翻译原则要求在文化多元体系内,尽可能地将本民族富有特色的文化推送出去,不断拓宽本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生态体系中的影响力。
5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影视产品,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使全球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袭,努力缩小本民族文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差距。翻译干扰能发挥对全球文化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促进多元文化互利共生。提高译者媒体批判素养、选择影视文本翻译类型、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和建立弱势文化民族译学理论体系对影视文化传播进行干扰,是实现全球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裴等华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四篇
一、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影视字幕翻译与文学翻译在很多方面具有共通性,可以说影视字幕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但是影视字幕翻译又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而与其他类型的文学翻译有所不同。正如钱绍昌(2000)教授所说的,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具有五个特性,即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但是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如今我们所讨论的影视字幕翻译越来越趋向于语际字幕翻译,所以这五个特性并不能概括现如今的字幕翻译的特点。通过观察现如今的影视字幕翻译,可以总结出影视字幕翻译语言在当今时代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一)字幕的短暂性
在这里短暂性可以理解为时空的制约性。从时间上来看,字幕是受声音、图像出现的时间限制的,在镜头从一个场景进入到另一个场景之前,字幕必须完成它在屏幕上的出现。从空间上来看,字幕所占空间是由影视屏幕的大小和演员的对话台词的多少决定的。如果字幕过长,占用空间过大,就会影响影片本身的图片表达效果,进而影响人们的观影效果。所以说,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在确保观众获得最清晰、充实的信息的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进行翻译。
(二)语言的通俗性
影视作品是一门面向大众的艺术,它的受众是全体观众。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问题。所以字幕翻译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观众在观赏影视剧作时跨越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在了解影视作品剧情的同时,真正理解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而实现跨文化传播。因素,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往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影视作品,以更好地实现其商业价值。总之,字幕翻译既要求语言通俗简洁,又要充分表达影视作品传达的思想。
(三)跨文化的传播性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承载着一定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一部影视作品在国外的播放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但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观众在很多时候可能不能够正确理解剧情中极具地域风情的文化因素,从而造成欣赏上的障碍。所以,可以说,字幕翻译也承载着跨文化传播的重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二、字幕翻译的策略
字幕翻译作为影响影视作品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其独特性,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也要慎重考虑。就其用语来讲,词语经过了精炼、浓缩,句式简洁明了;从其传递信息的方式来说,信息是呈递进式推进的;从信息接受角度来看,观众接受文字信息是和画面信息及听觉信息相辅相成的;从字幕的空间和时间制约性来看,字幕在屏幕上出现的字符数和行数以及表达都要与演员的口型和剧情进展一致;从其受众来看,影视作品的观众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都会存在差异。因此,译者对于字幕翻译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以下的分析中,本文将结合《绝望主妇》第八季的字幕翻译具体探析字幕翻译的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既保留源语内容又保留源语形式或者直接用音译法进行处理的一种翻译方法。直译法保留了源语文本的文体风格,修辞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并与此同时做出一些合理且必要的调整,使目标语更加顺畅、清晰和可以接受。在观看的过程中,使目的语观众可以产生与源语文本观众几乎同样的感受。通过这种翻译策略,译者可以尽量直接把影视作品中的内容及文化传达给目的语观众,使观众充分领略异国风情。如美剧DesperateHousewives中文译名为《绝望主妇》,使目的语观众对影视作品的主题一目了然。例一:Gaby:Oh,honey,relax.SincewecaughtBinLaden/Youcanstrollontheplananytimeyouwant.加比:亲爱的,别紧张。现在抓住了本•拉登∕你们随时都可以登机。此处是Gaby对要赶飞机的一对夫妇所说的话。众所周知,本•拉登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并已被击毙。通过观看剧情目的语观众很轻易地就能知道“BinLaden”就是指美国9•11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这句话在源语文本中是一种幽默表达。所以,在这里,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既达到了源语诙谐幽默的效果,也能使目的语观众对影视剧所表达的内容及文化背景一目了然。例二:Jim:IsawaboxofCheerios…Andacoffeemaker.吉姆:我看到一盒脆骨乐……还有个咖啡机。例二中,Renee向Jim询问她想要追求的Ben的一些个人情况,Jim就告诉了她这些有关饮食方面的事情。其中,脆骨乐是深受欧美家庭喜爱的早餐选择,也是全美销量第一的早餐品牌。通过作者的直译,目的语观众不仅能获得源语要传达的信息,也能了解一些美国的饮食文化。直译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它保留了源语文本的形式,包括句子的结构体与修辞手法。有时,它也会对源语文本做一些必要且合理的改变,以使源语更加贴近目的语观众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更加容易被接受。但直译并不是万能的。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扩大知识面,进行更加广泛的翻译实践,因为自始至终实践都是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意译法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有时直接采用直译法会造成目的语观众无法正确理解影视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及文化信息。而字幕语言具有通俗性和时空限制性的特点,在面对晦涩难懂的文化词汇或表达方式时,译者就要采用意译法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词语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影响影视作品的成功传播。因此,意译法在很多时候是字幕翻译的很好选择,译者会尽量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采用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表达方式,使译语字幕在最大的程度上适用于目的语观众,以消除观众理解文化上的障碍。如《绝望主妇》中一些精彩的翻译。例一:Susan:Peopleawaysgetcaught.苏珊: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处是苏珊对于帮助Carlos隐瞒杀人的事感到很害怕,她觉得应该向警察自首而对大家所说的一句话。在这里,译者采用了一句对于中国人来说异常熟悉的俗语,通俗易懂,使观众一目了然。如果用直译法翻译这句话就很难达到与这句俗语等同的效果,因为采用目的语观众熟悉的俗语不仅表达出了影视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更能让观众体验到一种文化归属感,从而促进影视作品的成功传播。例二:Lynette:Iwonderwhathelookslike.Yourarelygetthetrifecta.勒内特:我很想知道他的长相。不可能才貌色俱全。这句话是勒内特和其他四位主妇在讨论新搬来的一位男性本时所说的。在这句话中“trifecta”本意是“三重彩,三连胜式”。为了让观众更加清楚地理解剧作所要表达的内容,译者把这个词意译为“才貌色”。这样的译文简洁通俗易懂。意译,是一种技能,在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时,译者不需要过多注意源语文本的形式、性质和内容,但意译的内容应符合目的语观众的文化和习俗,使目的语观众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意译使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拥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但翻译工作者应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源语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再恰当地利用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意译翻译工作,翻译工作者还必须掌握源语和目的语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译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尤其要知道一些习语,这在目标语和源语中都是很重要的。
(三)注释法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注释法是处理文化专有项的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方法。董海雅(2007)指出其表现一般为文外作注,即文本内容直译,而把有关文化缺省的说明放在文本之外的注释之中。王东风(1997)提出文外作注是用以解决文化缺省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文化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时。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究注释法会发现:它可以使比较模糊的信息更加明晰、准确;也可以增加文本的生动性;也可以为译文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使目的语观众了解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历史典故和风俗习惯;帮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例一:Gaby:IknowaguynamedTomCollins/Heisagreatlistener.加比:我认识一个叫汤姆柯林斯的[杜松子果汁酒]∕它是很好的听众。这句话是Gaby对Carlos所说的。Carlos因为杀了人内心极度不安,想找人倾诉但又害怕被人知道,所以Gaby就对他说了这句话。在这句话中,“TomCollins”看似是指一个人名,但从剧情中可以得知Gaby并不是要让他找人倾诉,通过译者的注释目的语观众才能真正了解它在此处的真正含义,即杜松子果汁酒。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某些特殊词语加以注释,否则就会背离源语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造成目的语观众的误解,阻碍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例二:Susan:No,no,no.No,youneedtoMarchmeinside/andmakemepaynow.苏珊:不,不,不。你该押我进去∕让我现在就付钱[付出代价]。Susan因为参与了犯罪过程,内心有极大的罪恶感,特别想赎罪,所以当她因为精神恍惚忘记付买汽水的钱,被那位年轻的警察发现而要把她关押起来时,她迫切地答应了。在这里,她表面上是说付汽水的钱,实则是想为她参与犯罪付出代价,译者在这里加了注释后使观众一目了然,理解了这句话包含的深意。注释法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使用注释法时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应该注意注释法使用的场合和使用频率。比如对于一些描述源语文化但已为大众所熟悉的词语就没有必要使用注释法了,因为这样只会画蛇添足,使字幕占据过多的屏幕,影响观众的观看视野,浪费观众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利用注释法,使其充分发挥其功效。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根据源语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背后包含的文化信息以及目的语观众所处的环境,译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不同文化中间的成功传播。
三、结语
影视作品作为当代各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字幕翻译至关重要。与其他的翻译形式不同,影视字幕翻译中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同时出现,因此,它除了受到语言文本规范的制约外,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形式规范的制约。所以,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法等,使目的语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从而促进各国文化的成功传播。但是,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灵活运用,否则会达不到既定的效果。
作者:王晓琼 黄远鹏 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相关专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金融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