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均,社会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农村体育组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提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元结构等体育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对比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体育也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农村,则指的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而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很大比例,并且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体育方面的发展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在我国农村,人们以耕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长时间的进行身体劳动,因此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体育带给人们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很重视体育的发展。城市的居民则以工作为主,很少进行体力劳作,偶尔的体育运动能够很好的放松身心,所以城市的居民在闲暇时间会进行健身,这很好的促进了体育的发展,进而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也很不平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研究体育城乡差距的分析有很多,但是针对体育组织管理对比分析的还很少。据此,通过对城乡体育组织管理的分析,减小城乡体育发展的差距给出自己的建议。
1.体育组织管理概述
不同学者对组织有着不同的定义:韦伯认为组织就是为了达成一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形成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义务,从而构成人的集合;哈罗德•孔茨和海茵茨•韦里克认为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且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即使不同的学者对组织的定义不同,但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组织的两个要素:组织活动过程和组织机构。只有对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管理才能更顺畅,更高效,进而体育的快速发展才有一定的保障。图1我国体育组织管理理论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原理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学的基础,是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体育管理也不例外。它是对体育管理工作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规律。体育管理原理具有客观性,概括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目前,在前者研究及定义的基础上,体育组织管理定义为管理主体围绕组织设定的目标,组建相应的组织系统,并不断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人、才、物、信息和技术等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体育组织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充分了解体育组织管理的基本含义,才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农村与城市的体育发展,从根本上找到二者存在的差异,更好的解决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我国体育组织管理的发展历程
如图1所示:我国组织管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基本的系统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育组织管理理论分为基础理论和业务理论,其中基础理论包括体育组织管理原理,以及体育组织要素的管理;业务理论包括体育行政组织管理,体育营利组织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体育组织管理理论划分精细,管理得当,也体现了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缓慢,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发展体育。在这一阶段,国家处于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文化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而体育的发展更是缓慢,为此,我国成立了国家体委,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形成的。这个发展阶段,政府承担着主要角色,体育大部分的经费支出,职能的行使权,都主要有国家政府机构来执行掌握着主要的权力。1998年,国家体委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体育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政府主要是部分放权下放,由此形成了新型体育组织管理的“举国体制”,使得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管理采用的是“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因为这种体制,导致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的发展不平衡,二者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这与我国提出的《全民健生计划纲要》不符,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3.城市与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及其对比分析
3.1城市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城市的发展对于农村来说要快很多,体育组织管理的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不重视,发展缓慢逐步转变为大家认可的,有更详细的发展计划以及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产业。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大背景下,社区体育已经发展成为城市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1.1社区组织不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问题。在健身点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上报请求拨款、人员技术支持时,没有明确的机构和责任划分,无法及时、快速、明确的去解决这些诉求,很容易让前期活动计划无法实施。而管理组织的松散,也容易产生一些安全死角,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打击健身者的积极性,没有人指导运动,管理模式不被大家熟知,体育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3.1.2城市社区缺乏体育专业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并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或朋友间的相互指导,没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有时还会存在安全问题。总得来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指导服务体系处于缺失状态。3.1.3部分社区的体育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管理才能。也有和多社区都没有体育管理人员,有些也不是专业的体育管理人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与此同时,许多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承担其自身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所到了加大的制约。3.1.4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有些社区体育工作缺少规章制度,特别是一些社区对体育档案工作的管理欠规范,有活动无记载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体育管理服务的制度化建设迟缓,一些具体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因此,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3.2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中国农村体育管理组织的运行机制是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管理体制,农村体育管理体制采取五级垂直模式进行举国统筹管理,以县(市、区)为龙头,乡镇中心,村为基础开展体育工作,即省体育局、市体育局、县(市、区)文体局、(镇)文化站、民间体育组织(社会体育团体)。这种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政府意志,尤其便于在短期内高效发挥国家资源效力解决重点、难点社会问题。如图2所示:随着农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新世纪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县级体育主管部门为主导,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是由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村委会、居委会由乡、镇文教体卫办管理。体育总会又分为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逐步完善,每个部门的分工明确,政府的权利也逐步在下放,这会加速体育在农村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农村体育管理模式的实施还存在很大问题,有好的管理模式但没有具体的实施,或者实施不到位都会阻碍农村体育的发展。体育指导站的管理工作必须要监督,有些地方的体育指导员是非专业的,更有些偏远地区都没有体育指导员,所以体育指导落到实处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很很大的积极作用。体育组织管理的模式对于农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推动着体育产业进一步的跨越。
3.3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对比分析
3.3.1城市与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由前文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管理模式比较具体,细致。管理分工相对农村比较明确,并且管理模式也会进行实施,真正的把体育锻炼,体育健身带到社区里,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但是农村就有很大的问题,发展相对较快的城镇有一定的管理模式,且有很好的分工,然而有好的管理模式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或者实施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阻碍农村体育的发展。有些发展缓慢的农村都没有完善的体育管理模式,体育产业更不会有好的发展。通过对比城市与农村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有各自特色的管理模式,并且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对于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也存在很大问题。不同点则是:二者享受基础体育设施不平衡,使得农村的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对于体育发展的概念不清楚,没有很大的积极性,这不利于农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本身农村是以耕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自身对体育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很重视,也忽视了体育带给人们的积极作用,这极大的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3.3.2资金配备的对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如表1所示:以重庆市为例:项目1表示:市级体育设施建设:项目2表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体育设施建设项目:3表示:其他34个区县体育设施建设;项目4表示: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图中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明确得知:重庆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配备中,市级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为21.8亿,占到41.92%。而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为10.63亿。仅占20.44%。据此得知,在体育设施方面城市的资金要比农村的多一倍。在资金方面城乡的差距较大,没有足够的资金启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城乡体育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差距。由于人们居住的环境,地理位置,社会的发展,工作条件等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影响体育的发展,而人的主观意识更对体育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如表2所示,农民闲暇时间最多的生活方式就是进行家务,占到总比例的64.63%,而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偏少,仅有20.47%。由表格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农民宁可选择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等一些娱乐方式,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对体育的开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农民对与开展体育锻炼则会有可有可无的态度,进而对体育的开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城市居民则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居民主要是上班族,大多数都是脑力劳动者,身体很少运动,长此下去就会感到劳累,所以就会参加一些健身俱乐部,放松身心,他们的健身意识就很强,注重体育锻炼。农村人口则不同,他们以劳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几乎每天都要从事劳动工作,身体就会感到疲惫,因此健身意识不是很强,更不会去重视体育的发展了。所以态度的不同也会影响体育的发展。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4.1.1城乡体育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国家对农村体育管理模式的缺乏,只有加快对农村体育管理模式的改善工作,减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且内部和外部之间保持相互促进的关系才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4.1.2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其体育事业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忽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中国农民阶层在社会地位上始终处在不利的位置,这集中表现为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均,社会区域发展的不协调。4.1.3城乡居民对体育发展的态度不同也严重影响了体育的发展。目前,只有增强农村对体育的重视,改变原有的消极态度,提倡发展体育,鼓励农村人口多健身,多锻炼,增强发展体育的意识,才能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好的发展体育。
4.2建议
4.2.1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元结构,切实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减小城乡体育发展的差距。与此同时,要加快乡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基层体育设施严重欠缺的现象。4.2.2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显著解决我国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同时改善农民阶层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蓝国彬.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5).
[2]孙凌云.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
[3]徐屏.城乡均等化发展背景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武汉体育学报.2012.46(6).
[4]张宏伟.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略论:内涵•制约因素•理论前提•发展建议[J].体育与科学,2011.32(6).
作者: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