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时,往往能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的限制,培养良好的归纳性思维能力,从而为提升数学课程学习成效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发展具备差异性,了解高中生认知结构的阶段性特点,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使之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起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乐于借鉴的良好学习品质,针对学生总体状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引导学生确立阶段性学习与奋斗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一层层进步,强化了他们学好高中数学知识的信心。举例说明,在初人高一时将会复习到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求取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有些难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阶梯式题目:(l)当xE[o,6]时,求出函数y=(x一l)x3+l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当XE[o,3]时,求出函数y=3x一Zax+Za+2的最小值。(3)当XE[f,f+l]时,求出函数y=X4一五+2的最小值。这样的阶梯式题目难度上由易到难,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具有亢奋的情绪,能够强化学习兴趣,始终保持着活跃的做题状态。当题目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求取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解题要点,这样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性思维。
2降低思维定势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其中也包括提升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经过多年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形成数学思维框架,如有关数学知识的推论、例证、结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旧有数学思维框架显露出来,并降低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学生对适用于自身及掌握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加以归纳与强化,从而使其数学思维更为完善。举例说明,如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如难以理解的概念、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无法正确运用的原理等。在众人参与的讨论中,学生们往往能够一步步接近正确结论,也有着极为深刻的获取知识的印象,也易于降低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举例说明,定义在(一1,1)上的奇函数f(X)是减函数,且f(1一a)+f(1一扩)<0,求解a的取值范围。在解这一例题时,学生们常常会忘了定于区间的限制作用,造成解题失误。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探究与交流的机会,并对数学实践形成的有益经验加以总结与归纳,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性思维能力。
3树立强化学生数学意识
一般而言,数学意识是指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是所作出的自主选择。数学意识不是如何应用数学学科基础知识,也不是评价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而是在应对数学难题时该怎么应对的问题。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有些是解题技巧性问题,有些是学生不知该如何处理。在当下教育体制改革模式下,学生应规避只会模仿旧题、套用公式,出现陌生题型既无从下手的现象,因为上述现象是学生们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拥有一定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强调其具有规范性、准确性与熟练性特定,还需具有数学意识,并将数学意识渗透于具体实践中去,将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以归纳和总结,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也有益于适应当下现代化国家教育领域发展需求。
4结语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填鸭式”与“灌输式”两种教学方式也已经为人们所摒弃,素质教育更为深人人心,新课程改革成果显著,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思维障碍是高中生学好数学学科普遍存在的难题,数学思维的形式是多样的,而归纳性思维就是其中的一种,有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广大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归纳性思维,而学生们也有责任培养自身的归纳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高中院校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也离不开学校、社会及家长们的广泛支持与帮助。
作者:陶樱 单位:苏州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