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为实现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方针。鼓励并支持国内有经验、有实力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对外进行经济活动,扩大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国家为鼓励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以为“走出去”的建筑企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和进行活动的“游戏规则”。
在国家法律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兴致勃勃“走出去”的同时,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295亿美元。并且经营范围遍布各个行业,承包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但由于国际工程承包(俗称“海外工程”)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部分建筑企业在兴致勃勃“走出去”的同时,由于政治、法律、政策等风险的影响或自身经验不足,又垂头丧气地“走回来”了,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拟从律师职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和国际工程承包的行业惯例,简单谈谈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法律风险及预防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供承包人参考。
二、国际工程承包常见法律风险种类
与国内工程承包相比,国际工程承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国际工程承包人都是国内比较有经验、有实力的大中型建筑企业、承包合同金额大(动辄上亿元)、承包工程受双重法律管辖(国内法和工程所在地国法),涉及到国际私法(准据法)的适用问题。因此,其涉及到的法律技术问题和法律风险也相应增多。简单总结一下,国际工程承包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主体不适格所导致承包行为无效的法律风险。
2、出借和借用资质(资格)、转包、违法分包的法律风险。
3、国际投(议)标中,所报量、项、价的错漏、让
利等法律风险。
4、垫资施工的法律风险。
5、工程质量法律风险。
6、工程安全法律风险。
7、工期法律风险。
8、主材、重要机械设备的进场检验检测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