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传统儒家文化对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培育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作为政治经济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要求,并将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纳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人性、理性和超越性。所谓人性,其主要精神就是要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所谓理性,就是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是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的。而超越性,从宗教的意义来说,是指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因此,人文精神意味着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而“现代人文精神”是指我们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的一种人文精神。现代化过程中最深层的内涵或者说最本质的要素,应当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本身的现代化,即是指人从传统社会依附关系网络中的人向现代具有独立主体意志的人的历史性变革,由此而推动传统的经济样式、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趋势和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人文精神必须以现代人的独立主体意志为精神内核,构建起以民主、政治、进取、开放为特征的现代人文精神体系。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转型并不是“西方道路”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阶级关系上,及在实现方式和发展目标上都根本区别于西方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当从西方工业文明中吸取教训,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所造成的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道德体系的崩溃、社会结构的解体、环境的破坏等弊端。这样,现代人文精神的主旨在于人不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束缚,而是运用这些创造物去为人的精神生活服务,运用这些创造物去进行新的创造,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因此,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作为评判和取舍的价值尺度,去对西方文化和包括传统儒学在内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认真辨析与理性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汲取其中的精华。

二、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自孔孟突破商周神学的樊笼,开掘内圣外王、积极入世思潮的先河始,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虽几经流变跌宕,却绵延不绝,世代承传。历代儒家,无论是“心性”派还是“隆礼(理)”派,都从不同角度赞美人是高贵的万物之灵,是参天地而化育万物的伟大的世界主宰。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与群体共存亡、调节个人欲求与群体利益冲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观,滋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激励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依仁蹈义,舍命不渝”,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献身。在当代,儒家“人文精神”的传统遗产,对于克服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伴生的人的“异化”或“物化”弊端,消除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的现象,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操和思想,的确有某些积极的意义。然而,无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多么浓烈,古代华夏农业文明特有的严密的宗法—政治的人身依附关系,赋予它的却是极为浓厚的“群体本位”或“伦理本位”的思想底蕴,人的个体精神淹没在集体主义的光环下。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分析思考儒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汲取其中的精华以培育现代人文精神。

三、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一)儒家文化注重个人意志独立与人格尊严

“意志独立”、“人格尊严”,都是现代的名词,古代虽无这类名词,却有这类思想。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的意志。儒家肯定人都有独立的意志,这标志着人的自觉。孟子提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所欲有甚于生者”即是人格的尊严;“所恶有甚于死者”即是人格的屈辱。这意志独立、人格尊严的思想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符合于培养现代人意志坚强、人格独立的精神需求。

(二)儒家文化宣扬人际和谐与天人调适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亦称为“和合”,“和”表示不同事物相应,“合”表示不同事物的会聚,是众多有差别的事物之统一。儒家宣扬人与人的和合,即化解矛盾而融为一体。《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儒家的理想,虽然事实上不能做到,但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多数儒家学者宣扬“天人合一”,最有影响的是《周易大传》关于天人关系的学说,《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是说,要全面了解天地之道,同时对于天地之化加以范围,以使万物都成就起来,在自然变化未来到之前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发生以后加以顺应,达到人与天地的相互调适。这种观点与战胜自然、克服自然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今天自然资源被无序掠夺,导致人和自然对立的现状来说,应该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儒家关于人际和谐与天人调适的理论观点,非常有助于构建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三)儒家文化强调社会责任心

儒家宣扬个人意志独立及人格尊严,同时又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人人对于社会应担任一定的义务。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孟子举大禹后稷为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这就是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后来范仲淹宣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宣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强调个人对于社会应负一定的责任。这一观点对于当今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这样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存在,中国何愁不强大呢!

作者:欧敏 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传统儒家文化对人文精神的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98904.html

    相关专题:硕士论文 2014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研究
    下一篇:谈音乐艺术类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