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理性”
1.教师的理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教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教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优秀教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特级教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名师,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教师理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把教师界定为教师这类人;另一方面我们把教师界定为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作为教师本身的人,还是作为教师职业来讲,教师的理性便给其增加了很多约束、很多限制、很多规范、很多要求,这些条条框框是教师必须去遵守的,是一种应然与必然的状态,逾越了这些,首先就突破了教师的底线。对于上限如何,在于教师对自身素质的一个更高要求,在不同的要求之下,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名师。面对着小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着课堂的纷纷扰扰,面对着班级的杂乱无章,面对着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出于教师的情绪,他们可能会采取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违反师德的管理手段,但教师的理性则使管理重新回到了更为艺术、更为智慧的轨道。
2.小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年龄层,自然有着这个年龄的烙印,有着这个年龄的种种特点。小学生虽是孩子,但他也是学生,既然是学生,那自然在孩子这一角色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小学生”这样一个角色。保持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本质,但还要有个学生的样子,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规范、约束、教育也是必然,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小学生的理性”。打架斗殴,有了脾气就随便去发,上课随便聊天,有事没事打小报告,不喜欢写作业,不喜欢课堂等等这些问题,若只单单由着他们的性子,恐怕也是使不得的,那样下去教育也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情绪与理性的转化
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局限也是潜力,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这需要将情绪与理性做一个合理的转化。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小学班级管理也同样如此。我们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科学与艺术的成分,那么管理就会失去育人的功能。[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两者是辩证的关系,绝对不能偏重一方,惟有如此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以理性化情绪,以情绪化理性,在情绪与理性之间寻找到其可以调整的空间,使小学班级管理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井然有序,让学生与教师在这样一个班级里都能体验到教育的充实与意义,这便是班级管理的本质所在。
1.以理性化情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由情绪信马由缰这肯定是不行的,只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走向崩溃的边缘,但绝对的理性与绝对的情绪都是太过生硬的两个极点。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刀切”“一手包办”,也不能“任我行”“放任自流”,而应以学生为主体,为“主角”,倡导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为“导演”,宏观调控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自主的班级管理模式。[2]对于小学生来说,纯粹的情绪对于班级管理是不利的,但是从孩子们的天性来讲这又是他们身上难能可贵的地方,所以在转化小学生情绪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以严格有爱、严厉有法、严肃有度、爱中有教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情绪转化为理性下的情绪,这样既保留了孩子们的天性,又促进了小学生的成长。
2.以情绪化理性
规范条例、规矩约束,没有弹性的空间只会让人越来越固限,越来越没有温度,冷冷的就像冰块一样,这不是班级管理的上策。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要在理性的骨子里加上一点调和剂,这便是“智慧的艺术”,教师若只是有板有眼地去宣布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就像是没有表情的金科玉律,孩子即使听话得像个小绵羊,那恐怕也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亦或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叛得更是变本加厉,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在理性之中我们需要加一点智慧,在智慧的头脑中加一些艺术,在艺术般的管理中加一些温度,这便是以情绪化理性之法,要让学生具有自尊、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就要对学生授权,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选出班干部,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独立进行自我管理,处理日常事务,推动班级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日常事务中,让其承担责任与义务,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种活动中,使其得到体验、感受、思考和提高。[3]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工程,在情绪与理性之下,我们增加了温度,增加了艺术,在两者的转化之中让课堂更像课堂,让班级更像班级,让教育更像教育,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小学生更像小学生,让教师更像教师,让一切在本然与应然之间有着最美的绽放。
作者:王莹莹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相关专题:并购中企业价值的计算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