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
一切思维活动都来源于动作。所以,小学科学探究的本质也是在于学生自身的行动力。要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探索,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来凸显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
2.注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启迪性
善于思考是学习的关键,学生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人能力积极地思考问题。科学实践活动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它的前提是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感受功能。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启发性。尽力通过运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研究成果来激发学生,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活动都具有启迪性。小学生都是有惰性的,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也体现在思维活动上。一些学生不愿意思考,或者对于难度大的问题思考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对于学生出现的这种不求甚解的现象,老师就应该启发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3.注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性
中国式教学给人一种过于拘谨、按部就班的感觉。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就应该虚心引进其他国家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就拿美国的教育理念来说,美国更多地注重于对学生的渗透,老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更加侧重于学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挑战权威。然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则是重视“演绎”,老师教、学生学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培养,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谨慎、谦虚的态度。由此可见,中国和美国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是互补的。如果可以将两国的教育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将成为教育界的重大突破。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自身教育之所以呆板拘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管”的太多、“放”的太少。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少开放性。因此,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也为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做出了贡献。
4.注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性
思考来源于疑问,有疑问才会有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行动。教学就是一个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营造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答问题的途径,进而激发学生勤于思考、手脑结合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注重观察、勤于思考,老师也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尤其是在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要去提示,要鼓励学生质疑。哪怕是错误的问题,老师也不要去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养成了勇于探索问题的习惯,这也对提升小学生素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有效的指导过程中,该如何开展活动、优化活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等,都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才知道是否可行。因此,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客观需求,也是培养适应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作者:赵德英
相关专题:加拿大电信 仪器分析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