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艺术设计的教学探讨(共3篇)

第一篇

一、艺术设计与创新

艺术设计是创意产业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包括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融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艺术设计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艺术设计强调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1.构建系统的教学体制

在我国现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中,教学的系统构建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因此,当代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零散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下缺少创新精神,更容易成为一名模仿者,而不是设计大师。所以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应当设置具有完整性与连续性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思考、创作相互联系,才能达到一种教学的完整效果。但是一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专业课安排较零散,缺少统一性,学生很多时候是刚刚上课进入状态就结课了,然后进入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和前面的课程缺少联系,这就很难达到系统学习的效果。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相关项目系统统一安排,如把版式设计、书籍设计、样本设计课程衔接在一起,重点解决排版的问题,把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课程衔接在一起,解决广告媒介从策划到创意到执行的问题。

2.课程教学中的创造意识培养

现在的设计行业十分注重创新意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方法禁锢在课本上,总是沿着教师讲的方法思考,缺乏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来临,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以培养创新意识为目的的课程教学是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教学模式的良好体现。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创新习惯和态度。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的领路人。如,在平面设计课程广告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设计项目作为课程作业,从调研到策划、执行,充分参与其中,更好地完成项目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扮演客户的角色,提问题、挑毛病,不断引导学生朝着更符合客户要求的设计方向发展。

3.创新的工作室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点。目前,很多高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社会实践主要依靠专业实习解决。实际上,由于实习时间短、实习生不受重视等原因,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设计运作的关键环节,实习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可以成立相应的设计工作室,学生是员工,教师是总监,模拟一些设计项目,安排学生完成实际而全面的任务,按照广告公司的操作流程,充分与社会接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对广告行业有一个立体的认识,模拟广告行业的节奏,熟悉作业形态,让学生很早就能适应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提高其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在广告公司的磨合期,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结语

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使艺术设计教育融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采用科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者:曲向梅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环艺专业就业趋势

1.高校连续扩招,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之多。但截止2012年9月底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

2.知识不全面,缺乏竞争力

当前一些高校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应的逻辑性与实用性、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导致了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特色、理论功底不系统、实践能力差等缺点。然当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综合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等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了学生就业的一道坎。

3.工作期望值高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这样一个现状:好的单位进不去、差的单位又不想去。这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另外就业理念存在较大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据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二、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不系统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建筑业的振兴与高速发展。社会所急需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中国室内设计教育也从此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院校迅速成立并发展起来。到2002年全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与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相关的各类专业。但由于办学规模扩展过快,对其学科发展取向研究不足,很多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则暴露出了课程设置不系统,严重脱节现象。如:前后课程的衔接关系、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重点与针对性等。这也导致了培养的学生学习部系统,缺少了相应的竞争能力。

2.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大多装饰公司提供给这些没有“工作经验”,刚毕业的设计师们的是“绘图员”“业务员”等工作岗位。为了更快地上手,导致了学生重技能的错误认识,对电脑的依赖性太强。另外就是“现在是业主教育设计师的时代”,某些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甲方怎么说,设计人员就得怎么做。而偏偏许多业主对设计和文化缺乏正确的理念,常常以自己都说不明白的要求施加于设计者,严重约束了设计者的创新能力,打击了设计热情和创作的积极性。造成了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还有就是工期的需要,设计师们忙着草草地设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精心地思考、推敲和设计,就“设计而设计”使许多设计作品带有很大的随从性、盲目性、模仿性,甚至根本就是在硬搬硬套。严重约束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当前很多院校重理论教学,然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其次由于课程教学时间较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太注重作业的进度和完整性,从而忽略了作品的创意。殊不知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深远的影响力等特征,如何能赋予作品更多内涵、让作品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才是环艺设计教学的精髓所在。

3.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大多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中,都是命题或者由老师提供图纸进行设计。这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这一原则。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领域都要求学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虽然允许对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鼓励开发思维,允许学生制作一些文化性、想象性思维的课题。但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而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装饰材料、工艺流程、施工工艺、预算、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乎全然不知,学生毕业后感到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的知识,使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沦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使设计教育处于一种培养半成品的结果。这种层次的设计教育面对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十分不尽人意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1.转换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成为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首先要定位准确,确定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的人才培养体系:转换陈旧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严谨、科学的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突出专业特色;发展艺术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另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适者生存,有能力者居之”,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让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节奏,在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与其在校的综合能力培养分不开的。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然这种综合能力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表现能力,如何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表现是设计的再现。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的关键所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环艺设计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而是与实践环节息息相关。在设计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我认为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首先是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相应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如我们可以将实际工程与学生的课程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完善相应的设计信息。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进入了设计者的角色,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才能完成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解决设计问题。让设计作品能经得起推敲,而不再象以往设计的“空中楼阁”。再者就是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的实践、实习环节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校外一些企业、设计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学校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参加相关的设计实践,让我们的学生经过实际工程的设计到施工完成的洗礼。这对他们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们亲身参与一些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把握整个设计的大局观。为我们综合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3.展开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应当响应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把握职业定位方向,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彼此独立又互相依托的有机整体,共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四、结语综合能力如果是我们学生的“才艺”的话,那么职业规划和创业就是“才艺”以何种方式进行表演的问题。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并非是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其中也包括自身适应、生存的能力。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以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各有所长、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的人才为己任。同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展学生的就业思路与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邓忠 邹勇 单位:攀枝花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

第三篇

一、现有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立体构成教学是建立在以往的平面构成教学的基础之上,除了贯彻一致的美的形式法则以外,它还通过分析立体各元素及它们之间的构成法则,教给学生观察立体、把握立体、创造立体的方法,以启发他们对立体创造的创新意识。这些教学目的和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它们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二维平面引导到三维立体空间中去,但此种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没有把教学目的与实际教学情况完全结合到一起,比如:在由二维到三维的半立体“浮雕”作业“一刀切”课程中,学生更多注意地是一刀切完所折出来的图案或花纹是否美观,是否遵循了美的形式法则中的某个要求,其思维并没有由二维转换到三维空间中去,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并没有自主地深入思考这一空间起伏变化的因果关系。学习构成基础不是以自身作品的完成为目的,更不是效仿而是体验和感受;强调的不是模式而是思路;重视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整个创作过程。如果说平面构成教学是为了解决“形”(二维)的问题,那么立体构成教学就是为了解决“型”(三维)的问题。这里的“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形态,二是造型。立体构成教学应该包括形态教育和造型教育两方面,然而从现实的情形来看,教师对形态教育的理论认知是相当缺乏的,而造型教育的似乎太片面,只强调了造型的形式美感(法则)、纸张的特性(材料)、纸张的粘接(工艺、技术)等,而缺乏对形态的全面的认知和把握。这些都导致学生对立体构成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之间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真正意义,反而埋怨课程内容仅仅是折纸、粘接、练习手工,没有学习的必要,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是对立体构成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直以来,艺术教育体系都把构成基础作为一个标准模版,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质疑或重新审视,所以现行的构成基础教学在这20多年中没有任何突破性发展,还是停留在80年代的状态上。但现今的艺术设计范畴发展得非常迅速,各大专院校都已经开放有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每个专业还在不断地细分出支系,如环境艺术设计又细分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和展示设计;工业设计又细分出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汽车设计、陶瓷设计等。但是这种老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专业的深入教学需求,甚至有些教学方法与专业内容相脱节。由此可以看出,现行的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立体构成教学改革

作为基础课程,立体构成的课时安排为48课时左右,课程内容比较多,所以由各专业的专业特征引导立体构成教学内容的侧重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能在课时分配上协调一致。下面就以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为例,分析各个专业的特征及相应的立体构成教学内容侧重。

(一)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是针对印刷技术和纸这种媒体进行的二维的设计,主要工作是对“图形”进行制作和摆布,以使其能够向观看者传达一定的信息。实际上,“平面设计”在英文中就叫做GraphicDesign,即“图形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用单一纸媒体传播信息的情况,图形的应用也随之广泛起来,突破了纸媒体的限制,因而平面设计这个概念也正在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替代。目前的平面设计主要包括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UI用户界面设计等等。既然平面设计主要针对二维空间进行设计,那么为什么要学生学习立体构成呢?首先,作为构成基础之一,立体构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必须要具备全面的设计基础。其次,在平面设计专业所学的课程当中,大部分涉及到虚拟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在二维平面上创造第三维的假象,以此作为视觉语言,还有一小部分课程是涉及到立体造型的概念,那就是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是指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运用巧妙的工艺手段,为包装商品进行的容器结构造型和包装的美化装饰设计。这里面就涉及到了结构造型,即形态的围合方式,也就是说,结合平面设计的专业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形态构成上,引导学生在考虑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之前,必须熟悉形态要素本身的特性及其表情,并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美的素材;同时还要考虑材料要素,也就是肌理要素,它往往影响到商品包装的视觉效果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借助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讲述。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二战后,环境艺术设计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它是20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进程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设计,从狭义上讲就是围绕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而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比如其专业的后续课程中的室内设计原理、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等都是研究内部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都是研究外部空间以及内外环境相交叉的空间等。它与建筑和空间直接发生关系,与平面设计相比较,环境艺术设计对空间的研究更深入些。所以,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立体构成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侧重空间的概念、空间的体量感、空间的尺度和比例关系、空间的组合关系以及虚拟空间。具体来说,应该强化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化,加入体和量的表达训练,加强空间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对物体在空间上的变化、构成有比较系统的训练。

(三)工业设计专业

人类社会的发展早已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设计所带来的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广义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再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狭义工业设计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使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由于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因此产品设计常常被称为工业设计,其内容有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环境设计(人与硬件之间的界面设计)、设计管理等。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以产品设计为主,比如家具设计、灯具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三维立体空间上的要求有些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面)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各形态之间的结构衔接。所以教学侧重对各种体的表现、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及各种体块在空间中的组合变化练习,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加强造型观念培养,从诸多方面进行形态要素的分解、组合等视觉综合训练,从而加强他们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这更有助于产品造型的设计。除此之外,各个专业在进行立体构成教学的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不管是哪个专业,从方案设计到方案的实施都要经历创意构思的反复调整,这样才能禁得起实践的考验。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构成教学当中,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单一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从专业研究方向入手,根据各个专业需求对立体构成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专业特征引导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提高学生立体空间形态的制作能力和表现技巧,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者:袁元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艺术设计的教学探讨(共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81518.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评论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下一篇:古代法制指导思想和法制原则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