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姚燧散文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姚燧文章具有“正中见奇”的艺术特色,而最能体现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当属“奇”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语词之奇”和“语意之奇”。除了在语词和语意上的奇特之外,姚燧散文中“奇”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善于用典,善于对比。姚燧注重对“奇”的审美倾向的追求,不仅没有削弱其作品中“正”的思想,而且更为突出了其散文中的儒家正统观念,使其散文在给人一种惊奇之感的同时,意蕴更为深邃。

关键词:姚燧;散文;艺术特色;奇

姚燧是元代初期的文学家,以散文创作著称。近些年来,对姚燧及其散文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散文的艺术价值也逐渐被学者挖掘出来。查洪德指出,姚燧文章具有“正中见奇”的艺术特色,他在《姚燧文章特色论》中主要论述了姚燧散文的“正”,然而却并未对“奇”做具体阐述,对“奇”“正”的相互作用形式也未做深入理解,消弱了姚燧散文“正中见奇”艺术特色的价值。因此,对姚燧散文中的“奇”进行论证尤为重要。

一、中国散文史上的“正”与“奇”

“正”与“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谈“奇”须知“正”。“正”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1]。本义是指不偏、中正;而“奇”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从大从可,异也”[1](P204)。其本义是奇异、稀罕,引申义为“出人意外,变幻莫测”。“正”与“奇”这组概念最早出现在战争领域,《孙子•势篇》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2],意指两军战势具有“奇”和“正”两种变化,且这两种变化无穷无尽。这种变化恰好在“奇正相生”这个成语中得到了解释: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两侧偷袭的为奇;担任守备的部队为正,迂回侧击为奇;作战方式坚持一般原则的为正,按照特殊情况、灵活应变为奇。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把“正”和“奇”这一相对概念从军事引入文学,他认为“文章有常有变,如兵家有正有奇。审音可知治忽,察言可以定穷达,声和则气应,自然之理”[3]。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里的“正”既指写作常规,即写作中文体之正,也指儒家思想中的“雅正”;而“变”即“奇”,是指在充分遵循“正”的原则下,在语词、语意或表达方式上要有所变化、有所创新。虽然两者相对、相互区别,但并不矛盾。元好问把文章中的“常规”与“常变”比作战争中战势的“正”“奇”变化,很有开创性。元代散文家们对宋金以来出现的浮奢之风进行矫正,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姚燧,他的文章以古雅深邃著称,不仅具有典正儒雅之风,而且极具个性,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常变”,极具“奇”的风格。

二、姚燧散文的“奇”

姚燧的散文作品,尤其是序记类散文,其语言奇特、意蕴深邃,给人一种新奇之感。在语意的变化上,往往有出人意料之感。所以,姚燧散文的“奇”有反常态的奇特之意,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一)语词之奇“借题而论”已然是姚燧文章颇具特色之处。姚燧对于每一篇文章题目的解读更是耳目一新,语言富于变化,创造出新奇的特点。如在《暖翠亭记》》中对“暖翠亭”的解读,这里的“暖”是指温度的变化,是从人的感觉写起。而“翠”则是从人的视觉出发。如“天宇之浓绿,石壁之空青,皆身至其所而目接焉”[4]。“浓绿”和“空青”混合在一起的颜色恰是翠色。“翠”呈青绿色,从颜色的区分上来说,属于暖色调。因此,将“暖”和“翠”这两个字合用,既能够描绘出庐山太平宫的景色特点,又能体现出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更加能够看出作者肆意山水的快乐之情。一方面作者在写景色宜人,另一方面更是在赞美亭子主人。再如《斯得斋记》中的语气词“斯”。《诗经》中的“斯”都用作“思”,这里的“斯得”亦是“思得”。文中有“盖天下之事,其理则具于吾心,弗思则弗得,矧医于疾,尤欲致思。[4](p134)”“思得”是指时时保持一颗反思的心态,才能够有所得,医生或是其他官员也应当自我反思。作者认为,“思得”是“斯得”的基础,而“斯得”又是“思得”的组成。巧用通假字变换行文,能够论证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给读者一种新鲜之感。作者意在以“斯得”二字警示世人。宋濂的《元史》称其文“闳肆该恰,豪而不宕,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5]可见,针对宋金以来散文中出现的浮奢风气,姚燧有意进行矫正。同时,在此基础上,姚燧也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散文。而在词、句的选择上,姚燧更是极注重其色彩和含义,常常体现作者惊人的思考。(二)语意之奇所谓“语意之奇”是指姚燧散文的语意富于变化、意蕴深刻。如在《易安斋记》中,对“易安”二字进行解释,作者将这一普通之词赋予了复杂多变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6],指简单安逸。作者虽然欣赏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但更希望有志之人能够为国家效力。第二层含义是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号,即“易安居士”,文中有“或嫌与妇人李易安名同”[4](P129)。第三层含义为转危为安之意。为了区别与第一层、第二层的含义,作者将“易”读为入声,这样便有改变之意,意义自然不同。先说医生这个职业是将病人转危为安,再说朝中宰相如同医生一般,使国家转危为安。再如《赫兮亭记》中对赫兮亭来历的解释:屈原《离骚》中的“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归乡”[7],其中的“赫戏”一词是形容太阳光明媚照耀、天宇一片辉煌。而“赫兮室”又是朱熹的萧斋之名。“赫兮”中的“兮”是指右将军的名,“赫”是指明亮的意思。姚燧用“赫兮”为张梦卿的亭子命名。以上两个文章均有共同特点,即作者将熟悉的字或者词赋予新的含义,并将其巧妙地与亭子主人的品质相结合。姚燧散文中的“奇”主要表现在“语词之奇”和“语意之奇”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变化的语词和语意才使得姚燧的文章“正中见奇”,意蕴丰富。

三、“奇”的表现方式

除了“语词的奇”和“语义的奇”,姚燧散文中“奇”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表现方式上。(一)象征的手法姚燧的散文多用象征手法,使得散文中的含义丰富,理解起来颇有深意。在《遐观堂记》一文中,作者赋予“遐观”三重含义:一是指距离上的“遐观”,二是指历史上“遐观”,三是指人生中的“遐观”。用一个寓言式的情节结束全文,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文章,立意深邃。再如《易安斋记》中,作者用医德象征宰相之德,用医生的职责象征宰相的职责,通过肯定医师的才能和德行来强调国家中若是能够有贤相的话,这个国家就会“转危为安”。用医生看病不是主动去寻找病人,而是等待病人上门象征同样具有报国之心的贤相也正在等待着国家的重用,希望统治者广纳贤才,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在《斯得斋记》中,仍然能够看到象征手法的运用。“斯得”又有“思之斯得”的含义,将医生用药于病人象征官吏用刑法于犯人,这其中具有相同的道理。医生用药并不能完全治好病人,设置刑法同样也不能彻底阻止犯罪。作者强调统治者要用德行来感化世人,而不是采用强暴手段压制人民,如《说苑•敬慎》中“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怠,孝良于妻子”[8]。所以,作者用“斯得斋记”讽谏世人,尤其是统治者要时常反思自己的德行,莫要懈怠。(二)善于用典姚燧的散文善于使用典故,使得散文更具有哲理性和说服力。《易安斋记》中,伊尹耕莘、傅说筑岩、三顾茅庐等典故意在说明贤相的出现是因为有圣明的君主。由典故写起,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并且文章能够巧妙地将典故和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结合起来,这是作者的过人之处。再如《赫兮亭记》,作者讲述程颐与其老师周敦颐的关于射猎的对话典故,使文章迅速进入所要阐述的话题,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深度。在《斯得斋记》中,运用叔向讥子产铸刑书的典故,为后文提出“官怠于宦成”作铺垫。在《学稼亭记》中,使用樊迟请学稼的典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元代社会实行收田设农社,设农督导,然而这种制度降低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姚燧对这种制度出现的消极影响作了批判。姚燧的散文,尤其是序记体散文,看似是在为亭、阁作记,实则对政治的关注、对人民的体恤,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种思想的深度恰巧从其善于使用典故得以体现。(三)善于对比姚燧的散文善于使用对比,不仅表现在同一篇文章中,而且表现于同一文体的不同文章。首先,姚燧善于使用色彩对比。在序记文中,多山水、亭、楼的描写,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自然无法摆脱对色彩的追求。比如《暖翠亭记》中,“浓绿”“空青”两个词具有对比的效果,“浓”对“空”,“绿”对“青”,这种色彩对比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彩。其次,将词的意义进行古今对比。既可以知道词的来历,又可以知道作者赋予的新义。如《归来园记》中的“归来”,是对诗人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赞美。将屈原、林逋、陶渊明的文风进行对比,也将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看出作者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第三,将不同领域但具有相同性质的职业进行对比。比如,姚燧散文中经常出现的良医和贤相之间的对比。在《易安亭记》中,作者认为二者具有共同职责,就是使人民或者病人转危为安,而且两者出现都是来自病人或者人民所求。《斯得亭记》中,作者仍然提到了医生救人和官吏制刑法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仍然具有相似性。善于对比,使文章更加具有阅读性。

四、“奇”对“正”的影响

姚燧虽注重对“奇”的审美倾向的追求,但却可以看见他思想中“正”的部分,其在文章中极力宣扬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如在《王宪副夫人九十诗后序》中对拍马屁诗人的批判,句句都体现出理学的传统思想。诸如,妇女要有妇德、男性不应该听命于妇女等,这种传统的“夫为妻纲”的思想完全属于理学范畴。姚燧以理评人,即褒扬合乎理学范畴的人,贬斥超越理学规范的人。诸如,他用“中庸”的思想评价屈原,认为屈原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但其喜怒哀乐发乎情却不止乎礼。这与以往其他人对屈原的评价大不相同。正是从姚燧不同于他人的写法和观点中,我们看出姚燧具有绝对中正的理学思想。此外,这种“奇”的艺术风格,除了印证姚燧的中正思想外,还与“正”形成了对立的特点,使得姚燧的散文在内涵深邃的同时给人一种惊奇之感,增添了散文的趣味性。五、结语综上所述,姚燧散文中具有“正中见奇”的特点,而最能体现其散文艺术特色的当属“奇”,主要表现为“语词之奇”和“语义插花艺术论文之奇”,急诊医学论文以及表现方式的“奇”。这种以“奇”为美的审美风格正是姚燧散文的重要特色。

作者:李东菊 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姚燧散文艺术风格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264118.html

    相关专题:人力资源工作规划 西部资源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病虫情报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