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激励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产生最大化的效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在概述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激励理论提出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激励措施
一、激励理论概述
在管理领域中,激励是指管理者根据人的客观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规律性,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朝着既定目标采取行动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在理论界,激励理论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内容型激励理论
该激励理论以人的心理需求为研究对象,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均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典型代表。在管理实践中,内容型激励理论认为:员工拥有分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正确识别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该激励理论将人心理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如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均是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典型代表。过程型激励理论强调人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在成功时必将获得对自己有足够价值的结果。在管理实践领域,管理者在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指导下,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员工感兴趣的项目,使员工通过努力获取满足自我需求的激励结果,并营造公平的激励环境。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该激励理论将被管理者的行为修正作为研究对象,其代表理论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认为,当外界刺激对人的行为能够产生有利因素时,人会反复出现这种行为,反之则反。在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要善于掌握正负激励措施的合理运用,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员工的消极行为得到有效弱化。
二、激励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建议
1.结合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
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员工获取最大程度的满足,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在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可采取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发放奖金、带薪休假、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等方法,满足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精神激励方面,企业可采取帮助员工制定长期职业规划、经常表扬员工、授予员工荣誉称号等方法,满足员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使员工感受到被管理者的重视,从而将其转化为精神动力,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创建公平的激励环境
在激励理论指导下,企业管理者要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激励环境,建立起公平的竞争平台,使员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工资、福利、职称的评定标准,使员工获得心理平衡感,营造企业内部公平的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同时,企业也要建立健全公平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量化的考核结果及时向全体员工公示,增加考核的透明度,使员工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认识到自身与优秀员工的差距,激发员工的进取意识。
3.结合运用正激励与负激励
在激励理论指导下,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运用正激励与负激励的方法,促使员工转变消极的工作状态,不断强化积极的工作行为,实现员工的最大效用。企业应制定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企业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奖惩措施。如,针对重要、复杂、任务量大的工作岗位,要制定丰厚的奖励措施和严厉的惩罚措施;针对简单、任务量小的工作岗位,奖惩力度要适当降低;针对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针对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并让其他员工以此为榜样。这样一来,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确保不同岗位的员工根据自己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得到应有的待遇。
4.实施个性化激励
现阶段,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分析员工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措施,遵循按需激励的原则,使激励措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唤起员工内心深处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总而言之,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激励理论,从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创建公平激励环境、实施个性化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而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涛.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4-86
作者:林文芝 单位:浙江省烟草公司温州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