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电影的进步意味着大众文化的兴盛,电影创作需要回归大众,以满足大众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面对中国电影市场“井喷”的2015年,为商业电影带来了无限机遇,愈加多元化的商业电影一方面在塑造中国化的影像乌托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批扎根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中国艺术片市场呈逐年萎缩状态,大众对艺术片兴致寥寥,有着艺术理想的电影导演仍然在寻求现实主义的“出口”,试图启发并引导观众适度地脱离“全民娱乐”,将审美趣味更多地倾注在现实主义美学之上。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电影;审美价值;美学
中国第五代导演曾将现实主义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用现实主义照亮探索民族文化之根与民族性格之魂的道路,用电影语言建构心中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导致电影艺术的经济化和市场化,第五代导演纷纷转型成为商业片导演,此后的中国第六代导演虽然也将现实主义作为崇高的艺术理想,却也始终无法和电影市场经济相抗衡。新世纪以来,人们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腾飞,也见证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成长与蜕变。面对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创造440.69亿新高的现实,在近年来的众多院线电影中我们也发现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子,是一种融合后的、避开晦涩叙事内容的转型后的现实主义。如今,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虽然已经是边缘化的非主流电影,但是仍然在尽可能的对大众审美做出导向影响。
一、商业与艺术结合:现实主义电影的出路
如果说商业电影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大众文化的回归,那么商业电影创作本身就是属于大众文化的,唯有创作贴近大众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消费品。2015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之年,440.69亿的票房新高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无限可能,也让中国商业电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显示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特征,而不是单纯地局限在视觉奇观的构建或大众娱乐的传播。同时,观众受到娱乐狂欢化的商业电影的长期轰炸,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审美疲劳,对于商业电影的类型拓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接受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进入了研究的视野,这类曾经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主要创作方向的电影类型,如今已经日渐式微,走向类型片的边缘。娱乐气息浓郁的喜剧片和震撼人心的视觉大片让观众趋之若鹜,再现真实、关注现实的现实主义电影却不被观众青睐,观众始终认为现实主义电影是艺术片的专利,而不应当是电影院线上映的电影。但是,在观众对于一般的商业电影产生审美疲劳时,现实主义却对商业电影创作提供了类型化拓展的素材和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发掘现实主义的商业电影属性与审美价值,成为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虽然近几年雄踞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前段的,依然是烂俗的喜剧片和视觉大片,但依然有多部商业电影将现实主义作为叙事核心,并在市场上收到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表现出如今的观众对于偏向艺术、现实主义的商业电影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导演曹保平的《烈日灼心》中,一桩灭门凶案将三名嫌犯和一名警察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当警察和观众都认定辛小丰和杨自道就是真正凶手时,剧情却出现了反转,当年凶案的凶手由于另一桩案件落网,交代了自己这些年犯罪的全部事实。而此时的辛小丰和杨自道已经被执行死刑,假装傻子的陈比觉也逃之夭夭,最终因为无法面对二人被执行死刑的事实,跳崖自杀。曹保平在该片中的镜头无比真实,时时刻刻都在想要追踪出三个人杀人的蛛丝马迹,而全部的疑点似乎都指向了辛小丰三人就是杀人凶手。究竟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做出的判断,与事实真相究竟之间相隔多远,究竟人们用怎样的道德标尺去衡量他人的行为,这都是《烈日灼心》所探讨的。当故事结尾真相大白,观众才意识到辛小丰三人骨子里的善良、执着、有责任感是何等的可贵,人们追求的所谓的真实并非那么容易就能碰触到。在导演丁晟的《解救吾先生》重新当年的吴若甫绑架案的同时,将叙事重点放在了人性书写上,对绑匪头目华子的变态形象的塑造,对吾先生在危机时刻对自己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的描绘,都让这部电影极具现实主义意味,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还有电影《白日焰火》《心迷宫》《一个勺子》等多部电影都将讽喻社会现实、批判人性黑暗作为主要创作方向,这些电影网在表现商业电影元素的同时,也实现了艺术电影的表达。
二、从虚幻到现实:现实主义电影的审美导向
如果说中国第五代导演在进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时,主要想在审视历史、展望未来的过程中,确定当下中国人民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民族性格特征。那么,在告别了第五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等历史角度的时代文化背景叙事之后,第六代导演和新晋导演都将转型期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加以勾勒,从新世纪去反观上世纪,这种现实主义探索和表现依旧是在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现代人的民族性格,只不过这种历史痕迹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动荡”,并没有鲜明对应的历史事件。新世纪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会架构在多种类型片的基础上。例如,冯小刚早期创作的“接地气”的轻喜剧《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张元的都市爱情片《我爱你》《绿茶》《看上去很美》等,张杨导演的另类都市生活电影《昨天》《开往春天的地铁》《落叶归根》等,还有管虎的黑色电影《斗牛》《杀生》《老炮儿》等,娄烨的都市悬疑情感片《推拿》和《浮城谜事》等,都从各个角度有轻有重的诠释了现实主义,表现了当代人卷入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如何被颠覆了生活,面对生活危机又是如何全身而退的。新世纪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想引导观众多一些关注社会现实,少一些娱乐的麻木。尤其在新世纪泛娱乐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偶像营销、粉丝小樱共同铸造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娱乐王国,观众面对层出不穷的“小鲜肉”和“美少女”,麻木的接受商业电影带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精神,逐渐的人们的思考能力会随之退化。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期待人们能多一份思考,少一分麻木。于是,电影院线出现越来越多的黑色电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的电影,虽然不能完全抹煞其中的奇观噱头炒作之嫌,但是很多作品都令人极其深刻。刁亦男执导的电影《白日焰火》虽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电影,却将都市男女的情欲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因为欲望而犯罪,走上一条不归路,这也是当今诸多社会新闻常见的内容,人们的生活在改变、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也正是《白日焰火》探索的侧重点。同类型电影还有娄烨于2012年执导的电影《浮城谜事》,首次将人物设定在中产阶级夫妻,他们的爱情、家庭和欲望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中产阶级的身份也将金钱、物质因素纳入其中。透过童明松与秦枫调查女大学生蚊子的“车祸案”的过程,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和陆洁的情感漩涡逐渐呈现,卷入其中的不仅有桑琪母女,还有惨死的女大学生蚊子。为了欲望的满足而破坏自己的家庭和他人的生活,其中反映的不仅是道德体系的崩塌,还有现代人价值观的陷落,导演娄烨用黑色悬疑片的模式包装了这样一个丑陋的故事,目的是让观众深刻的反省现实。虚幻的商业大片能够给予观众的情感体验有限,多数是将观众笼罩在奇观化的视觉空间之中,将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拼凑、组合,以实现刺激观众感官的效果。观众通过欣赏视觉大片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操,却只能获得简单的情感体验。面对复杂的全球化形势和现阶段的社会文化生态,现实主义电影毋庸置疑地更具现实意义,给予观众更广泛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审美价值: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真实
长久以来,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文化输出下,中国电影人对于商业电影的认知和理解都来自于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的题材选择、叙事结构、审美趣味、类型人物等方面,都是中国商业电影模仿的方面。因此,电影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风格类似、人设相同、故事雷同的商业大片,不仅令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同时其弊端也反映在票房收入上。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曾经是观照社会现实和历史洪流的镜子,艺术而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脱离了第五代导演赋予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新世纪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将重点放在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上,其中既有对于社会顽疾、人性黑暗的反思、批判,也有对美好生活、人情温暖的歌颂、礼赞。2015年底,导演管虎的一部《老炮儿》风靡全国,掀起了一场龙旋风式的媒体效应,影片不仅将现实主义进行到底,同时通过启用吴亦凡、李易峰、王俊凯等“小鲜肉”级明星制造了狂热的粉丝效应,将艺术和票房都做到了极致。导演管虎希望借这部电影唤醒人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和青春热血,六爷代表的老规矩、老江湖令人无限唏嘘,在六爷的角色形象背后,是对于旧时代逝去的落寞和感伤,是对现代人喜新厌旧的批判。与此同时,影片以后海为中心,将六爷的脚步辐射开去,新旧交替的北京城映入观众的眼帘,影片想引导观众对六爷的人物形象审美的同时,也对消失的古老的北京城产生美的感叹和遗憾,人与城市空间都具有审美价值。导演丁晟将影片《解救吾先生》的叙事基调定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大背景是老百姓忙忙碌碌、日复一日的生活,关注点是演员吾先生从被绑架到解救的20个小时。丁晟把握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充分挖掘了当年的吴若甫绑架案中的娱乐元素和惊奇意味,整部电影都是在一个完整的商业化运作下进行的。但是,导演丁晟没有将故事与大众的现实生活分开,而是揉捏在一起,从影片开场和结尾的空镜头,以及演员刘德华、吴若甫、刘烨真实身份和戏剧身份相互穿越的安排,更是将影片的现实主义美学发挥到极致。在导演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的是激发观众的反思意识。他从早期创作的“故乡三部曲”至今最新电影《山河故人》,都是在反思社会发展与文化流变对人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新旧文化、新旧价值观交替的社会变革中,他的电影中的主人公都在寻找、在缅怀。在电影《山河故人》中,更是将中国内部的经济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延伸到移民家庭内部的东西文化冲突以及与祖国母亲相分离的巨大影响中,董子健饰演的到乐爱上了一个年纪可以当他母亲的女性,从她的身上找到了记忆深处的母爱,导演贾樟柯从另一个极端的侧面,反映了移民家庭文化割裂、骨肉分离的残酷现实,一切的性格扭曲和关系崩裂都是有其内部原因的。新世纪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提供观众更多维的审美视角,启发观众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影子,感受城市空间、社会文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等。在泛娱乐的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更具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是在商业电影发展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类型。
四、结语
纵观新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除了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始终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片创作,众多导演根据观众的审美趣味,也相应的创作了“改良”后的现实主义电影,虽然现实主义表述存在不彻底性,依然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真实和自省的大门,观众会发掘具有审美价值的,绝不仅仅是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的奇观化的神奇的视觉体验,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永远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就在人们的身边。在电影市场经济至上的时代,无论现实主义电影以何等形式包装出场,都是一次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行为,将美学理想与现实局限相结合,是现阶段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之道,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市场、中国观众需要更多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只有保持电影类型的多元化,不放弃艺术电影,中国电影事业才能走向真正的黄金时代。
作者:张迎双 徐刚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