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筛查结果
其中男1075名(50.8%),女1042名(49.2%)。各年龄组例数分别为:0~岁组97名(4.6%),1~岁组308名(14.5%),2~岁组897名(42.4%),3~岁组511名(24.1%),4~岁组182名(8.6%),5~岁组101名(4.8%),6~岁组21名(1.0%)。初筛听力障碍可疑者67名,占筛查人数的31.7‰,来院复诊者67名,确认听力障碍者5名,占筛查人数的7.5%。2.2可疑听力障碍病因有12名儿童双侧听力筛查均未通过,39名仅左耳单侧未通过,16名仅右耳单侧未通过。所有未通过者中,主要病因为耳道耵聍,其次是中耳或外耳道炎症。
2可疑听力障碍病因的户籍比较
可疑听力障碍的67名儿童中,外地儿童占22.4%;耳道耵聍的儿童中,外地儿童占23.4%;中耳或外耳道炎症儿童中,外地儿童占26.7%;神经性耳聋的儿童均为本地儿童,经检验,不同户籍地可疑听力障碍病因构成并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见表2。2.4学龄期听力筛查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对于本次筛查未通过的67名儿童进行电话回访,其中除1名出生时因耳廓畸形未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其余66名儿童中,有4名(6.1%)在出生时听力筛查即未通过,其余62名(93.9%)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而在本次学龄期听力筛查中显示为可疑听力障碍。
3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受检的2117名儿童中听力正常者占受检人数的96.8%,与既往研究报道的数据略低〔2-3〕。主要病因有耵聍、卡他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症。这些儿童中绝大部分都不存在明显自觉症状和不适,也正因如此家长们往往会忽视,从而错过了治疗的好时机。如果不能经筛查发现并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儿中难免有部分病情会加重转为慢性,并且有可能会造成患儿不可逆性听力障碍。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是极为有必要的〔4〕。在此次筛查中我们还发现,有47名儿童有耵聍,但听力尚正常,因耵聍尚未完全堵塞外耳道,但是这47名儿童中大部分存在外耳道炎,说明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耳保健检查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可疑听力障碍儿童的回顾调查,本文还发现多数儿童在出生时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是正常的,这一点应值得重视,因为儿童时期遭受某些可变或不可测因素之后,常常导致迟发性的听力受损,而家长往往仅关注孩子是否能正常讲话,听力损失时儿童对与声音反应的迟钝极容易被家长忽视,其中尤以一侧耳听力正常时不易被察觉,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长期不被察觉。学龄前期筛查中儿童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案例极为少见,本次筛查中共发现12名初筛疑似双耳听力障碍的儿童,复诊后仅有1名儿童确诊为双侧神经性耳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长缺少小儿听力语言发育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聋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虽然有的时候家长已察觉到孩子听力不好,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知识,不知道可以通过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从而导致了康复训练时间的延误。所以对于向广大家长宣传幼儿的听觉语言发育的相关知识,以做到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可疑征象,及时的带孩子就诊治疗也是预防学龄前儿童听力障碍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儿童深部耵聍栓塞使听力初筛阳性比例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去除因素后复查转为阴性。但是大部分家过于担心造成损伤,而从未给儿童进行耳道清洁,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导致一部分儿童患有外耳道耵聍栓塞,它对刺激声的传入刺激声以及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阻碍,从而致使耳声发射能量减弱乃至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
此外,与既往研究发现一致〔5〕,当儿童患有中耳或耳道炎症等疾病时,由于临近组织炎症的影响,即使临床症状尚未出现,筛查结果也会出现“未通过”。在中耳或外耳道炎症等痊愈后复查,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对于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学龄前儿童,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以及听力筛查。并且要养成学龄前儿童定期检查听力的良好习惯,由于一次听力诊断正常并不可以完全排除进行性和迟发性的听力障碍,更重要的是儿童极少有主诉听力下降,一般只有在听力损失已经影响与他人交流之后方才引起家长注意,这样会影响治疗和干预的效果。
作者:李美琴 单位: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