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心境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管作者是如何与自然进行共鸣的,总归是体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作者对大自然有了深刻的感悟以后,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情感的体现,是人的精神和自然高度统一的条件下,通过绘画工具营造的视觉形象,是作者人生体验的集中展现。作品中大自然的风神面貌蕴含作者的理想追求,带有明显的抒情性。在各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中国人追求的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空灵澄澈”、与“天”合一、与“道”合一的物我完全浑融的自然美。作者与大自然是交流神会,正如庄子所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在自然景物中,作者与天地万物沟通,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主体精神和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之“天人合一”的文化心境。
二、印象派对自然的再现
印象派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首先和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孤立存在,它所描绘的题材也多是自然风景。印象派画家在描绘风景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们追求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从而使风景画有了很大的变革,具有清新明亮、丰富多彩的特点。印象派同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正如乔治·里维尔说:“为了题材的色调特点而处理题材,不是为了题材本身,这就是印象派画家不同其他画派的特点。”这句话精确地说出了印象派的艺术特色。印象派画家不关注社会现实,他们关注对大自然的认知和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社会事实题材都是被排斥在外的,他们最为关切的是大自然本身。他们热衷于对自然光、色的表现,借助描绘对大自然的瞬间印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注重对自然的模仿,但这种模仿也不是纯粹的机械模仿,而是画家不带有任何功利的心境进行的对大自然的描绘,但是印象派的这种对自然的模仿不是完全被动的,同样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西方绘画尤其是风景绘画是建立在科学的透视等知识基础之上的,光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自然光色的分析和思考,严谨的透视科学有别于中国山水以大观小的宇宙观。所以印象派绘画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较复杂:一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方面与自然又保持着一定距离,理性的思考、客观的观察、感性的处理是其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方式。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印象派的信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特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印象派绘画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原因之一。印象派绘画传入中国遇到的挫折恰恰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在对待自然的处理方式上与中国人的心境不同,中国人在传统文化心境的影响下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物我相融的境界,而印象派绘画追求的是物我对立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作者急诊医学论文:姬长友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