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常见的用以具体把握事物细节特征和发展动向的主体性知觉活动。学生不会观察写生对象,也就不会观察自己的画面,绘画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十分重要,它决定作品的优劣和学习的进步幅度,整个画画的过程就是改变中学生据不观察的习惯,掌握正确观察方法的过程。人的眼睛在观察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观察范围,这就是视域,按照观察活动的双重性分析,视域具备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双重对立统一关系,即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之分。绘画的观察方法是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察方法。也就是从整体出发在保持整体感的前提仔细观察。例如,我们看一个人,由于观察的心理习惯,首先被其五官相貌及体型所吸引,这就区分了主次,眼睛在顺带看一些其他的局部细节,留下的是整体特征的印象,这便接近绘画的整体观察。但作画时仅停留此还是不够的,如此人的耳朵可能没注意到,脚上的鞋子可能没看清,以及衣纹特点没注意等。而在画此人的时候都要画下来,这就要求我们局部也要观察得到,而这些局部表现到何种程度视主体表现的如何而定。
二、掌握比较的作画方法
观察意味着比较,画画中的比较一般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体间的特征比较。通常一组静物中会有一个大的主体物,旁边有其他小的主体物,如一个矮陶罐旁边有个啤酒瓶,常见的苹果的造型跟梨的造型、橘子的造型有什么不一样。初学者看到的往往都是圆的,怎样让他们区分出具体的细微差别,一个立着的苹果跟一个躺着的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盒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呈现在画面上的又是不一样的盒子。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仔细思考揣摩。2.比例位置的比较。一幅完整的素描静物既要考虑到每个物体的大小比例,同一大小的物体前后空间不同呈现在画面上近大远小的关系。对形体比例的观察不应是机械、刻板地比较,应注意立体物像在一定的角度和透视变化中的比例关系。要致意在相互比较中抓住物像的比关系,特别是大的、整体形象的比例关系,而不应停留在局部去过分计较烦琐细节的比例。初学绘画可借助工具测量的方法去求得基本比例的准确,随着观察能力的提高,应逐步抛弃这种方法,着重凭感觉、眼力,*比较,训练观察能力的准确。3.明暗色调的比较。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描绘物像立体与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呈现一定的明暗关系。光源的强弱,距离光源的远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会使物像呈现不同的明暗。光是物体明暗形成的先决条件,也是物体明暗变化的外在因素在一定的光线下,明暗变化是由形体的机构起伏、转折而产生的。因此,明暗在任何时候都只属于特定的形体结构,回明暗的调子变化也就是在表现结构的起伏转折变化。结构是内在的、本质的因素,明暗是外在的,表象的形式;形体结构需要通过明暗来表现,而明暗关系中又处处体现着内在的形体起伏和结构变化。。4.虚实关系的比较。好的素描作品讲究画面的虚实对比,一般为近实远虚,主体物实后背景虚,突出画面的空间关系。综上所述,美术理论的掌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对技法的训练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学生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才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对学生不要空泛的讲美术理论,一定要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结合作品,结合到生活实际的运用中去。美术教育在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通过对写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的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学生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张晶晶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一、有利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显得枯燥,但这些知识与技能又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特征。老师们必须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在技巧和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首先要发挥范画的重要作用,用启发式语言讲解,同时要尽可能将学生喜欢的诗歌、游戏、故事、猜谜、音乐等形式与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尽可能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上台来做个《小老师》。向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小老师”的作品自然格外认真完成,于是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来诱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绘画技能。如在教学中不命令的语言,而用商量的口吻。例如,“这样话是不是更好”“你觉得怎么样”“谁能说一下为什么这样画”……仿佛在与学生促膝而谈。另外,要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要看别人画什么就画什么,要敢于“与众不同”,尤其是上创造课,要大胆发言,提出要求,如“老师,我能加点什么”等,我的回答总是“行”“你可以试试看”“可以”,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并鼓励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意识。
二、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学与说话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看图说话或命题说话与讲故事说话,并把它熟记于心,这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与创造力,把静止的画面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如《对印的乐趣》一课,这需要学生智慧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和发育特点,使他的大脑的想象呈现一幅画面,做到形式多样,富有情趣,让学生喜欢做的是重中之重。
三、有利于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虽然是视觉上静态的表现,是再现艺术,但在没的活动中还需借助语言的介入。因为语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交流的一种非常直接的信号,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语言,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终止都是一种语言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唯一重要的一个表达方式。在美术欣赏时,需借助语言来表达欣赏着的感受与认识,在进行美术作品构思与创作时也离不开语言,因为人类的思维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在美术课上进行熟化训练。因为,学生情感表现比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枯燥而这些知识技能又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因此,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论。学生就能用语言较深的分析作品,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见解和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收到艺术感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密切配合,提高了课堂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如欣赏绘画史,教师可辅导学生从绘画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和构图入手,分析画家的绘画激发、技能、感觉和情感等,这样在欣赏活动中会使学生得到审美的愉悦,受到教育。再如在绘画与手工课中,首先教师更应先引导再示范作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的教学目的,再通过演示范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找到发挥头脑的时机,打开常规旧框的思想,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对教学教改有新的理想的起点,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新”字来。这样,在创作中会使学生得到审美的愉悦。在实际操作时,教者要根据初中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改革。有创新世界意志和决心,更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去发现学生最美、机智、聪慧的头脑,同时要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因为现在的孩子内心世界往往让人很难琢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照书本上的理性东西,因人而宜,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心理教育,再通过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有人说善待孩子的创中医医学论文造能力,就是善待孩子的未来、善待孩子的一生。那么,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作者:李雨峰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第四中学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网络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