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地方漆艺教育研究

摘要:漆艺教育是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的漆艺教育拥有传统教育、机构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形式,它为广东漆艺的传承、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国漆艺教育的重要见证者,对它的研究对当下的漆艺教育和构建广东的漆艺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漆艺;漆画;漆器;教育

在广东漆艺的发展历程中,教育是其中一条重要的线索。广东的漆艺教育来源于中国传统工艺教育。《考工记》有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汉代大儒郑玄对“世”注作“父子世以相教”。《国语•齐语》中也有类似论述:“少而习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千百年来,传统漆艺教育为现代漆艺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漆艺教育拥有传统教育、机构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形态,在广东漆艺的传承、生产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广东培养了大量的漆艺生产与创作人才。广东漆艺的传统教育是中国传统漆艺千百年来传承方式的延续,机构教育和高等教育也走在漆艺发展的前列,反映着时代和社会对漆艺的需求,是中国漆艺教育的见证者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漆艺的传统教育

广东漆艺的传统教育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多采用师徒制、父子或兄弟相承的传统教育模式,多以漆艺作坊为传授场所,这在阳江漆器和潮州金漆画的传承历史中都可以发现。如,阳江漆器著名品牌“广泰成”的创始人郑文光,15岁就到阳江城六闸中华漆器店做学徒,开始以炊事为主,炊事工作完毕后学习漆器工艺,食住在店,没有工资,每年获得两套衣服和理发费的补贴。由于他刻苦耐劳,进店一年便能做“背皮”工作,赶上同店学徒三年的学程。第二年被老板提升做“背皮”工作,免去炊事之责,晚上业余时间又勤习文化,因此学有所成。之后又做过销售工作,勤勉做事,技成后得贵人相助成立“广泰成”漆器厂,大力发展了阳江漆器的品种和装作水平,成就斐然,为阳江漆器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由对金漆画家胡少勇的访谈得知,他的学艺过程也与郑文光类似,需经过数年刻苦的学徒生涯,从日常基础做起,逐步学习描金技艺,期满出师后才能单独作画。父子相承方面,“广泰成”的漆器装饰艺人傅乃彬所画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形神毕具,提升了阳江漆器的品质,是阳江漆艺发展的重要人物。及至傅以桓、傅以周,兄弟两人子承父业,继续以漆为业,勤研漆器髹饰技艺与设计,颇有成就,其中傅以周被评为阳江漆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父子或兄弟相承的传承方式关系比较稳定,传承时间和效果有保障,是传统漆艺千百年来的主要传承方式。当然,这种传承方式也比较封闭,在保证技艺传承纯正的同时,创新性不足,需要加强创新。漆艺在进入当代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注入创新求变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傅以周在20世纪80年代曾到广州美术学院漆艺工作室担任漆艺技艺指导教职,接触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这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漆艺创作,其作品在坚守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在造型、技法、审美上又呈现出较强的现代意识,和阳江传统的漆器作品有明显区别,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品质。目前,广东依然有一些身怀绝技的漆艺师傅以开设个人漆艺工作室的形式招收少量学生,为广东的漆艺不断培养出漆艺生产与创作的人才。

二、漆艺的机构教育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漆器的社会需求和贸易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漆艺的生产逐渐从作坊向工厂生产发展,对漆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社会对漆艺生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广东漆艺的教育开始从师徒制教育向机构教育拓展:一是漆器传习所的培训,二是各漆艺厂的技术人才培养。20世纪30年代,时任阳江县长李伯振派人前往福州考察漆器装作情况后,开办了一间官办的“阳江漆器传习所”,地址设在南恩路。传习所通过技术培训,集人所长,改进了阳江漆器的装作,增加了首饰盒、印章盒、茶盒、烟盒等品种,产品上开始有更多颜色和字画装饰,促进了阳江漆器的发展。漆器工厂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漆器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使各生产环节的分工更为细致,如,阳江漆器厂内设有制漆、木工、制胎、装饰、设计等功能室,各室都需要大量的漆艺技术人员,其中漆器设计技术人员就有十余人。因此,工厂内部对新从业人员的漆艺髹饰技艺培训成为培养漆艺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招进来的工人按工种分配到各车间进行技术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可以胜任相应的漆艺技术工作。阳江漆器厂和金漆木雕厂的人才培养都属于这种类型,其漆艺作品传承了广东漆艺的传统,其生产性传承为广东漆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漆艺的机构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漆艺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对漆艺的传承、生产与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漆艺的工厂化生产通过把漆艺的制作技艺分解为多个不同的部门来完成,漆艺培训主要是为工厂培养某种工序或产品制作的人才,技艺的针对性较强但技能单一,不利于漆艺的整体创新与产品品质的提升。这对漆艺教育提出了培养创新性漆艺人才的要求。

三、漆艺的高等教育

由于漆艺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漆艺也进入了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1898年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03年创办的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等,都设有漆工科或开设有漆器课程。漆艺课程设置体系到1939年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所设的漆工科时,已趋完整与合理,其主要课程包括工艺图案、材料制造、髹漆工、脱胎、平绘、雕漆、变涂、填嵌、粉莳绘、高漆绘、泥塑、压胎等,开启了漆艺教育走向分科专业化的时代。这对于新中国的漆艺教育和漆艺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漆画专业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53年,四川美术学院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漆器设计专业,成为新中国漆艺高等教育的标杆。广东漆艺的高等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广州美术学院,基础厚、起点高、效果好。广东的漆艺历史十分悠久,漆艺的传承与生产历经时代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基础,包括漆艺文化、漆器的髹饰技艺、漆艺人才的培养等,为广东漆艺高等教育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广州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是蔡克振先生开创的,他于1963至1966年由国家公派到越南留学,学习漆画三年,归国后开办了漆艺专业,使广州漆艺创作的视野变得开阔,创作意识更加开放和现代,为广东的漆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教育开办之初,聘请了福建漆艺大师李芝卿的弟子施萱荣和阳江漆器厂的傅以周担任漆艺技艺指导,开设漆艺基础、漆器、漆画等课程。因此,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教育在开办之初就集中了国内外传统漆艺髹饰技艺与现代漆艺创作的优势,教学队伍虽然不大但优势互补,起点很高,为广东漆艺播下了教育与创作的种子。改革开放后,由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很快,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受到冲击,加上漆艺方向就业面比较窄,漆艺专业被调整为专业课程,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时机和学术积累。2012年,在李伦先生的努力下,广州美术学院恢复了漆艺专业,建设了500多平方米的漆艺实验室,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培养和引进不同漆艺教育背景的漆艺教师,教师队伍强大,课程体系设置完备,教学与创作成果显著,在近年的各种漆艺作品展览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15年,广州美术学院举办“髹漆之深度——2015中外髹漆艺术教学研究展”,逐渐构建漆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了漆艺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使广东漆艺高等教育向艺术巅峰迈进。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教育为广东漆艺教育和创作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漆艺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分布在广东各高校中开展漆艺教学,加上一部分国内其他高校漆艺专业毕业的师资来粤任教,开枝散叶,使广东漆艺教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肇庆学院、广州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这些高校主要培养本科生,个别学校如华南师范大学也培养漆艺研究生,成效显著。这些学校的漆艺教育主要以漆艺课程的形式推行,大部分设有固定的漆艺实验室,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接受多次的漆艺课程。这些学校为广东漆艺队伍的建设、漆艺教育的普及、漆艺创作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广东有29件漆画作品入选,广东已成为中国漆画创作的重要省份。漆艺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承漆艺文化、培养高层次的漆艺设计与开发、漆画创作与研究人才的重任。高等院校较高的平台、稳定的师资和教学研究体系是广东漆艺传承发展、教学、创新、研究的有力保障,高校要发挥课程教学、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的优势,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优势互补,拓展漆艺发展空间,为广东漆艺教育、漆艺生产、漆艺创作作出更大的贡献。结语广东的漆艺教育从传统的师徒制教育到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路走来,维系着广东漆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漆艺的生产、教育与创作人才,为中国漆艺的教育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中国漆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中国最早践行现代漆画教育的地区之一,漆画创作成果显著,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创作、研究、学术地位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重视。广东漆艺高等院校数量可观,漆艺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也日趋完善,每年培养的漆艺创作人才较多,不断充实了广东漆艺的创作队伍,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发展当下漆艺教育、构建广东漆艺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漆艺教育的美好前景值得我们期待。基金项目:文章系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YM101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3]谢彦伦.阳江漆器业//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广东文史资料第五十六辑:工商经济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4]阳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阳江县志(上、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5]杨坚平.潮州木雕.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6]广东省博物馆.潮州木雕.文物出版社,2004.

作者:李小军 伍美坚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漆艺教育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81207.html

    相关专题: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汽车工程


    上一篇:玉米仓储管理论文
    下一篇: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的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