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当代网络文化的特征
第一,实现途径的虚拟性。网络文化是由网民借助于互联网交流、学习的活动产生的,而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处的环境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存在的,是一个模拟的空间,是区别于我们每天生活和生存的物理空间而独立存在的新空间形态。我们在这种空间里进行的交往、交流等行为,在现实空间里无法实现,其信息传播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物理世界的传播速度。但是,虽然说从本质上讲,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可是这种虚拟绝非“幻想”,这种虚拟是空间的虚拟,但是它却是对现实的客观世界的反映,离开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以及人,或者经历,这种虚拟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这种虚拟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网络文化传播的及时性。由于网络文化的存在是区别于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的,在这个网络社会里,人们有着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行动空间,所以,他的传播也不需要受到现实世界的阻碍,网络文化的传播是及时的,它不会因为你见不到某个人,感受不到某件事而中断。只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你的任何信息和实践活动就可以准确的传播出去,它不受时间、地域、种族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说去做任何他能想象到的事情,并且,能够和世界各地任何一个或多个联网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的施展他的“才华”,他可以对现有的知识或信息进行再度创造或者完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或信息,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形式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或者去了解和运用网络上呈现的各种风俗、时尚、社会热点,奇人异事等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都是以小时或者分钟为计时单位去更新的。网络的传播速度,已经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距离”变的越来越小,也就是所谓的“地球村”。可以说,只要你去关注,那么,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信息,你都有可能第一时间知道。第三,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历史上由于地域、种族、制度等多种认为因素,不同地域的人一般只能在其产生的环境中生长和交流,因而形成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各种文化圈,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地方性。而互联网不同,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它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各种风俗、时尚、名人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会以多样的形式在网络中得到体现。因为,网络文化的主体不受性别、年龄、职业、国籍等等因素的制约,只要有兴趣和能力,你就可以进行对文化的评价、判断甚至是创造的活动。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无论你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是真理还是谬论,是真实可靠还是无稽之谈,都拥有表达观点的权利。所以,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文化都可以在网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交流。这也使网络文化成为了一种包罗万象的多元的文化形式。
二、网络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得以改变。我们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采用的形式还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亦或是开会、读报、讨论、谈话等等。受教育者往往被动的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接受思想“灌输”,而教育者又受教育信息资源的局限性所迫,表达方式单一,这种模式极易使多数的思想活跃、开放好动的社会的人感到厌烦和不满,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网络文化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工具,它集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为一体,能够极大的刺激和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工作者也不需要再当面说服教育。同时,网络信息可复制和共享,也是网络文化为我们带来的新变化。2.网络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网络文化所囊括的信息是巨大的、多样的,同时,它的传播又是实时的、快捷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快捷迅速的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以及社会热点时事信息;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于网络也可以丰富其教育内容。此外,网络课堂、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等等,都是网络使用者所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变和丰富,搞的生动活泼、多种多样,无疑可以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其教育效果更加明显。3.网络文化提升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素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来说,网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给予了新的平台和途径。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及时性、动态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平等的观念,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有利于扩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知识面。对于教育者来说,网络文化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思想教育水平的高低,网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使他们具备了优秀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从而能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信息,以及能够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并把其运用到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同时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给受教育者树立抵制不良信息的榜样,进而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三、网络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发展易于导致交际能力和人间关系的淡化。网络在交流空间上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了一层“阻碍”———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非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使得交流实践双方的某些社会属性消失,与真实社会环境中的交流相去甚远。喜欢上网的网民终日与电脑为伍,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比现实社会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但这种交流方式缺乏人与人面对面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阻碍了人们面对社会交往的实践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交流交往能力,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网络使用者性格孤僻、冷漠,同时,社会交往能力日趋下降,从而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发展。2.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可能导致道德观念的淡薄。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供人们交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法律规范对人们的上网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相反,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体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良知。每天面对机器的社会个体,必然会降低对道德和舆论的感知,也更有可能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而个体利用网络隐蔽性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进行病毒传播等不良行为也在侵蚀着网民的道德底线和良知,久而久之,这些沉迷于网络的网民,有可能丧失理想抱负,荒废学业,甚至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蛀虫。3.网络文化易于导致创新能力下降。网络世界信息多样,种类繁多,同时网络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可复制、可共享、实时性的,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网络使用者忽视思考,用“看”的方式,而不是用“想”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忽略了寻求事物本质的行为和思想,它会使人们过多的依靠和依赖现有资源,放弃寻求和发现未知事物。对于网络文化的过分相信和依赖,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是认真思考而是依靠网络寻求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使用者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四、如何面对网络文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文化这种新型的文化形式,给网络使用者带来了新的体验,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资料、沟通交流、购物、学习等等。这些都为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同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对我们的道德、心理、人格各方面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进行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难题。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发挥其在网络文化发展中对网络使用者的引领作用。要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可以在网络传播中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与时俱进的品质,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基本标准。其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熟悉和了解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在当今网络社会之下,人们的接触范围大大地扩展开了,它不只局限在学校、家庭、社区及周围的同学朋友。网络在很大的程度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相反,教育工作者则受到了排斥。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受教育者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客观事实,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加以教育引导。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健全网络立法。政府应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一套合适的法律规范。我们可以进行网络立法,通过政府和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及时过滤过时的和虚假的信息。通过信息过滤减净化网络环境,帮助用户快速搜索到信息资源,保证网络的畅通以及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信息过滤,及时清除垃圾信息,关闭有害的网站,从而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引入和保留在网络文化的建设中。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人们在网络上的道德责任意识和网络道德自律,端正网络态度。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去迎接网络文化给我们提出的挑战,主动应对,大胆探索有效措施,努力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对策。
作者:白若彬
相关专题:关于风能的论文 不知不觉爱对你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