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归纳中医药在化疗中减轻患者手足综合症发生率的应用规律,为临床更有效地完成化疗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期刊文献的检索,搜集2001-2014年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由于化疗引起的手足综合症文献,进行应用规律分析研究。结果:手足综合症主要治法为中药内服兼外洗,内服中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为主;外洗中药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通络药为主。结论:尚需进一步探讨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手足综合症;中医药;化疗;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16)02-0001-03
手足综合症为临床中常见的使用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长春瑞滨等)或生物靶向药物所引起的一类周围神经毒性反应。该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用药治疗剂量的提高,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抗癌药不减量的前提下,西药对本病的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中药对该病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化疗后手足综合症的文献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归纳了方药使用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资料来源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线检索,以“化疗”“手足综合症”“中医药”为检索词,公开发表出版时间限定为2001-2014年,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化疗后手足综合症的相关论文或报道。1.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化疗后出现手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②临床干预为中医药治疗,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目的;③有对照组,且中药方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或疗效相当。排除标准:①综述、描述类文献;②药理学研究;③理论探讨性研究;④动物实验研究;⑤混合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
1.2方法
对近10年来文献中提到的中医药治疗进行归类,并对每种方法使用的药物进行分析,统计出频次。通过总体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具体用药的规律。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采用Excel2003录入和整理数据进行校对,用频数及构成比对内服及外洗药物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医药治疗手足综合症的相关文献55篇,涉及中药107味,共计439味次。2.1内服药物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见表1、表2。在治疗手足综合症中,内服方用药涉及12类药物,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5类药物的累计使用频率高达84.76%,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综合症内服用药的主要药物。其中以补虚药为主,共占39.5%,主要使用药物为当归、黄芪、白芍等;活血化瘀药次之,占23.8%,主要使用药物为川芎、红花、桃仁等。结果见表2。2.2外洗药物类别及使用频次在治疗手足综合症中,外洗方用药与内服方用药侧重不同。其用药涉及11类药物,其中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通络药5类药物的累计使用频率高达81.7%,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足综合症外洗用药的主要药物。其中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共占23.6%,主要使用药物为红花、川芎、鸡血藤等;清热药次之,占21.9%,主要使用药物为赤芍、紫草、黄柏等。结果见表3、表4。
3讨论
手足综合症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脓疱、色素沉着、皮肤皲裂等皮肤损害,并伴有疼痛、麻木感等自觉症状的一系列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化疗无法足量和如期进行。中医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大多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癌毒内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痰湿互结成癥积,难用善药取效,非攻不可,故治法上常采用以毒攻毒。化疗药物乃大毒之品,治疗肿瘤则是以毒攻毒之法,故化疗时加重了正气的损伤,导致气虚血瘀,气滞湿阻,血行不畅,脉络瘀滞,气血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出现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本病正虚为本,血瘀为标。其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经络瘀阻”,现代中医家治疗手足综合症多从“正虚血瘀”着手,获一定疗效。本研究结论为治疗手足综合症使用的内服中药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而外洗中药则以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符合正虚为本、血瘀为标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其中,补虚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当归、黄芪、白芍等,当归占首位,使用味次为21,其次是黄芪,使用味次为19。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的功效,为补机体气血的常用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当归中多糖成分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的作用[1];当归多糖能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增强皮质激素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激活淋巴细胞产生抗体[1];当归可显著抑制由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组织水肿及慢性炎症损伤[2]。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促进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4];黄芪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增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体内IL-2产生,提高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5]。外洗活血化瘀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红花、川芎、鸡血藤,其中,红花占首位,使用味次为15,其次是川芎,使用味次为10。红花味辛微苦、性温,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良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疲劳等多种生理活性[6],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7]。川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经脉运行不畅所致的四肢麻木、疼痛等症。川芎还具有镇静、镇痛和一定的抗肿瘤作用[8-9]。清热药、祛风湿药、化痰药、解表药等也被运用于手足综合症的治疗,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环节、多方面治疗手足综合症,体现了医家治疗癌性疼痛时用药的灵活性、多样性。本篇文章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手足综合症的用药规律,由于搜索文献有限,采取统计方法简单,只做了单纯频数分析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各医家用方内各个药物之间的配伍作用,并不能直接反映医家临床应用有效的经验及治疗趋势。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冯学花,梁肖蕾.当归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11(40):4.
[2]胡慧娟,杭秉茜,王明书.当归的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16(11):684-687.
[3]刘玉莲,杨从忠.黄芪药理作用概述[J].中国药业,2004,13(10):79.
[4]WeiX,ZhangJ.Astrgalusmongholicusandpolygonummultiflorum′sprotectivefunctionagainstcyclophosphamideinhibitoryeffectonthymns[J].AmJChinMed,2004,35(2):669-680.
[5]黄天风.黄芪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4):431-432.
[6]扈晓佳,殷莎.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3):23.
[7]王晓菲,金鸣.红花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51.
[8]谢炜,赵伟宏,于林,等.川芎提取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保护作用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5):496.
[9]刘明华,任美萍,李蓉,等.川芎嗪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逆转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0):19.
作者:刘微 吴乾 单位: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