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中医药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久远而神秘的中国医学事业,独具中国特色,在经受千年的时间考验之后,如何发展成为又一深思话题。博物馆文化以其民族凝聚力,诉说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物馆以其历史穿透力,演绎着漫长历史的沧桑巨变、岁月坦诚。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中医药博物馆承载着中医文化的精髓,传承长久,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其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光彩已成为中医药博物馆的使命。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1-0043-01

在中华大地上有这样一种技艺,它有5000年华夏文明做根,有各具千秋的流派为枝,纵观世间万物,传承千载,救治数代炎黄子孙,被称为祖国医学,它就是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古老医学至今都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唯有中医依旧在传承其精髓,中医的枝繁叶茂,内蕴深厚而倍加神秘的参天古树,难以窥其全貌,无法参透其精髓,令人无比敬畏。5000年的岁月沧桑,中医,已经溶进了我们的血液,注入了我们的骨髓,与我们密不可分。

1.中医药博物馆兴起的时代背景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多元化知识的相融合,西方医学给了祖国医学致命性的打击,使中医“理论”陷入困境,人们更愿接受客观、见效快、疗效显著的西医,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中医,也曾一度提出废除中医。当中医快要走出人们的视线时,面临各地爆发的非典、禽流感流行性传染病,中医爆发出强大的治病救人力量,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使得人们开始走近中医,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一个承载中医历史,珍藏中医药文物的殿堂,正紧紧与中医相结合,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场所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2.中医药博物馆的问题现状

中医药博物馆主要是以资料、文献、图片、模型形式展示关于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文物,人物事迹,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中医药博物馆在发展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2.1资金缺乏

资金做为一个组织运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保有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组织的发展进程。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多为中医院校所办,隶属于学校,开放人群也多为高校学生,由于各地办学条件限制,学校对博物馆的投入资金有限,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博物馆发展需求。

2.2人才稀少

人才资源做为“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得到凸显。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拥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赢得主动。中医药博物馆不同于其他艺术观赏性博物馆,其特有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博物馆学相关知识,又要懂得中医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把两者结合,因此中医药博物馆专职人员缺乏成为一种现象。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很多一部分都从事于医疗行业,成为临床医生,一些优秀的中医人才更是不愿从事博物行业,中医药博物馆对人才的吸引力的薄弱,使得专属中医博物人才少之又少。对中医类文物鉴定,修复与养护专家的缺乏,难以形成自己中医药博物事业的体系,也是中医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弊端。

2.3国家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每年都会下发专项资金用于博物馆的建设,进行文物的修缮养护,以及珍贵文物的购买,然而中医药博物馆大多却未在此行列之中。扶持政策不配套,资金运作不充足,极大的遏制了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文物逐年递减现象明显,一些代表传统中医的物件已经消失,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传承中医精髓,缔造人类健康的使者,存留有中医的印记,保存着中医文物,应该得到重视,并予以支持。

2.4科技水平有限

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已经带我们走进的高速发展的轨道,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时,人们已经不需要传统的阅读观赏形式,书籍、报纸也已经逐渐被更替,一部手机可以带领你欣赏全球各地,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动态,因此参观博物馆的人数正逐渐减少。与时俱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已难以满足现在观众的参观需求,科技水平有限就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与科技接轨成为发展的另一出路。

3.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持续长久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历史前行,中医药博物馆旨在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惠及广大群众。中医药博物馆如何长久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寻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能使后代人不断受益,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3.1打铁还需自身硬

过得硬的连队要有过得硬的兵,若要想把中医药博物馆发展壮大,全面优秀的博物馆专职人员必不可少,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对外交流,学习多元文化,深入学习中医,能够把中医文化与博物事业相结合,培养精而强的博物馆专职人员队伍。博物专员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跳跃的思维,传统的中医文化以及博物展览形式已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因此需要博物专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转变博物馆给人们的传统印象。完善中医药博物馆规章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馆。不断提高展馆展品层次,陈展的艺术性,使中医文化与艺术展出相结合,可以增加生动体验区,让来参观者切身体验中医的奥妙之处。丰富展示形式,不局限,创新奇,带领来参观人员不一样的参观体验。把中医药博物馆打造成为高端、大气、有文化的博物馆。

3.2打破传统,追求创新

传统观念束缚人们对旧的事物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打破传统,追求创新,在与时代科技相结合,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中。设互动体验区,让人们感知到存在的真实性,3D成像技术能够更加的吸引大众兴趣。网络的加入,电子信息化博物馆,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的参观博物馆。打破传统僵局,让新、奇、特成为现代中医药博物馆的另一风景。多功能区,服务区不断完备,完善配套设施,让博物馆服务宗旨更好的体现。

3.3旅游经济可持续

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跟随市场的节奏,才能立足长远,单纯依靠外界的投入建馆,大大限制了博物馆的发展,中医药博物馆应利用自身优势,迎合现代人群养生保健的需求,可以开发导引术课堂、养生保健游等系列项目,吸引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既宣传了中医文化,提高了中医的知名度,也提高博物馆经济效益,创收更多效益用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可谓是一箭双雕。逐步推进博物馆的市场化,使得在人们逐渐提高旅游认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中医事业。

3.4政府应加大资金、政策引导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明日的朝阳,中医在学生群体中普及,可以使后备中医人才泉源不绝。大多中医药博物馆都已加入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不仅向学生群体提供免费开放,同时也定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但因服务接待能力、展品层次等资源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参观者的学习,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博物馆现有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科普基地体系,形成有规模,有秩序的科普文化氛围。因为中医文物专家的缺少,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力度,组织中医专家和文物专家定期到各个中医药博物馆给予培训,并给予馆藏文物鉴定,让馆员在学习之时并了解本馆文物具体细节。

3.5建立合作,互通有无

文物资源存世有限,如何能让更多人受益,接受到文化的熏陶,互通有无成为关键。本馆藏品因受地域,人文条件限制,使得更新较慢,收藏文物种类也较为单一。兄弟院校间可以藏品交换,定期巡展,可以使观众领略不同地域的中医发展情况,也是喜爱参观的人耳目一新。南北方互通有无,也是南北中医的融合发展,这样使文物藏品最大空间的利用起来,同时也开阔了中医药博物馆馆员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日后在办馆,展出等方面有所提高。建立合作,互通有无,馆藏的交流,人员的不断学习,对推动中医的发展,也增添了不少的动力。互通有无,也丰富了陈列展品的多样性。

4.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在疾病治疗中,中医运用整体的理念,进行辨证分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极富思辨哲理。同时博物馆在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博物馆文化解读历史,吸纳经典,展示文明,中医药博物馆在中医发展复苏时兴起,发展至今,从最为简单的收藏,陈列,发展到教育基地,文化窗口。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现今的博物馆除提供陈列、贮藏、修复、研究等满足基本的空间之外,常常还包括图书馆、多功能厅、多功能厅、教育设施[1]。反应了博物馆与时俱进的发展脚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修炼自身,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承接历史,发展中医事业,把中医文化惠及千家万户,让中医药博物馆更为长久的服务于民,必将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中医才能得骨科医学论文到传承,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活和命运、重视人的需求已经成为新一代中医药博物馆的新生命。

参考文献

[1]罗越.展示观念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作者:王飞飞 史明忠 赵天一 赵宏岩 张凌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73764.html

    相关专题:失效分析与预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上一篇:谈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下一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