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中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尤其是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1]。农科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经初步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某方面的准专业人才。在“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组织他们到田间地头,通过科技宣传、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

2“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与实施

2.1“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

(1)宁夏大学农学院成立了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和设计“科技服务”为主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决策、宣传、动员和组织。(2)将“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宁夏大学新一版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次明确将“创新能力实践”纳入学生学业要求和专业教学计划中,并作为毕业审核的内容之一,规定了所修读的“创新能力学分”最低标准为8学分,同时要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主设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大学生“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是农学院学生取得创新学分的主要途径之一。(3)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服务社会实践基金。学院制定具体的服务社会实践基金管理办法,为学生服务社会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学院同时也规定:根据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和“对于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校,鼓励学生开展社会有偿服务”的精神[10],通过这种形式筹措了实践经费,使学生“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资金支持。(4)建立服务社会活动档案和记录卡。农学院对学生“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并赋予一定的学分值,设计并制定了服务考核指标和程序,每学期进行一次登记和考核,及时计入学生学业档案。学校会发给学生一张记录其在校4年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服务活动记录表,以证明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所获得的业绩。

2.2“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宁夏大学农学院对学生、教师和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占96%的被调查者是认可和喜欢“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并认为它是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根据农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农学院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实施了以下形式的“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农学院专家服务团。农学院建立有13个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服务地方专家服务团,组织学生与专家服务团建立联系,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服务地方社会的实践活动。(2)组织学生参与农学院教师的应用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3)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和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力求将以上2类项目与服务地方项目相结合,使创新性项目和挑战杯项目能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4)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农学院学生科技服务团,并按专业进行分组,作为服务地方科技的组织机构,统筹学生为地方提供科技服务的工作。服务团每年选派约10名优秀大学生到银川市郊区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挂职锻炼或志愿服务,在学院专家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周末、假期到户、到园区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服务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大三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到养殖企业和食品企业中实习,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对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层次安排参与科技服务活动: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可直接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技术革新,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低年级生专业知识欠缺,可参与知识培训活动或参与专业性不太强的技术性劳动,还可向农民发放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单,从而达到学知识、长才干的目的。(6)在“学雷锋”活动中,组织农科类大学生,尤其是园艺专业和植保专业学生到西夏区盈北村大棚种植户中进行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种植相关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3宁夏大学农学院“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从2009年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来,农学院35%的学生以参加专家服务团或教师科研的形式参与了“科技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有28组社会活动小组参与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所到单位及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农学院4次获得宁夏大学暑期“三下乡”先进集体;农学院三下乡“三农服务”小分队被评为国家优秀小分队;先后有65名学生获得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2%的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创新能力实践学分”。近3年,农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年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通过“科技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校农科类大学生近距离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增强了学习专业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专业的使命感。在实施本项目的过程中还注重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这对于在校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总之,“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农科类大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10-11]。通过参观、调查、学习,使农科类大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加深理解党的重大理论政策以及农村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启发大学生从当前社会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成才和就业做出科学规划。同时,学生在向基层群众介绍我国农业政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12]。随着与“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这种实践模式将会贵州职称在农科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罗进德 单位:宁夏大学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68347.html

    相关专题:图像信息隐藏技术 水中捞月的歇后语


    上一篇:法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