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地方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实证探究

一、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机理分析

信息传播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按照世界通行的终身教育观点,人在告别最正规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后,仍要接受各种知识,他们主要是通过媒介传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普及从根本上为改变人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手段,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中,有大量的知识来自于各种传播媒介。其演进顺序是,收到信息、知道事实、了解性质、得到方法、形成知识、掌握知识、评价知识、推断新知。当我们从媒介中获得大量文化遗产信息时,无形中已在接受着文化遗产社会教育。虽然这不能等同于学校的文化遗产教育,但现代人毕竟是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偶然性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社会社会教育的基础载体。文物藏品不仅能够承载人们的历史记忆,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信息载体,需要加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博物馆传播的是大众传播中的一种类型,即通过各种静态的陈列展览与服务设施、文物展品,动态的讲解与互动等媒介向观众传递信息。通过传播活动,观众可以接收到各种有价值的历史、哲学、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各种思想观念、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观众接受藏品信息的过程,也是观众遗产体验学习的过程。从具体的过程来讲,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和价值认同[1]。这三个过程是一个依次递进的过程。正是基于上述机理,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先后举办的《曾侯乙墓展》、《越王勾践剑特展》、《楚文化展》等展览,以其精美的展品、精良的陈列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宜人的观赏环境,把所承载的荆楚文化信息传递给海内外的观众,使人们在了解和学习荆楚文化的过程中收到教育。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十几万人次,已成为湖北省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

二、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评估

2011年7-8月,为考察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效,了解社会公众心目中博物馆应该达到的理想效果,加强博物馆专业化建设,受文化部、财政部委托,武汉大学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就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情况进行调研。笔者引用了此次调研对湖北省博物馆的调查数据,并独立进行了专项分析。

1.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投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达100%。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此次调研对象涵盖了各个不同区域、年龄段、文化阶层及职业身份的群体,具有分布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此次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公众接受博物馆教育的意愿。由表2可知,被调查者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最主要的目的依次是为了子女教育培养(62.3%)、体验中华历史(60.7%)、好奇(58.7%)、感受当地历史文化(58.3%)、满足兴趣爱好(54.0%),其次是修身养性(50.7%)、增长见识(41.0%)。这说明,观众到湖北省博物馆接受教育的意愿明显。

2.湖北省博物馆教育的效果分析

从可操作的角度分析,湖北省博物馆教育的效果可以转化为对观众参观博物馆后的收获来间接量化考察。对此,本文列表设置了“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后的收获”之问题,并设置了相关选项,并根据其重要性的程度,分为“收获很大”、“有收获”、“一般”、“有收获较小”、“没有收获”五档,分别用5、4、3、2、1来代替,请被调查者按照这个标准给表中的下列选项打分,然后把用SPSS软件对各项选择进行频度分析,计算得分均值并进行排名。由表4可知,观众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后,对“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的说法认同率最高,说明大部分观众确实从参观中受到了教育。当然,从“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喜欢这座城市”、“摆脱世俗繁忙、舒缓生活压力”和“提升知识水平,提高生活品位”等选项的排名来看,通过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也提高了观众对湖北地域文化认同感,给观众带来了娱乐和审美的收获。但从“欣赏喜欢的文物”和“学习文物及艺术品的专业知识”两项排名靠后的情况看,湖北省博物馆在文物知识的通俗化展示与解读方面和观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博物馆观众的回头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众对博物馆的满意度,也是测量博物馆教育效果的考量指标之一。本文设计了“您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后,以后还会再来吗”的问题,数据显示,34.7%的公众表示“肯定会再来”、35.7%的公众表示“可能会再来”,12.0%的公众表示“不会再来”,17.7%的公众表示“说不准”。这说明,湖北省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在服务公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满足了广大公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愿意会再来的公众合计达80.4%),但从近12.0%的公众表示“不会再来”和17.7%的公众表示“说不准”来分析,湖北省博物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离公众的满意度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提升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的思考

基于上述对湖北省结合博物馆教育效果的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博物馆教育的效果,笔者提出如下思考。

1.加强湖北省博物馆教育研究

保管、陈列、教育是博物馆三大功能。其中,保管是基础,陈列是中心,教育才是博物馆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社教部应该是博物馆最有活力的业务部门。社教部对社会和公众需求的及时了解和把握,亦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远景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2]。基于社教部的重要地位,笔者首先建议湖北省博物馆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社教工作的学术标准和专业化程度。其次,按照社会对社教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配备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激发社教部门应有的活力,提升社教部门在博物馆中所应享有的地位。

2.建立博物馆观众调查系统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大都开展了经常性的观众调查。这些调查研究的成果,不仅成为各个博物馆指导其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成为整个博物馆界以及社会其他行业和机构进一步研究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借鉴西方国家博物馆观众调查的经验,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方法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确定调查主题和研究目标,提高影调查结果的质量;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坚持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严格执行调查计划,收集观众反馈信息;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整理和统计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寻找对策。

3.改变办展方式,帮助观众学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性与娱乐性共融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人们对博物馆的心理预期。例如在上述分析中,观众在普遍认同“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的同时,也认为博物馆是“摆脱世俗繁忙、舒缓生活压力”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以“双向互动”的理念,改变办展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帮助观众学习,成为湖北省博物馆改革一项现实的选择。因此,湖北省博物馆可根据自身文物藏品的特点,转变观念,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让观众自己动手,去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内涵,体验文物带来的乐趣,让观众在体验文物遗产的过程中增加对荆楚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张国超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实证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64513.html

    相关专题: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海尔集团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飞行控制计算机软件设计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