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人格特质及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贫困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从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进而提升和改进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5-000162-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高职注册人数已突破1000万,占全国高校注册总人数的一半。但是高职院校因为招生、录取等方面的限制,贫困生数量相对较多,而贫困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一旦出现危机,势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以及学校的稳定,所以我们更该关注高职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贫困生产生的根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贫困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工作部署,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今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将超过31万人。”可见,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可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贫困学生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社会因素。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个别地区的发展较发达地区仍不平衡,个人收入的差距也在继续加大。据统计,多半贫困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展地域,而农村学生以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居多。二是家庭因素。贫困生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但是由于来自欠发达地区,更有着诸如父母亡故、单亲家庭、父母年迈家中缺乏劳动力等情况,这都使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三是个人因素。少数贫困生过度依赖于学校的补助,缺乏自立精神和通过自我奋斗改善贫困生活状况的勇气,单纯依靠输血而没能学会造血,成为一种“精神贫困”。
二、高职贫困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相较其他普通高校贫困生,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既有着心理上自强、自尊、刻苦,却敏感、自卑、羞于交际等共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他们低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经济上的贫困相叠加,放大了其负面特征,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使他们对学业和前途都产生了迷茫。
(一)经济状况的不理想带来的心理负担较重
贫困生大多长期生活在经济不富裕的环境中,造成其很看重金钱,而且现在的学校生活中到处被“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风气充斥着,增加了其思想包袱,让他们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并交织着缺乏安全感等许多复杂的感情因素。他们时刻担心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问题,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同时,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机制,贫困生往往将物质上的压力转化为对更高学业成果的追求,而当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与实际付出成正比时便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长此以往,会形成自我肯定意识的匮乏,对自己的一切都处于否定状态,逐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二)人际交往不主动
当前,在校的贫困生多处于青春期,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为走入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尊重的意愿十分强烈,具有很强的自我评价的动机。受困于特殊的身份,他们常以一种带有颜色的陌生人目光关注自身,内心世界轻易不会向外表露。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乏自信,怯于人际交往活动,极少与同学、老师打交道,经常独来独往,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孤僻、冷傲的特点,很难与周围同学主动融到一起,在人际交往中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三)人生态度不端正据调查显示,“20%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因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真是因为这样,很多学生由此而抱怨自身的生活境遇,把出身和社会不公的客观因素无限放大,慨叹自身时运不济,难有作为。慢慢意志低落,用一种失败的弱者心态来逃避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整天无心学业、自暴自弃,混迹于网吧歌厅,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为伍,破罐子破摔,甚至出现违反校纪,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进而留级乃至退学,最终虚度了自己的青春。
三、改进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作为贫困生能克服困难,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也很不容易。针对上述贫困生教育的误区,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思想教育问题入手,帮助贫困生全面看待贫困问题,勇于面对逆境,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更新思想教育工作理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标准,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时刻以贫困生为本,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班级贫困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他们性格及思想动态的及时了解,对其关心的问题,遇到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及时介入帮助解决,并耐心的逐一进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顺应贫困学生所思所盼。二是用“三观”教育引领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物质上的匮乏并非不可克服,而精神上的匮乏才是真正的可怕,因此思想上的帮扶才是教育的根本。要纠正贫困生因经济原因产生的错误理念,思政教师要抓住贫困生思想、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以“三观”教育为抓手,对他们进行爱国,诚信,感恩,尊重生命等内容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以苦为乐、坚毅顽强的良好品质,将贫穷当作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从而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三是畅通资助通道,做好物质方面帮扶。在经济社会中物质是基础,也是各项帮扶措施能够落实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学校包括社会都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此为基础,高职思政教师要做好对贫困生的经济帮扶,在物质上给他们以呵护和关心,同时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物质生活匮乏的充实和快乐,重新拾起自信,也能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努力营造包容贫困生的环境氛围,改善其生活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处环境与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校园整体的环境不可轻视,如何改善环境氛围,形成对贫困生的包容、友爱的融洽氛围,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建设一种平等、温暖、和谐的校园文化,让贫困生能够真正平等的融入同学们当中,通过各种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同学间的友谊,在校园内倡导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的风气,调动所有同学都来平等的相互关心关照。只有这样才能弥合贫困生内心的距离感,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的温暖,提升他们战胜磨难的毅力和决心。五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和形式,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今,在高职贫困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将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融合在一起的多维度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心理疏导方法解除他们的心理顾虑,结合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战胜偏激和过分敏感的心理缺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职贫困生真正的从内心开始强大起来。贫困生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学校建设发展、校园稳定,甚至社会的稳定,理应得到各界各方面的更大且更长期的关注。这同样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严肃思考的重要教育问题,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引导他们自立自强,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育人成才和学校稳定发展双丰收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银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
[2]李永梅.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3]刘畅.浅谈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
作者:赫帆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