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季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在影视音乐界被评为“中国影视音乐最富有影响力的人物”,业内人士更是将其誉为“中国电影音乐界的掌门人”。代表作品有《黄土地》《红高粱》《大话西游》《倚天屠龙记》《霸王别姬》《大宅门》等。纵观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赵季平先生在为这些风格迥异的影视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的民族元素,可见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赵季平最为人称赞惊艳的地方在于,他能让音乐跟影视画面有机结合,与影视艺术水乳交融,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从而形成其特有的音乐创作特色。
关键词:赵季平;影视音乐;艺术魅力
赵季平于1945出生在甘肃平凉,从小就酷爱音乐,后来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赵季平最早在电影音乐界崭露头角是为电影《黄土地》配乐,并凭借该作品一举成名。他的成名并非偶然,跟他从小受浓郁的家庭艺术熏陶、拥有扎实的生活根底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在成为电影作曲家后,创作了不少耳熟能详、为人称道的经典作品,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对比研究其这几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黄土地》时期,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二是《红高粱》时期,音乐完全融入电影,强调突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时期,音乐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一、影视音乐中浓郁的民族情结
赵季平长期生活在陕西,家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旁。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其今后创作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艺术奠定了基础。赵季平自我评价是从民族民间音乐创作中走出来的人,他觉得越是民族的就越该是世界的,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创作发扬民族文化的音乐作品,也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目前在电影音乐界获奖次数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赵季平凭借着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突破了音乐在进入电影后的限制,在与陈凯歌、张艺谋合作为《黄土地》《红高粱》配乐成功后,又先后与30多位导演合作为不同风格、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配乐创作。他始终秉承着“艺不压身贵在学习,艺无常规贵在创新”的信念走遍各地,积累不同的民族元素,为其创作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他说:“作曲家必须思维开阔,不能太匠气,很多看来不起眼的东西,积累多了,总有用的时候,有时用好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的诞生便源于赵季平平时的有心积累。在创作《好汉歌》之前,他已经为《水浒》创作两首中规中矩的歌了,一首是由彭丽媛唱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另一首是《公道在人间》。写完之后,赵季平觉得应该还需要一首火爆野性的歌曲来反映梁山好汉们聚义造反的精神。他反复琢磨,回忆之前在山东采风的旋律,顺口就蹦出了一句“说走咱就走”的山东方言,以此为灵感,不久后便谱写出了《好汉歌》这么一首完美体现了梁山好汉们豪情的经典音乐作品。
二、在影视音乐中融进戏曲元素
赵季平从小就爱看豫剧,在他眼中豫东和鲁西的音调都差不多,在《好汉歌》的创作过程中,他也借鉴了山东地方小调《锯大缸》,顺利写成了《好汉歌》的曲调,这首歌经由刘欢演唱之后,红遍全国,在民间广为传唱。在为《大红灯笼高高挂》配乐时,赵季平特地雪天奔赴山西拍摄现场,回西安后感冒了,发烧躺在床上,而脑子里全是音乐,京剧《西皮流水》的旋律挥之不去。他突发奇想,将音乐造成一个循环圈,伴随女声哼鸣,透出一股鬼气,告诉人们,在旧中国的女人们都逃脱不了这个归宿。影片开场是京剧打击音乐,紧接着开场的锣鼓声将观众带入剧情。随着戏剧矛盾的展开,一步步揭开封建社会深宅大院里的悲剧人生,令观众也沉浸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悲伤之中。赵季平先生的高超之处便在于通过音乐渲染影片的艺术氛围,运用戏曲元素,演绎了大院里人生如戏的悲欢离合。
三、采用民族特色乐器,赋予音乐新的时代气息
赵季平的音乐一直给人以气象万千的感觉,他的音乐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是锣、鼓、箫、笛、板胡、京胡、琵琶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赵季平对各种民族艺术乐器的包容。赵季平在使用民族乐器主奏的同时,大胆融入西方电声乐器元素,在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赋予了民族音乐新的时代气息,也将中国的特色音乐展现给全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音乐。
四、结语
赵季平先生作为一名作曲家完美地将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在表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不失现代元素,成为当代影视音乐创作者纷纷崇拜和效仿的对象。
参考文献:
[1]陈晓鹏.赵季平音乐作品创作风格研究[J].大舞台,2013(08).
[2]张燕群.赵季平影视音乐成功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医学论文广播电视学刊,2008(09).
[3]梁红旗.继承传统善于创新——赵季平艺术成就素描[J].音乐创作,2013(05).
作者:王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