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根据勘察钻孔野外记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原位测试,同时参考区域地层资料,在所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岩性构成及分布自上而下分为3层,现分述如下:第①层人工填土(Q2ml4),该层可分为两层:第①1层杂填土(Q2ml4):杂色,含砖块、灰渣等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力学性质不均匀,结构松散。该层只分布在拟建场地2号孔附近。第①2层素填土(Q2ml4):黄褐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含云母,氧化物等,混有零星砖屑、碎石、细砂等,力学性质不均匀,结构较松散。该层分布不均匀。第②层粉质粘土(Qal+pl4):红褐色,含云母、氧化物等,可见钙质结核和少量姜石,混有细砂透镜体,可塑~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该层实测标贯击数介于7.0击~12.0击,平均值N=10.25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介于6.9击~11.2击,平均值N修=9.35击。第②1层细砂(Qal+pl4):该层只分布在2号孔上部,层厚约3.1m,混有粉质粘土成分,粒径大于0.075mm。第③层粉质粘土(Qal+pl4):红褐色,含云母、氧化物等,混有零星姜石和少量钙质结核,可见细砂透镜体,可塑~硬塑状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该层实测标贯击数介于12.0击~18.0击,平均值N=14.5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介于9.8击~13.8击,平均值N修=11.45击。各土层分布特征详见表1。1.2地下水本次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实测地下稳定水位位于自然地表下11.6m~13.6m之间(相应高程86.20m~87.60m),地下水类型为滞水,主要受侧向径流的补给,年变化幅度约0.5m,水位随季节变化。由于水位埋藏较深,故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3.5土的腐蚀性据DBJ04-258-2008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附录G,拟建场地为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基础埋深范围内土层为稍湿的弱透水层~强透水层,按照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附录G,环境类型判为Ⅲ类。据所附土质分析报告书,按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第12.2.1条、第12.2.2条、第12.2.4条及注解,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判定过程见表2。

2地基承载力评价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据土性指标、标贯指标及经验综合提供,详见表3。

3地基方案分析评价

3.1天然地基分析1)场地不具地震液化,可不采取针对地震液化的处理。2)天然地基持力层中第①2层素填土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针对第①2层素填土的承载力进行处理。3)拟建场地不具湿陷性,不需针对湿陷性进行地基处理。4)拟建场地为不均匀地基,需针对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行处理。综上所述,拟建场地主要针对天然地基中第①2层素填土的承载力及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行处理。3.2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整平标高及基础埋深2.0m,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第②层粉质粘土,局部为第①2层素填土及第②1层细砂层,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质单元,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故判定拟建场地天然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4地基处理方案

从安全可靠、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应将第①1层杂填土、第①2层素填土全部挖除,并整体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下1.0m,且将局部第②1层细砂层全部挖除,然后进行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整平标高和基础埋深有变化时应相应调整),换填材料可采用3∶7或2∶8灰土,每30mm碾压一次,换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换填材料也可采用级配砂石,应分层震动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5基坑支护方案

5.1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开挖最大深度小于6.0m,据JGJ72-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第8.7.2条,判定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5.2基坑支护建议拟建场地东侧临近已有建筑物,且东侧基坑开挖较深,故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其余周边无临近建筑物,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开挖坡度建议采用1∶0.75,建议基坑开挖放坡所需参数如下:第①1层杂填土,φk=8°;第①2层素填土,ck=8kPa,φk=12°;第②层粉质粘土,ck=15kPa,φ=20°。7.3合理化建议1)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基础形式等;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基坑外侧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结论及建议

6.1结论1)本次勘察未发现危及本工程的不良地质作用,另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场地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该场地为较稳定场地,可进行本工程建设。2)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杂填土、素填土(Q2ml4)、细砂(Qal+pl4)和粉质粘土(Qal+pl4)组成。3)本次勘察实测地下稳定水位位于自然地表下11.6m~13.6m之间(相应高程86.20m~87.60m),由于水位埋藏较深,故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4)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不存在地震液化,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5)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6)拟建场地不具湿陷性。7)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8)按DBJ04-258-2008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附录G,拟建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为1.11m。6.2建议1)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详见表3。2)地基方案建议见第6部分内容,基坑方案建议见第7部分内容。3)基坑开挖后如遇特殊情况应进行钎探工作,并组织各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拟建建筑物的场地不考虑降水问题。5)应派人回填各勘探钻孔,探井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其密度不应小于该场地天然土的密度。6)地基处理完后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医学论文代理方可进行下部施工。7)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赵晓莹 单位:太原市兴华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63069.html

    相关专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有线电视技术论文


    上一篇:构建会计中介平台的实用性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