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写作准备
在传统的教育中,开始是并不教授写作,但开笔之后,却能发现有许多写得相当不错的学生,其原因就在于那时候的阅读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形成了问句的形式,具有了良好的语感,所以一旦拿起笔来,就能把脑海中记忆相当深刻的字句表现出来。可见,只有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人们的语言表达才会成为理性思维的结果。多年来,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经验。如利用早课朗读文言文和诗词。在急功近利者眼里,总觉得这样的方式收效甚微,看不到效果。然而,这却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是学习语文的正途。尤其是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简洁的语感,并积累许多美丽的诗词,而这些都可以运用在作文中为文章增色。此外,我还安排学生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朗读优美的散文。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学生没有形成如书面语般严谨的思维方式,而帮助其拥有这种思维的方式就是出声朗读。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不是读得太多,相反是读得太少。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适当的朗读必不可少。
二、做好写作指导
作文教学不容易出效果,抓来抓去难见成效,这就使许多教师放弃了语文教学,一学期也不上一次作文课,或者仍旧延续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背诵作文以应付考试。如此一来,学生缺少适当的引导,自然写不出优秀的文章。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写作训练。如果语文教师缺少写作经验,或者自己就不会写作文,是无法对学生的协作进行指导的。因为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人,就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不能体会到写作时遣词造句的分寸,不能体会到文句之间的情感流露。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写作训练,只有自己多写、多体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其次,要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有的教师太喜爱写作技巧,或者只会讲技巧,因此常常在教学时用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学生,自以为给学生指出了一条道路,殊不知,写作是个人的事,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情感表达习惯来进行,加之在初学写作的阶段,学生的思维可谓天马行空,了无痕迹,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许多拘束,他们就会因为过于拘谨而心生畏惧,进而丧失写作兴趣。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的过程就是运用想象把头脑中的素材重新整理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不能唤起活跃的想象力的话,学生就很难投入其中,也就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头脑中把将要写的故事做一个大概的勾勒,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言谈。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来。
三、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作文批改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充满生气。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往往喜欢用红笔在作文本上批注诸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书写认真”等评语。这种批语往往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指导性,等同虚设。为提升作文批改的效果,我尝试了一下几种评改作文的方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首先,先冷冻一下,再评。学生在课上经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感觉很好的,如果此时,教师指出弊病会打击他们,所以不妨先冷冻几天,也就是先放起来,不改,不评,等过了一周或者两周,再拿出来读,就会发现有不足之处,此时再进行评改,学生定会有所收获。其次,同桌之间互评。同桌之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改。一要看书写是否端正认真,二要看用字是否规范正确,三要看是否有佳句,四要看文章是否中心突出。如此一来,学生热情高涨,对作文的评改往往比教师要细得多,在不知不觉中便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再次,典型作文评讲。教师应该鼓励一些写作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和全体学生一起分析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做,既是对作者的肯定和鼓励,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地钻研、尝试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期刊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作者:殷晓辉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实验中学